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无论你曾多么贫穷多么不堪,只要你没有接触过外面的世界,自卑就从来与你无关。

只是,当你走出了你曾土生土长的地方,看到了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发现原来真的有人过着新闻里和课本里那种有红绿灯和互联网的生活,并且开始和一群这样的孩子一起学习工作,自卑感便在落差中随之而来,并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在他们聊着各种游戏和网络的时候,你只能默默待着一边听着他们讲述着他们不以为然你却遥不可及的新鲜事物,在他们聊着各种兴趣爱好和名牌球鞋的时候,你只能装作埋头学习,当他们高谈阔论的时候,你只能静静待在角落里。那时候还不理解,为什么同样的年龄,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却完全是两个世界,他们为什么活在了电视里让人羡慕的城市,而自己却生活在破败贫穷的农村?

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那时候更不知道,这道你和他之间难以建立共同语言的鸿沟,这道自信与自卑之间的鸿沟,不是你的问题,是城乡之间的一条鸿沟,是城里人和农村人之间的一条鸿沟,是贫富差距,是户口性质不同。

这种自卑感不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却紧紧的扒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无法克服和摆脱,如果没有足够的成功或者是足够阳光乐观的心态,这种自卑感会想梦魇一样一直伴随着自己。

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就没有自卑。但是差距就堂而皇之的摆在眼前,无法逃避,更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只有心态。所以与其深陷自卑和埋怨,不如改变心态。事实已经如此,既然无法摆脱,那就不如享受并把精力放在努力和奋斗上。

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其实,无论穷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贫困还是富有,这一切对于生命而言都是难得的体验,都是形成人格的人生经历,那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生命的组成。生命是什么,人生是什么?就是不同的经历和体验,这便是生活,这便是生命,这便是人生。

所以,伴随城里孩子成长的是科技互联网,但伴随农村孩子成长的是田野河流,伴随城里孩子成长的是兴趣特长班,伴随农村孩子成长的是春华秋实,各有各的生命体验,各有各的人生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没有谁比谁过得好,也没有谁比谁过得幸福。

或许曾经贫困自卑,但我们仍要感激在村里和田地里长大的日子

生命的本质不过是一场人生经历和体验,不同的环境和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并形成了不同的生命感受。

无论穷富,无论差距,我们都该感谢,感谢曾经那些经历,感激曾经那些体验,并值得我们记忆和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