我心目中的天津風味餃子那定是“三十素”,但各種具有天津特色的海鮮餡我也非常喜歡吃,西紅柿雞蛋餡的餃子,汁水太多,包起來十分不易,但頗具風味,小時候第一次吃驚為天人,愛不釋口,而豬肉、牛肉、羊肉這是根本肯定不能動搖。說起來餃子不能不提餃子皮,現在好多人為求省事都是買現成的餃子皮,雖然方便,但實話實說,太厚了,真差點意思,想吃薄皮大餡的水餃還得是用擀麵棍一下一下擀出來的。家中老母廚藝高超,善於烹飪,小時候父母怕我缺嘴,換著樣的做飯,其中光是餃子就有不少花樣什麼西瓜皮餡的,黃瓜餡的,茄子餡的,不一而足。
記得有一次我也不知道從哪看來慈禧太后吃火鍋,得往裡面放雞蓉餡的小餃子長不及寸許,便央求老孃給我做,奈我不得遂用雞腿肉和青椒給我做了一碟小餃子,僅有食指一節的長度,看起來十分可愛,不過吃過的年頭太久倒是忘了什麼味道,但想來味道不會差。家中包餃子難免會剩麵皮,每當包到最後為了多多消耗剩下的麵皮就會捏上幾個草帽合子。兩張麵皮上下相合用手掐出一圈花邊,跟個飛碟一樣。老母手藝不錯,小孩口輕,也喜食麵多餡少長相討巧的草帽合子。
餃子還有一種形式,那就是鍋貼,鍋貼形似餃子,單面煎底。分閉口開口兩種形式,閉口就似餃子,能鎖住更多湯汁,開口加工方便,味道也不遑多讓。而有那麼一種鍋貼讓我能每每吃到總是能感受到飯桌上的小確幸,一邊咀嚼一邊感嘆人世間的美好,她就像是一位久居北地的江南女子,生活與歲月讓她失去了曾經的婉約模樣,但心中的那份秀氣一直常伴,不曾失減分毫。對!這就是倭瓜白米蝦餡的美味。倭瓜(南瓜的一種)去皮去籽擦絲,投鹽殺出水分,用刀稍稍切碎。
白米蝦剝好蝦肉拌入其中,少投蔥姜香油等佐料,鹽也要少放,這個餡的精髓就在於是倭瓜的甜和白米蝦的鮮,鹹了就吃不出來了,鐺下生火,鐺中放油,快手將鍋貼放在鐺上,片刻後將一碗加醋調好的水澱粉倒入鍋中,蓋蓋靜等,利用水蒸氣將上方未煎到的麵皮蒸熟,等水澱粉蒸發殆盡,只留在鍋底絲網狀的一片金黃,這時候最關鍵的一刻來臨,你是做了一鍋煎餃還是鍋貼就在此刻決定。取大盤扣在鍋貼之上,手中墊布,四指扣鐺,拇指按盤,迅速的天地翻轉,放於桌上,觀之,圓形的金黃脆痂(天津話念ga一聲,加兒化音)在其上,下面是倭瓜白米蝦餡的鍋貼,不禁令人食指大動,入口先是滿口脆香,隨後席捲而來鮮甜的湯汁與餡料,南瓜的糯甜與白米蝦的鮮甜相得益彰,令人餘味繞樑三日。至少在我心中,天津餃子界的倭瓜白米蝦餡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存在。她怎麼就那麼好吃呢?
按說行文至此理應再介紹餃子的另一變種,蒸餃,奈何蒸餃所包餡料基本與水餃鍋貼類似,本人對蒸餃也不甚研究,沒有資格去聊,就不在各位老饕面前班門弄斧了。如蒸餃是您的心頭之好,歡迎評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