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那,不一定要打坐,是方法,但不是目的

学习禅宗思想,需要明白一些基本概念,对一些基本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一步步明白其思想的关键之处,才能明白自己的心,从未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

首先,禅宗的“禅”,起初就是静坐。达摩祖师东渡到达中土,为了弘扬佛法,他老人家用什么方法去“悟”的,就是“面壁”,面壁九年也就是打坐。这个打坐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坐在那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那样是在睡觉,没有任何价值可言。有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修禅的人,刚吃好饭,准备打坐,入定之后,思维一下子扩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思绪非常清楚,感觉无比舒服自在,当目光看到周边事物的时候,那刚吃好饭的碗都已经落了灰尘,于是看看时间才知道就是那么一瞬间的功夫,时间却如水一般流逝了。这才是真正的入定,才是真正的静坐,所以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时间,这是我们凡夫定义的九年,可能对于达摩祖师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并且“九”这个字在中国文化当是“极数”,九代表最大最多,因此说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实际上“也许是一瞬间,也许是永恒,也许过去就在那,现在还在那,将来依旧在那”,这是一个理解。

禅那,不一定要打坐,是方法,但不是目的

我们普通人修禅,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心能够安静下来,这样才能够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好去应对身边的事,这是我们的方向。大多数都是如此,但是我们需要知道,静坐是一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找个安静的地方,保持好姿势,让自己的心逐渐安静下来,头脑不乱,就安安静静的呆着,这样时间长了,得到一些方法,自己的言行也能够得到改善,但如果外界一有烦恼就想着打坐,想着结手印,那又有什么太大作用呢,也许这只是自己的心理安慰,把这一个举动当成自己的精神图腾了。《坛经》当中讲到不执住于表面的那些章法,打坐就一定是坐着吗,那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心静下来,产生“慧”,你可以站着,可以躺着,可以卧着,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因为人心是活泼的,因此法也是活泼的,不要被一些固定的事情困住,对于修行产生不了太大帮助。

禅那,不一定要打坐,是方法,但不是目的

“禅那”就是上面说的这个意思,不要执住于表面的形象,应该超脱表面,从本质上进行事情,这样的方式才算合理,才能产生较好的价值。

对于禅,又有两种,一种是如来禅,一种是祖师禅。如来禅,是从戒定慧慢慢的修,从六度,六波罗蜜慢慢的修,渐入圣境。祖师禅,也就是惠能大师的方法,因为自性具足,不向外求,因此“性相”平等,唯识讲的“相”,禅讲的“性”,性和相是同等的,是一起的,都从人的心中出来,正是因为从心中出来,所以才有了“顿悟”之法。

禅那,不一定要打坐,是方法,但不是目的

六祖的那首偈子就是最好的证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什么事情都是从心里面出来的,烦恼也好,智慧也好,包过我们打坐参禅这个举动,不就是为了扫除烦恼开启智慧吗?但这些方式,这些方法都是一个“相”,是心中的一个分支,只有表面的形式,如果和“性”结合起来,那外界“诸相”都是“性”的体现,自己的心时刻清醒,时刻明白,这样一来,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件事指日可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