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皇帝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一个皇帝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命脉。历史上的皇帝们,虽然不敢说每个都是人中之龙,但也不应是平庸之辈,至少也是中等水平之上。可是在明朝,昏君的数量算是历代王朝之中最多的,除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佑樘外,基本上就没有好皇帝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明英宗朱祁镇,凭借一己之力差点就将大明王朝断送,更是一个实打实的昏君。

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朱祁镇

当年土木堡兵败,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即位,改元景泰,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直到景泰八年,朱祁钰患病,朱祁镇与石亨,徐有贞等发动兵变,重新黄袍加身,改元顺天。复位成功的英宗,先是以"养病"囚禁代宗,封赏复辟功臣,斩杀叛逆重臣。可朱祁钰的病却逐渐好转,朱祁镇深感意外,便找个将朱祁钰绞杀。但是接下来,他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为土木堡兵变的罪魁祸首"王振"平反。

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王振

不仅如此,他还下旨给王振建了一个纪念碑,阐述了王振是"如何忠心报国,后遭将臣诽谤,无奈自刎殉国"的内容。而稍微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宦官王振正是"土木堡兵败"的罪魁祸首,他害得明英宗差点死去,流离失所多年,为何朱祁镇还要对其感恩戴德呢?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当年,朱瞻基驾崩以后,九岁的朱祁镇登上皇位。黄口小儿,如何服众,怎么能料理国事呢?

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朱祁镇

于是朱瞻基留下一道遗诏"遗诏大事白皇太后",这个皇太后就是朱祁镇的皇祖母张妍。张妍政治眼光十分老辣,治理能力超乎常人,群臣请她垂帘听政,可是朱元璋早有规定"后宫不得干政"。于是便托付给内阁,而"三杨"也很聪明,主动把决定权交回到张太后手里。表面上不听政,可实际权力还掌握在她手中。除此以外,她还派遣王振"照顾"幼主,名为照顾,实则监视。

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张妍

这个王振还挺用心,事无巨细地向张妍禀报,甚至连皇帝的性生活都详细告知。后来张妍去世,皇帝本该亲政,可是半路上又杀出一个孙太后来。孙太后也是一个狠角色,她只是朱祁镇的养母,为人心狠手辣,善于舞弄权力。她为了垂帘听政,不惜和于谦合作,共同执掌超纲。也就是说,无论是张太后在,还是孙太后在,两个女人都跟内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们有着长辈的发言权,又有着内阁的决定权,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朱祁镇成年,也依旧没有独自亲政的权力。

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孙太后

朱祁镇最需要的就是尊重,作为皇帝的发言权,他想要被独尊,想要别人唯他是从。可是那帮老臣,除了尊他为皇帝以外,其他事情一概不理。而唯有王振,对他唯命是从。王振与他朝夕相处,两人更像是相依为命的亲人。所以在朱祁镇眼里,王振就是最大的忠臣,真正听命于自己的忠臣。而王振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成为皇帝手下的第一人。

后来,王振设计以祖制逼迫孙太后撤政,朱祁镇心里十分欢喜。在众臣反对皇帝时,也只有王振权力支持,他趁着"三杨"家人犯法,逼迫他们放权,终于将权力收了回来。而王振本身也是一个世故,狡黠,善于权谋轨迹的人。他办事时,凡事皆以圣意为主,给年轻气盛的皇帝戴足了高帽,让明英宗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所以王振怂恿他御驾亲征,让他过足了君临天下的瘾,即使最后失败了,他仍然体会到了当皇帝的快感。

明英宗朱祁镇宠幸太监,差点被害到没命,为何依然对其感恩戴德?

朱祁镇

在朱祁镇心里,王振既是老师也是朋友,甚至还是亲人,王振让他做到了天下第一,是真正懂他的知己。所以,朱祁镇才刚复位就迫不及待的为他平反。只是这王振不仅贪婪贪财,还祸害朝纲,犹如饕餮一般永无止境。如此情况下,朱祁镇还深深地信任他,只能说他能力识人不明,用人不善。付出真心,却相信了一个不值得的人,这应该是朱祁镇最大的悲哀了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您的关注,评论和点赞才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枕上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