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近日,就在印度全力抗战新冠肺炎之际,一则

令印度人羞愤的消息突然传到国际上,顿时哗然!

《今日印度》25日报道,印度警方当地时间25日称,一名40岁的女子23日晚在拉贾斯坦邦的一所公立学校内被三名男子‘强奸’。

这名女子因为印度全国的封城措施,已被困在拉贾斯坦邦的瑟瓦伊马托布尔有一个月之久,于是她决定步行回到住所。当她23日晚走到一所公立学校休息时,遭遇到这三名男子......

这则新闻一出,西方世界顿时指责如潮!

有的指责印度人不自重,这个时候竟然闹出这样的丑闻;有的指责莫迪政府不加强制度改革;还有的人讽刺印度男子死性不改,生死关头居然还想着‘下半身’的事!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近年来让印度国际形象大损的‘性侵案’

根据印度国家犯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近四十年来印度国内每3分钟就有一起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每15分钟发生一起儿童‘性侵案’,每18分钟发生一宗‘强奸案’!

2012年,一名女大学生在公交车上遭‘性侵致死’,触发印度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

2013年,印度加尔各答附近城市一名16岁少女先后遭两度‘性侵’,最后被烧死,再次引发全民抗议

2014年,一名波兰妇女带着两岁幼女前往首都新德里的途中遭人‘性侵’,引得世界各国争相对印度发布限制旅行的警告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2018年,印度国内发生两起‘强奸案’,惊动莫迪亲自出面道歉,要求国人“管教好自己的儿子”

2019年,印度全国各地妇女12月12日发动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一名女医生被侵害

进入2020年没多久,刚处理完抗议事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莫迪政府,又因为2月5日一名5岁的印度女孩在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内被一25岁印度男子‘强奸’,而不得不向美国承诺加强执行

现在,就在全球人视瘟疫如猛虎的生死关头,三个印度男子却抢占了宝贵的网络资源,顿时把西方人指责东方的声音淹没地无声无息!

难怪,西方世界对莫迪政府大加指责了!

不过,善良的人们仍不禁要问:印度既然2012年后修改了法律,承诺对类似案件加重处置,可为什么仍阻止不了每年12%增速的‘性侵案件’的发生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在印度教传承中,女子的地位就很低下。

再加上男女比例失调、拖沓且抱有偏见的司法系统,就导致印度整个社会对男性比较宽容,进而助长了‘性侵案件’的密集发生。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女性在印度教中的地位就十分低下

在印度有两大宗教,分别是印度教、伊斯兰教,剩下的就是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犹太教等不出名的小教派了。这其中,信奉印度教的人数占比占82.7%,信仰伊斯兰教的占11.2%。

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雅利安人创立的婆罗门教,而婆罗门教的《摩奴法典》则以宗教的名义成为社会法系的基础,确定了印度4等级种姓制度,明确了妇女屈从、低下的地位。

《摩奴法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女性的贡献,但是没有赋予女子参政权、经济权和社会地位权,是导致女性地位低下、被迫害的根本原因!

法典明确表达了对女子的藐视:“女子没有力气,不识吠陀、妄语成性”。

按照法典的解释,女子没有力气、智力不稳定,即便清白也容易说假话,被感情蒙蔽。这从根本上就剥夺了女子参政的权利

法典还明确了女子的归属和地位:“出卖和遗弃都不能使她们脱离丈夫的权力。女子没有自主地位,一生中都必须受到父亲、丈夫、儿子的监护。”

一个女子的一生,都没有自主的权利,全程受到男性的支配。这样的家庭地位,也注定了她们不被平等对待的悲惨命运。

法典在女子嫁娶和财产分配方面也明确规定:“未出嫁前,女儿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份嫁妆,以备父亲偿祖先之债。父亲把她给谁,谁就活着应该由她侍侯,死后也不受她藐视!”

这段话很重要,也是很多中国男性最羡慕印度男性的地方,即:女方陪嫁十分丰厚!按2018年经济水平,中等人家女子陪嫁品价值在80000美元以上。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可是,这段文字里深藏的却是千年来无数印度女子的血泪!

因为,法典规定‘生女儿是因为祖先之债’,那么,这个债就需要父亲用物质在女儿出嫁时来偿还,丰厚的嫁妆就是抵押物。并且今后还要像中国古代一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甚至在丈夫死后都不能说他的坏话。

因为这个‘祖先之债’,印度的女婴在刚刚出生时被‘掐死’的例子不在少数。

根据2018年5月15日外媒的报道:“印度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当地每年有近24万名五岁以下的女童因家长疏忽照顾而丧命,每天有2000名女婴因此夭折。”--新加坡《联合早报》

从上面一串串冰冷的的数字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女性在整个印度宗教法典中的地位有多低下,除了还不能自由买卖外,基本沦落到等同牲口的地位。

印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蒂玛•森认为:“性别不平等和女性地位的被剥夺是印度最严重的社会败笔。

