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洛阳:从最早的高档小区,到不敢拆、不敢改,这里何去何从?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建设的最早的住宅小区,非涧西区的老街坊莫属。

而在涧西36个老街坊中,知名度最高、居住舒适度最高、文化传承最久的非十号街坊莫属。

十号街坊的显赫身世,和涧西、工业、洛阳一样,带着共和国长子的味道。

十号街坊位于洛阳市涧西区中州西路。“一五”时期洛阳涧西区陆续建设完成的有36个街坊,共计425栋楼房。2号、10号、11号街坊三个街坊的居民楼,是1954年9月最先开工建设的居民住宅楼,现在统一的名字是——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

十号街坊,按照当时建工部提供的301号图纸建设,均为红砖红瓦,立面、门厅、扶手辅以装饰性回形纹,屋顶设有传统中式檐角,木地板铺地。


住在洛阳:从最早的高档小区,到不敢拆、不敢改,这里何去何从?

尽管只有不到70年历史,但它开洛阳城市的居住新模式——从过去的胡同、弄堂里走出,住进楼房,这里是起点之一。

1958年,10号街坊的建筑群与洛阳拖拉机厂的建设过程被拍成记录电影,成为当时新中国工业居民区的典范。

这里,第一个引进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幼儿园、防空洞,还有很多配套的设施至今看起来还是很先进。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时兴的苏式风格,飞檐斗拱、木结构等,色彩搭配相得益彰,用料考究,工艺精湛,街坊平面采取围合式布局,建筑之间的绿地及活动场地对升华邻里关系有很大作用。

十号街坊的第一批居民,第一批居民多为新中国成立初各大领域内的精英人才。

住在洛阳:从最早的高档小区,到不敢拆、不敢改,这里何去何从?

60多年来,除了零敲碎打的修补,十号街坊还从未有过系统的修缮改造,严重老化的设施给小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十号街坊,在几十年前都是按照当时的最高水准,水泥和木地板,也是洛阳最时髦的住宅。可如今,已很难适应现代生活。

上下水设施、供暖、燃气,虽然已补上了原本的缺陷,但房屋的居住功能正在丧失,无人打理的绿化、四处堆放的垃圾,呈现出一种老气横秋、一种混杂不堪,整个小区的房屋开始散发出腐烂的气味。

住在洛阳:从最早的高档小区,到不敢拆、不敢改,这里何去何从?


洛阳涧西工业遗址街在2011年成功入围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后,“涧西工业区苏式建筑群”2013年成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这里已被列为文物,也出台多次保护方案,但至今仍然没有动工。

昔日的小洋楼在岁月的冲刷中风化、剥落,房子虽然结实,但是下雨天尤其是三楼漏水严重。

10号街坊的苏式建筑保留较为完整,但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亟待修缮,以适应居民居住需求。另外,在10号街坊还存在着盲目模仿苏联周边式街坊布局进行的改扩建,造成许多房间朝向、单元内部结构不合理,缺乏家庭公共生活空间等问题。

改善居住条件,修缮、保护现有房屋已成为住在文物里的居民的一致心愿。

住在洛阳:从最早的高档小区,到不敢拆、不敢改,这里何去何从?


十号街坊的居住人群也在置换,不过速度却很缓慢。

第一代原住民多已离世或者进入耄耋之年,拖二代、拖三代、拖四代,以及轴二代、轴三代,因为生活、工作的变动,选择把房子卖出去或者租出去。

可这里的房子,多数已经超过了50年房龄,无法贷款购房,这影响了房屋的流动性。

如今,当我们经历了大规模的“增量”开发与推土机式的城市更新时,城市的记忆逐渐被斩断,往日热闹的街区和工厂,有的已经如一具干瘪的躯壳,丧失了生机与活力。

过去的辉煌和风华,如今大多只留在了老住户的记忆里。

“以前就跟别墅似的,想住都住不进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