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朱光潛對弘一法師的評價,我們能學到很多

且夫乘物以遊心,託不得已以養中,至矣。何作為報也!莫若為致命,此其難者?

——《莊子·內篇·人間世第四》

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在物質的世界當中,“乘物以遊心”,抱著一種超然物外、遊戲人間的心理看待人生,即“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這裡的遊戲人間不是教人們玩世不恭,而是讓自己的心境輕鬆,守住做人的本分,從俗事中解脫,不被物質所累。

生而為人,便應遵循人生的價值,為了國家為了天下,乃至宗教所說的為了救人救世,明知道這條命要賠進去,也是十分坦然的,是“託不得已”的命之所在,義之所在。“以養中”這個“中”,即內心的道,自己修的道。誠心修道,掌握了為人處世的原則,就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朱光潛對弘一法師的評價,我們能學到很多


“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這是朱光潛先生對弘一法師的評價,也是對莊子這段話的最佳詮釋。

生活中,人們總是牽掛得太多,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緒起伏。被負面人性牽著鼻子走的人,不可能活出灑脫的境界。愛默生曾解釋過什麼是成功:“笑口常開;贏得智者的尊重和孩子的熱愛;獲得評論家真誠的讚賞,並容忍假朋友的出賣;欣賞美的事物,發掘別人的優點;留給世界一些美好,無論是一位健康的孩子,一個小園地或一個獲得改善的社會現狀都可以;知道至少一人因你的存在而過得更快樂自在,這就是成功。”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讓世俗功利矇蔽你的心靈,淡然面對得失,坦然接受成敗,才能超脫物我,找到生命的真諦。

有個匪徒跟蹤一個珠寶商人來到了大山裡,一路上他總是沒有機會下手。到了大山裡,四周沒有一個人,匪徒終於找到了下手的好機會,他攔住了珠寶商人的去路。面對劫匪,商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立即逃跑。於是,一個拼命逃亡,另一個窮追不捨。走投無路的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裡,匪徒也跟了進去。在山洞裡,匪徒抓住了商人,不但搶了他的珠寶,連商人準備在夜間照明用的火把也搶去了。那個匪徒還算沒有喪心病狂,他只圖財沒有害命。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朱光潛對弘一法師的評價,我們能學到很多


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山洞的出口。山洞裡黑極了,沒有一絲光亮。匪徒慶幸自己把商人的火把搶來了,要不然到死也走不出這個縱橫交錯的山洞。他將火把點燃,藉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為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他能看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碰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始終沒有走出這個山洞,最後餓死在裡面。

商人失去了火把,心想著自己將要永遠留在這個山洞裡了,但是他又不甘心。沒有了照明,他就在黑暗中摸索著前進,頭不時碰在堅硬的石壁上,身體不時被石塊絆倒,跌得鼻青臉腫。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看到從遠處傳來一絲光亮,那正是山洞的出口。正是因為他置身於一片黑暗之中,所以能看見那一抹細微的光亮。他便迎著那縷微光摸索爬行,最終逃離了山洞。

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最終走出了黑暗,有火把照明的人卻永遠留在了黑暗的山洞中,這並不奇怪,世間有很多事情都遵循這樣的道理。我們總想得到什麼,而不願失去,卻總是忘記,有時失去會讓我們得到更多想得到的東西,包括生命。

有時候,人們就像那個匪徒,為了心中的妄念,做出違背自我的事情,因為手中擁有的東西比別人多,最終反而陷入人生的困境。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之事業,以恬淡的心境面對萬事萬物,反而能夠“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一種高深的人生學問,人們只能在生活中慢慢體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