因此,可以说:宗教文化灌输下的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是导致印度女性被密集性侵的根本原因,也是印度社会包容‘性侵犯罪’的源头所在。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印度经常爆发抗议浪潮

男女比例失调在印度更严重

和中国古代一样,印度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

在印度六十多年的民主发展进程中,政府并没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因为经济化水平的提高而使男女比例失调现象更加严重。

根据印度2011年3月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印度6岁以下男女儿童的比例为1000:914

按印度2018年发布的最新人口调查显示,印度15岁以下男女比例仅为1000:883

而且,人口专家发现在印度的男性出生率并不随着经济水平低下而上涨,反而是经济水平越高男婴越多,有悖人口发展规律。比如,首都新德里的男女比例仅为1000∶819,而全印度最富裕的新德里南部地区更是达到了1000∶762

印度本地和国外的人口专家在调查后称:“堕胎和杀婴使印度在过去的30年内损失达两千万人以上,而高科技的发展又有助于人们选择出生婴儿的性别,所以印度的男女比例才会如此失调。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去过印度旅游的人就明白了:为什么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会发现大量的成年男性扎堆出现,而女孩子却少之又少了。

当人的生理欲望因为现实局限无法满足时,一旦出现一个导火索或者诱因,就会让一个人、一群人变成野兽。特别是,整个印度社会的包容、司法系统的拖沓,又似乎在鼓励这类恶行!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无处不在的神庙,是印度最常见到的风景

拖沓、偏见的司法系统

发生在2012年的那次‘新德里公交车案’让世界上很多人至今都记忆犹新,随后,印度开始修法律以约束这种行为。

直到2017年,整整花了5年时间,新的法律才得以通过。

英国《卫报》曾经对此地作了一番辣评:“印度的司法效率之低是举世闻名的,破案速度如同印度牛一般。

可是,即便是立法,在很多时候还是改变不了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宗教意识,特别是被印度牢不可摧的种姓等级制度禁锢的时候!

根据《摩奴法典》的规定:“高种姓男子可以依次娶四个不同种姓的女子为妻,而女子则只能期盼高种姓男子对自己的垂青,而绝不可以下嫁给低种姓男子。”

这一条法论被很多人看为是对高种姓人的特权,却没人深究高种姓人可以霸占更多社会资源(在印度整个社会阶层看来,女性就是一种可以随时调用的资源)而带来的种种社会影响。

比如,娶不到女子的成年男性越来越多,无辜的低种姓女性沦为私有财产,社会公平得不到体现等等。

2019年5月30日,莫迪连任成功,内阁成员58人,其中32位都是高种姓成员,最高种姓的婆罗门就占据了9个席位,而低种姓和贱民的内阁成员只有13人。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莫迪,是第三种姓吠舍

管中窥豹,从印度的内阁组成就可以推测出其司法系统中种姓的比例,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新的更加严峻的刑法仍然无法阻止一些人的恶劣行为。

因为高种姓人对这一法规怀有根本上的抵触,认为其违背了法典的规定,所以,在案件处理和评判过程中会选择倾向男性。

很多印度政客和宗教人士也指出:一旦这一刑法得到严格执行,必然会和宗教法典传承的合法性产生冲突,进而动摇法典规定的种姓制度,甚至将整个印度拖进种族战争中。

因此,印度著名男星阿米尔汗在《真相访谈》中曾直说:“在印度,法律更保护强奸犯”

在印度,一个女子被性侵一般是不敢声张的,一旦声张必会被家人和世人看作不洁,成为家族的笑柄,一辈子抬不起头。而如果女子被性侵后报案,大部分调查人员和司法人员也和世俗一样,认为她们‘妄语成性’,供词不可靠,甚至要求受害者再现场景,让受害者再次受辱!

试想一下,整个社会环境和认知都如此充满偏见,且没有强有力的女性权利运动组织的帮助,那些受害者又能怎么办呢?

只能一次次徒劳地把血泪抹在宗教法典上,渐渐了无声息!

雪上加霜,在莫迪政府全力抗疫之际,国内又爆出令人难堪的恶行!

结束语

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在法律上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却无法修改法典的圣文。

根据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等人。如今,婆罗门仍是地位最高的第一种姓,人口占比5%;第二种姓是刹帝利,人口比例约10%;第三、四层的吠舍和首陀罗则占了70%;剩下还有15%的所谓的‘贱民’,姓氏很杂。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服从一个信仰下的种姓制度,要想改革、清除印度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侵、强奸案件,就需要改革这种种姓制度,而法典的存在则是种姓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

因此,即便这一次三名印度被定罪,也无法掩饰印度女子社会、家庭和经济地位低下的现实,更不可能扭转整个印度社会对女子的看法。

所以,改变这一切现状的根本还在于其传承的法典!

引用:

本文引用蒋忠新先生翻译的《摩奴法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