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伴隨著公路運輸的飛速發展,經歷了大批從業人員湧入的情況後,運輸業已呈現出飽和的狀態,經濟是運輸業的晴雨表,雖然近幾年的快遞業發展迅速,但對於散戶來說依然起不到什麼大的作用。

就拿我們當地的運輸市場來說,主要以運輸建材物料為主,基建的開發很大程度的影響著運輸戶的收入,車輛的增多也導致了競爭激烈,難分勝負。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在此前的運輸路上,大多數是以個體戶為主,自己買自己的車,車主自行駕駛經營,業務多點的會買多兩臺請人開,或者以合股的形式來運作。

而後隨著貨物的需求量以及時代變更,袋裝水泥市場很大程度被散裝水泥所擠佔,出於牽引車的高成本,許多散戶考慮到購車成本的問題都不敢獨自購買經營,所以新的運營模式就被鋪開了。

購車需謹慎

現實很殘酷,舉一個例子:

假如你在13年購買了一部前四後四自卸車,購車成本在20萬元左右,單獨駕駛不請駕駛員,主要運輸水泥、砂石等材料,有穩定的往返貨源,扣去車輛折舊以及燃油、路橋費、支付給自己的工資等費用,車輛的剩餘利潤可以保持在1-1.5萬之間.

同時很重要的一點,你需要考慮到水泥運輸是有受到水泥銷量、天氣影響而決定,在雨季時工地工程進度受到影響,水泥的需求量自然不那麼充足,運輸水泥的卡友肯定有所感觸,在雨季與酷暑季節,5-9月份的生意不是非常好,一個月有半個月在休息。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這樣的情況下,一臺20萬左右的新車往往需要2年多才能回本,轉眼間到了15年下半年,車輛回本之後所盈利的才是真正到車主手中的,我想這時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給車主自己算工資?

原因是你買車就是為了賺錢,那麼自己在開車,必然是要算出自己的一份工資,剩下的才是這部車的盈利,如果不算工資的話,那不如不出這份成本、不冒這個險直接去幫別人開不就好了。

事態突變,新模式興起

2016年是戲劇性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有許多的散戶車主經歷著很長一段時間的內心鬥爭,大家都說不上為什麼,就是停在家裡沒貨拉,有一部分是由於房地產行業的飽和以及水泥銷量的影響。

在這裡筆者分析出了粗略原因,首先就是袋裝水泥主要用於裝修與日常的零散維修,很多的大工程都朝著節能方向進發,使用散裝水泥可以很大程度減少原材料的成本.

例如:卸車費與打包費,其次也能夠使儲存更加便捷,不用擔心袋裝水泥在雨天會容易淋溼等原因。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當地貨運市場更可以用“禍不單行”來形容,袋裝水泥運輸的不景氣就算了,由於環保的嚴查關閉了許多小煤礦,這時候運煤車紛紛叫苦連天,賣車的賣車、轉行的轉行,也有一部分在家待業靜觀其變,這兩宗大事件的降臨導致散戶們不知所措。

這時候手中有穩定貨源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手裡握著貨源如同金牌一樣,不少人紛紛找上門協商合股買車事宜。

這時候也有一個問題,大量的二手自卸車湧入二手車市場,導致當地的自卸車可以說是白菜價,即使是兩三年的準新車也折舊了一半不止,不禁覺得可惜。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二手自卸車是行情不太好了,但是在2016年牽引車在當地的保有量依然是比較少的,此前大家都是各自經營自卸車,有購買牽引車的也是幾個人合股購買,這樣承擔的風險會相對小一些,同時也不用另外請司機,兩個人搭檔一起就可以運營了。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所謂的新模式指的就是,以車隊為中心,車隊進行統一調度與提供貨源,而另外兩名人員就充當股東與駕駛員的身份,這樣子既可以賺一份自身的工資,也可以享受到車輛的利潤,最主要的還是購車成本相對小了一些。

假設牽引車與掛車+前期運營資金需要60萬,那麼三家分下來差不多也是在20萬左右,與早期的自卸車成本相當。

規模增大,競爭激烈

只要有了一家車隊這樣運行,那麼必然有後者跟風,不是每個人都沒有雄心壯志,只要手握資源與資金就想拼一把,一時間當地的物流車隊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崛起,大大小小几十家,導致當地貨運市場的價格一跌再跌。

新車的不斷購入使得受到還款額度的擠壓,不跑起來就沒辦法償還車貸,導致運價競爭十分激烈,一跌再跌是常態。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同時以大吃小的局面也逐漸出現,大車隊的週轉資金豐富,特別是散裝水泥運輸,許多經銷商都需要大量資金週轉,這時候運費可以越長時間結算的車隊越受歡迎,因此大車隊的貨源往往是非常充足的,因為他們可以季度結甚至半年一結。

而小車隊由於啟動資金不充足,只能運輸一些運費短期可以清算的貨源,自然就會出現業務不足的情況,畢竟在生意場上,實力雄厚的才是贏家。

合夥買車有風險

當小車隊的業務量被吞噬之後,業務不足自然無法正常運營了,這時候苦的就是合夥買車的夥計們,好不容易貸款買了一輛車,這樣一來的後果無非就是虧錢,所以選擇實力雄厚的車隊加盟也是明智的選擇,擦亮眼睛看行情,投資還需更謹慎。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還有不少散戶選擇不加盟車隊,跟之前的老搭檔自行購買新車運營,這樣一來依然是單打獨鬥的場面。

在貨運專線上要與車隊對抗是比較難的,這時候只能運輸一些零散的貨物,也就是大家俗說的“喝湯”,一些位置不好卸的,裝車時間長或者多處裝卸的,要多麻煩有多麻煩的貨物才會輪到你,而且運費還不會很高,導致的情況就是經營起來都很糟心。

現狀堪憂

既然有了激烈的競爭,必然會將車輛利潤壓縮至極限,簡單來說現狀就是,一部幾十萬的掛車一個月只能盈利一萬多塊錢,車是越換越大,但錢賺的越來越少。

這樣一來分到合股車主手中的利潤更少了,一個月盈利一萬塊的話,30%的股份也才3300元左右(盈利以此類推,每月不固定),這樣的盈利性需要多少年才能將20萬的購車成本賺回來呢?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雖然高速是免費了,但運費如同止不住的“血”,不停的下跌,有不少車輛在過完年就需要年審買保險,七七八八整一下也要3萬來塊錢。

3-5月份的利潤可以說就花在這筆錢上面了,下半年還得看形勢而定,一年下來確實賺不了幾個錢,大家都真正感受到了“錢難賺”是怎麼寫的了。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憧憬未來

如今的貨運市場雖然是充滿著惡性競爭,低價車隨意壓價已成為常態,缺乏秩序始終不能成氣候,運價再無止境的下跌將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從業人員的大幅減少會對國內物流行業產生不可言喻的影響。

有不好信號的發出,我們偉大的祖國自然不能坐視不管,4月14日交通部發布了道路貨運價格調查統計制度,在未來將會對運價進行更規範的管理,無良發貨商與低價車將會成為歷史,只有運價合理規範才能使道路運輸業成為真正的常青樹。

抵制低運價惡性競爭,當初抱團取暖的散戶司機,現在過的怎麼樣?

雖然有很多卡友會對此抱有質疑,但也不要將所有責任都推卸出去,依然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就如同老前輩所說,貨又沒有長腿,難道你不拉他就能自己跑了不成?抵制低價運費,拒絕惡性競爭,只有我們團結一心,必然還市場一片光明。(文/卡家號:Tru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