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再完美的名聲和氣節,都不能一個人獨享,要讓別人和你一齊分享,只有這樣才不會遭到別人的嫉恨,災害也才能遠離身邊而確保自身安全;再恥辱的行為和名聲,都不能全部推到他人身上,自己也要承擔一些,如此,才可以掩藏自己的才能,更多地修養品德。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不越位,耐心等待


在中國古代,能登上皇位的皇子,大多很有能力,又能夠服眾。但是,他們絕對不能表現出太強的才幹,造成太響的名氣,超過皇帝,否則,就有逼父退位之嫌,遭到皇帝的猜忌,從而不利於繼承皇位。

唐順宗少年時,是眾多皇子中表現出類拔萃的一個,後被立為太子,年輕氣盛的順宗亦好作壯語,慨然以天下為己任。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他曾對他的下屬說:“我要盡我所能,幫助父皇制定革除弊政的計劃!”

這時,輔佐他的人便勸他,不要對敏感問題多加干涉,一旦被其他皇子、大臣視為收買人心,遭到皇帝的猜忌,就很難澄清了。所以,太子平日裡應多關心皇上龍體,問起居飲食冷暖之事才對。

太子聽了,認為輔佐他的人說得極是。以後對改革一事避而不提,每日必到德宗前請安。儘管德宗晚年專制、荒淫,但太子始終不多幹涉朝政,直至繼位。

順宗能夠登上皇帝之位,表面上看來是理所當然,可事實上,還是因為他會隱匿自己,才沒有得功高蓋主之嫌,最終才得以繼承皇位,一展才華,有了轟轟烈烈的順宗改革。歷史上因鋒芒畢露,功高蓋主而不得即位的太子有太多太多。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不居功,甘願低處


老子主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主,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他認為“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梁者不得其死”。所以他一向不喜歡針鋒相對、爭強好勝的做法。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唐代李泌,少時思維敏捷,聰明過人,書讀有萬卷,可謂博古通今,且精研《易象》,善為文,常遊於嵩、華、終南諸山間。後因玄宗賞識,才華得以施展,曾以與世無爭的謀略,幾度出山匡扶唐廷,力挽狂瀾,立下汗馬功勞。唐玄宗說他是“神童”,而宰相張九齡更是欣賞他的膽識,稱他為“小友”。但因他不受唐玄宗加封的官職,而喜與太子游,年少輕狂的太子非常欣賞、尊重他,因此二人結為布衣之交。

天寶年間,天下危機四起,李泌趕赴朝廷,與大臣們共商治國大計,可是奸臣楊國忠排除異己,李泌不得已又離開朝廷。不久後,“安史之亂”爆發。太子即位後,特召見李泌;李泌毫無保留地向皇上陳述政治形勢,肅宗非常贊同。再次授予宰相之職,但李泌婉言謝絕曰:“陛下屈尊待臣,視如賓友,比宰相顯貴多了。”最後因無法拒絕肅宗的好意,只得接受散官之職,雖為散官,但是朝中大小事情均可過問。真是不為宰相但權逾宰相啊!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李泌建議肅宗儉約示人,不念宿怨,選賢任能,收攬天下人心,最終唐肅宗在李泌的輔佐下,收復長安、洛陽,唐廷轉危為安,李泌見時機已到,便請辭歸隱山林。唐肅宗不願讓其離去,說:“朕與先生共過患難,現也應該同享快樂,為什麼一定要走呢?”李泌說:“臣有四個必走的理由: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所以不可復留。”終於說服唐肅宗,隱歸衡山。

唐代宗時,因藩鎮割據所鬧,朝野上下,一片混亂,代宗又特召李泌出山,李泌一再推辭。無奈代宗執意邀請,再一次無宰相官職卻逾越宰相,軍國重事皆與他諮商。時局漸漸好轉,李泌又辭官而去,從此永居山林。

老人言:高名不獨享,過錯要分擔

人們都知道居功之害。如果有玷汙名聲的行為,自己也應該承擔一部分,而不能完全推脫給別人,否則會不利於道德修養的提高。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因為安於卑下,不爭地位,善利萬物,所以誰都喜歡它。這種懂得隱藏自己才智的做法,經過很多例證,對任何人都是有益的,它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一種韜光養德的修身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