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深度渴望》,实现人生目标

文/淑涵


01 什么是“深度渴望”?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丹妮尔·拉波特。她是美国重量级职业规划师,同时也是一位人生成长教练。她还出过一本畅销书,叫做《你原本无须这么辛苦》。

她倡导的职业理念,深受国外年轻人的认同。很多人在她的影响下,重新规划了自己的职业路线。

我们先来弄清楚,“深度渴望”究竟是什么意思?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是在追逐目标本身,而是在追逐那些你希望通过达到目标获得的感觉。


这本《深度渴望》十九万字,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观点,那就是:“想要实现目标,必须有深度的渴望”。

注意,是“深度”的渴望,不是那种想一想就忘了的、说放就能放得下的小愿望。

如果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愿望清单,那么,“深度渴望”就是其中排名第一的、最紧急的、也最重要的一个待办事项。

所以,我们不应该先急着定目标,而是应该先搞清楚,你究竟渴望的是什么?忠于你的渴望去制定目标。

只要我们能理清自己内心所有渴望的先后顺序,把最紧急最重要的那一份渴望拎出来,用它来指导我们去做人生规划,就一定能达成目标。


解读《深度渴望》,实现人生目标

在作者丹妮尔看来,我们之所以完成不了目标,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没有依据自己内心最深度的渴望,而总是受到他人的影响。

比如,念书的时候,大家都说北大是好学校,计算机是最火的专业,然后我们就想着:“那我就把目标定在北大的计算机专业。”但你内心真正想学的呢,可能是艺术,或者可能是法律。

我们从出生起,就活在别人的目光里。我们习惯了让自己的目标符合绝大多数人的评定标准,然后就认为,这就是自己该实现的价值。

我们都听过这么一句话“到了什么年纪,就干什么年纪的事儿。”听上去特别有道理,但其实忽略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渴望是截然不同的。

不管做什么,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深度渴望》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让我们从“别人要你做”,转变为“你自己想做”。

如果大家去看这本书的话,只要着重去弄懂两个部分内容就可以了——

① 如何找到自己最深度的渴望?

② 如何用深度渴望指引目标达成?

这两部分内容也可以看成是递进的两个步骤,只有先明确认知自己的渴望,才能借助渴望去完成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两个步骤,来具体解读这本《深度渴望》。

02 尊重自己的每一个感受

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每一个感受,不要批判自己的感受。

人都是自私的,怎么会批判自己的感受呢?实际上啊,我们常常在潜意识里否认自己的渴望。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小伙子,渴望成为亿万富翁,但是他同时也会想,这会不会让别人觉得我很贪婪、很拜金啊?如果一个三十出头的姑娘,渴望得到更多的爱,那她同时肯定也会想,这么说会不会显得我很缺爱、恨嫁啊?

这些所谓的“缺爱”和“贪婪”,其实是一种想要自我疗愈、关爱自我的内心渴望。财富、声望、青春、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会感到渴望、并且持续渴望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免俗。

你越是批判自己的内心渴望,那这种感觉就会越强烈,最终导致心理失衡。

所以,渴望是不能压制的,首先要尊重它的存在。

其次,我们有时候之所以会忽略自己的感受,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存在一个误区。

我们认为:感受只是一种情绪,是纯感性的,不靠谱的。只有目标和计划是理性的,可以实施的。但并非是这样的。


解读《深度渴望》,实现人生目标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感受,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

用作者的话来说,“情绪和感受不是一回事。它们看似纠缠,实则截然不同,就像树木和它的果实。”“感受是对经验的直接能量反应。”

换句话来说,感受是我们的一种身体反应,就像我们吃到了美食、看到了美景、遇到了特别喜欢的人,会感到浑身舒畅,产生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而情绪是纯思维的,掺杂了我们的猜测和想象,有不真实的部分。

简而言之,情绪可能会骗人,但感受不会。理性的目标是由感性的渴望驱动的。我们所做的所有看似理性的决定,背后都是感性在驱使我们。

比如,我们去买一支心仪已久的唇膏,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它吗?不一定吧。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喜欢的那个明星用了,我们觉得很好看,被种草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坦然地面对,并且尊重自己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渴望。

当我们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无数种渴望的时候,怎么去找那个最紧急、最重要的“深度渴望”呢?

