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万粉丝,15000多场线下活动!吴晓波是如何玩转社群营销的

1000多万粉丝,15000多场线下活动!吴晓波是如何玩转社群营销的

作者 | 敏浩

站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下,一股生机勃勃的社群势力正在崛起。一批人以新的商业逻辑,直击传统商业的种种痛点,宣告着社群新时代已经到来。

中国最出名、最富有的财经作家,叫吴晓波。

从财经专栏作家到知名自媒体公众号,再到如今社群运营的佼佼者,吴晓波的初衷只是为了“找到我的读者”。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在对新世界的探索中发现并探索社群价值。

2017年,“吴晓波频道”的运营主体ー一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来自挚信、浙商创投、头头是道和普华资本的1.6亿元融资,估值达20亿元,为当前自媒体创业公司中估值最高的作家。

吴晓波基于自身强大的个人IP和书友会,像“罗辑思维”一样做起了粉丝经济。他不卖别的,而卖清新的杨梅酒一一吴酒。售价199元/瓶的5000瓶吴酒上线后,在33个小时内即被迅速抢光,吴晓波瞬间入账近百万元。


1000多万粉丝,15000多场线下活动!吴晓波是如何玩转社群营销的

在我们潜意识里,吴酒并不简单,相比传统的茅台和五粮液,吴酒只是小众品牌,他是如何在短时间迅速崛起的?

吴酒,关于IP人格化。

吴酒的起源是从吴晓波买了一个小岛开始。

1999年,吴晓波在在千岛湖买了一个小岛,并种下了杨梅树。很难理解其中的道理,为什么种植杨梅树,而不是其他果树?

其实并没有什么复杂的商业逻辑。杨梅树好打理,无需培育,种植五年才能有收益,这就在商业竞争中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个岛是比较大的杨梅园区,但相比吴晓波其他业务,并不是可以赚钱的捷径。吴晓波基于社群,个人IP,互联网等渠道重新估值杨梅酒,将杨梅酿酒变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吴晓波选择从人格化的符号,附到一个商品上面,最容易被消费者识别,这也让本来只是酒,加上人格化符号之后属性会更加偏向于礼品。就像前一段时间,马云给员工分发的酒,带有马云的独特IP,放到市场上不是简单酒所能衡量的价值。


1000多万粉丝,15000多场线下活动!吴晓波是如何玩转社群营销的

2015年,吴酒第一次上线,限量5000瓶,结果33小时就抢光了,一下子成为了网红产品。2015年10月又做了一款新年贺岁酒的72小时预购,你需要多少我生产多少,结果卖出了3.3万瓶。

吴酒做的是社群经济。

吴酒基于吴晓波的社群,付费读书会以及会员群,长期经营,被用户所广大认同的,类似于“米粉”“果粉”等,一群理性的用户对产品和服务的使用评价。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必须让价值观和需求一致的人相聚在一起形成社群。

吴晓波频道的用户认准的是吴晓波IP,其用户每天的阅读量基本上百万,然后需要根据这上百万的人去细分一个市场,把这群人聚集起来,仅仅公众号是不够的,如果不在底层构建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流失会很大。

而一个百万级的用户社群,需要通过细分价值观和志趣爱好深度激活用户。这些用户可细分为常年订户、活跃用户、铁杆用户、每天看的用户、经常回复的用户等等。

在比如兴趣划分,书友会,爱财经的,爱理财的,爱喝酒的,爱听课的,爱为知识付费的。

通过这些标签把人群细分化,形成一个个用户社群,再通过群里各种活动进行互动,比如线下的分享会等,落实成真正有价值的社群。


1000多万粉丝,15000多场线下活动!吴晓波是如何玩转社群营销的

当钟摆回到内容端,风口已经到来,但是我们不能用连接者的战略打接下来的战争。

正确的打法应该是,专注于社群的核心建设,把社群营销的成功视为建设性工具,尽量将用户的成本趋近于零。

在这个意义上,利用社群的无缝合作和认同关系,将社群圈层化。

吴晓波根据社群成员特点,提出一个三级会员的概念。

首先最大众的是“每天听见吴晓波会员”,针对的是那群在实现财富自由路上的人群。

吴晓波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财经商业知识,获得财富增长的必备技能,还有一些相关的资讯报告,和一些理财类的直播课程。

相对来说,这群用户的消费能力还不是特别高,所以会员的价格定在每年 180 元。

在此之上,吴晓波还有一档叫“思想食堂”的会员产品,它针对的是财富消费较自由的一群人,也就是我们说的中产或者中产以上的人。

他们的特点是第一桶金已经赚到了,虽然还不是完全的财富自由,不过有房子、股票,或者是股权等被动收入。

相比起理财类的课程,他们追求的更多是精神和人文方面的东西,希望学习一些能够提高自己内涵的一些课程。

针对他们,吴晓波频道设计了一个全年 24 场的线下课程产品,叫思想食堂。它能够让学员跟不同领域里的名家大师面对面地接触,聊人生、谈理想。

在这群人之上,还有一个“企投会”会员产品。这个主要面对的人群是有投融资需求的大型公司企业主。

这群人大部分已经完成了原始财富积累,他们手底下可能有一个成百上千人的企业。对他们来讲,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转型,以及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变化的一些宏观经济,包括政府的一些政策,这些是他们最关心的点。

基于他们的需求,企投会做了一个全年 6 场线下大课的产品,每一次的授课时间是三天两夜,除了有老师给你上课以外,还会组织所有的企业主在一起交流,上小班互动课。

这一部分企业主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会形成一个非常有能量的社群。除过产品的价值,这个社群本身的含金量也是巨大的。


1000多万粉丝,15000多场线下活动!吴晓波是如何玩转社群营销的

吴晓波书友会及跨年演讲的社群营销。

“这片土壤太肥沃了,正在万物生长。”在2015年的跨年演讲上,提到罗辑思维的成长时,罗胖如是说道。

众多社群之中,深谙社群经济之道的“吴晓波频道”“吴晓波书友会”的创始人吴晓波,聚集1000多万粉丝,已在全国80多个城市成立书友会,每年会组织上千场线下活动。

而同样每年的跨年演讲,利用“吴晓波频道”庞大的社群,门票也是一抢而空,空前盛况。

所以,吴晓波的成功,源于社群营销的成功。

那现在的社群经济时代,财富在哪儿呢?

在市场经济时代,是先有产品,再流通到人,而社群经济时代,是先有人,先有人的聚合,然后再到产品。

所以社群经济时代,也就是:

谁拥有终端的消费者群体,谁将拥有最大的财富。这也是世界财富所在的地方。

正如吴晓波所说:不做社群,未来将无商可言!


不要错过让你洞察整个商业世界的每日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