03 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深度渴望”

作者认为,想要找到内心的深度渴望,我们需要五个步骤,我在这里把它简化成三个步骤。这部分内容,是整本书的核心部分——

·步骤1

首先,把自己的生活划分区块。作者在书中,把我们的生活划分成了五个部分。我们不一定必须按照作者的划分,完全可以自己重新划分。

拿我自己来说,我的生活基本可以分成三块,一块是工作,包括人际交往、公司的一些常规事务;一块是创作,包括每天的日常写作;还有一块是生活,包括家庭生活和我的业余生活,比如像健身之类的。

·步骤2

把生活分好块之后,第二步,让自己的意识流动起来,想想在每个生活领域,你都有什么渴望。

这很像是一场头脑风暴,你可以写下任意你渴望拥有的感受。

比如:在工作这一块,你的渴望是“热情参与的”,在家庭生活这一块,你的渴望是“充满温馨的”、“和睦的”,等等。同时,谨慎使用那些依赖外界的感觉状态词,比如:被听见,被爱,被在乎,被尊重,被珍惜,被欣赏,等等。


解读《深度渴望》,实现人生目标

·步骤3

面对这张写满了渴望的清单,我们要筛选一遍,只留下三至五个最核心的渴望,这就是我们最终确定的“深度渴望”。

我相信每一个人筛选完了之后,都会对自己产生不一样的认识。

比如有的小伙伴,几个深度渴望全都集中在了工作这一块,然而ta之前的计划表里,工作目标只占了极少一部分。

还有的小伙伴,几个核心渴望分布比较均匀,生活、工作、感情都有,那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平衡。

这三个步骤完成下来,我们就能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清单重新打乱排序,找到那几个最紧急,也是最重要的深度渴望了。

04 明确我们内心的深度渴望,目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首先,当我们了解了深度渴望之后,我们的目标感更明确了。我们会剔除掉那些无关紧要的小目标,更专注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工作。

其次,有了明确的渴望,我们会及时地抓住正确的机会。包括以前不敢体验的生活,以前不敢争取的人和事,我们都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争取。

第三点,“深度渴望”能减轻我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烦恼。当我们有消极情绪的时候,想想你的渴望,去做那些让你感觉美好的事,你就找到了解决消极情绪的办法。

我们一直在说深度渴望的好处,可能给大家造成了一些错觉:觉得只要找到深度渴望,那么,不必拼命卖力,也能最终达到目标。


解读《深度渴望》,实现人生目标

别忘了,这本书还有一个副书名,叫做:如何有效达成你的目标。找到深度渴望,只是前半部分。我们还需要目标,来实现我们的深度渴望。

结合我们刚刚找到的三至五个深度渴望,就可以开始重新梳理你的目标了。注意,渴望可以抽象,但目标一定要更具体,更细节化一些。

比如:新的一年我希望我更勇敢——这是抽象的渴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可以是——新的一年我希望进行几次公开演讲,磨炼勇气。

比如:我希望自己拥有爱——这是抽象的渴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就可以是——我希望自己能多一点社交,在聚会的时候,主动上前认识陌生人。

再比如说,我希望自己更有气场——这是抽象的渴望。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可以是——我要多关注自己的形体和外在塑造,多研究研究不同风格的穿搭。

深度渴望不仅可以指引我们制定目标的方向,还是检验我们的目标是否合适的标准。

只有当我们对实现目标的过程和结果都感到满意,这个目标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

当“渴望”和“目标”结合之后,我们更明确了我们想要的。


05 实现目标的两种途径

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强有力的执行计划。接下来,我们来介绍,实现目标过程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月检和周行动表”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需要有实用工具的加持。

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执行工具:一个是月检,也就是每月一次的自我检测;还有一个是周行动表,也就是以一周为单位的行动计划表。

其实这些大家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定计划和自我检查。


解读《深度渴望》,实现人生目标

我就见过很多小伙伴会把自己最渴望目标写在便利贴上,贴在工位上,或是电脑旁边,每个工作日都能看到,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这两个执行工具,另外,我们还需要保持“深度渴望”的迭代和升级。

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能力和环境都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内心的渴望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每年查看一次自己的渴望清单,看看自己的深度渴望有没有发生改变,然后及时调整目标。

找到自己的深度渴望,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指导性的帮助。

作者简介:淑涵,资深情感咨询师,热爱读书写作,希望以文字温暖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