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粉點燃煙火氣——寫在“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落幕之際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孟姣燕

最美人間四月天,“湖南米粉大擂臺”圓滿落幕了。4月24日下午,擂臺賽清場後,湖南九所賓館重回安靜。

耳畔彷彿依然人聲鼎沸。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美味之旅。全省14市州48家米粉名店、124種特色米粉、123款風味小吃,為期11天擂臺比拼,近10萬食客風雨無阻而來大快朵頤。

這是一次收穫頗豐的行業大展。現場銷售各類米粉近2萬公斤,總額逾100萬元,各類訂單和採購金額逾100萬元。媒體立體化報道傳播,讓湖南米粉聲名遠揚。

這是一次提振民眾消費信心、升級產業發展的盛會。匯味、尋味、品味、回味、賞味,五個階段環環相扣,湖南人米粉情結和家國情懷集中釋放。

一碗粉裡有乾坤。歷經疫情“寒冬”,餐飲消費回暖,市場人氣升溫,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煙火氣息充盈三湘四水。

火熱11天,米粉撩翻味蕾

湖南人的這個春天被一碗粉“嗦爆”。4月14日至24日,九所賓館,“湖南米粉大擂臺”持續火熱11天。

一碗米粉,粉湯碼料,撩翻食客味蕾。

邵陽寶隆和米粉、衡陽彭海軍魚粉、長沙甘長順炒碼粉、株洲醴陵炒粉、常德津市劉聾子燉粉、張家界慈利富硒米粉、岳陽洞庭銀魚皮蛋粉、懷化鴨肉粉、益陽劉三米粉……全省14市州特色米粉小吃悉數登場。米粉瑩白如玉、綿柔爽滑,湯汁或清素或厚腴,碼子琳琅滿目各有其味。

“好吃的米粉太多,只恨食量太小。”攸縣“粉”絲陳健一碗燒湯粉,一連吃3天,“正宗、對味,沒有家鄉的皇圖嶺豆腐是做不出來的。”

永州檔口天天火爆,一碗胖子滷粉、兩碗江永瑤山油茶是永州“粉”絲們的標配。更有食客一次下單100份,請外賣騎手前來提貨。

百年老店長沙甘長順米粉,代表長沙米粉打擂,原湯肉絲粉湯鮮肉嫩,每天營業至中午熱賣逾500碗。長沙人袁江特意從廣州乘高鐵返鄉,只為“一碗米粉解鄉愁”。

豪邁的大碗配大骨、青紅雙椒、金黃煎蛋,加上新鮮豬肉爆炒而成的蓋碼,這是衡山筒子骨粉。人們邊啃大骨邊嗦粉,再用吸管吮吸骨髓,無論口味還是“顏值”,衡山筒子骨粉是擂臺上當仁不讓的人氣米粉。

擂臺賽組委會介紹,平均每天近萬名食客從四面八方趕來九所賓館一飽口福。許多食客一碗不夠,要點幾碗;吃了不夠,還要帶走。

一碗米粉,麻辣鮮香,散發湖湘文化。

74歲的張家界老黃三米粉創始人黃三“執拗”。從張家界帶來的食材不夠了,工作人員勸他在長沙購買食材。老師傅就是不同意,他說“正宗黃老三米粉的秘訣,全在於土豬肉作碼,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於是,原本4天的檔期,最後只做了3天半。

新化向東街牛肉粉,為了追求牛肉湯的原汁原味,每天晚上在新化把牛宰殺好後,半夜用車將新鮮食材運送到長沙,再連夜趕做碼子。

72歲的棲鳳渡魚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安英親自“出征”。做粉50多年,吳安英堅持魚、米買最好的,茶油、米椒本地產,保持棲鳳渡味道原汁原味。“最開心的是,人們帶著子孫來吃粉,吃粉和做粉一樣,代代傳承。”

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主任熊劍勇介紹,70多家企業的參賽人員,每天起早貪黑,一站就是十幾小時,只為捧出一碗地道的家鄉粉。正因為堅守匠心,才成就米粉擂臺賽的意味深長。

打造消費新“引擎”,市場興旺有動力

“推動餐飲回暖,發展米粉產業,我們信心更足了!” 衡山縣接待中心副主任文軒告訴記者,“衡山素粉”3天賣出近2000碗,擂臺賽上展銷大獲成功。

擂臺賽上人氣爆滿的“衡山素粉”,以雁鵝菌、山茶油等熬製的素高湯為底湯,以本地香乾、菌、菇等為炒碼,素淡清鮮,健康養生。當地正在著力打造推廣這一特色米粉品牌。

統計顯示,近30%的湖南人以米粉作為早餐首選,全省每天米粉需求量約為300萬公斤,米粉全產業鏈年產值近360億元。

米粉雖小,卻是個大產業。

小吃打天下不乏先例,如蘭州拉麵、沙縣小吃、雲南過橋米線門店開遍全國。

鄰近的廣西米粉年銷售額超過500億元,米粉從業人員50多萬。現象級的柳州螺螄粉全產業鏈產值超過90億元,網上店鋪超1.2萬家,日均銷量突破150萬袋,全國實體門店超過8000家。螺螄粉不僅解決10多萬人就業,還成為柳州城市名片。

湖南米粉源遠流長,有長沙米粉、常德米粉、湘西米粉、邵陽米粉、郴州魚粉、湘潭米粉、衡陽米粉、懷化米粉和攸縣米粉九大派系,口味色相各有所長。

“從整體上來講,湖南米粉比廣西米粉更具特色優勢,整個產業完全能發展得更具品牌規模。” 4月24日,出席“嗦粉·說粉”米粉餐飲文化論壇的湖南省作協主席王躍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嗦粉不僅是一種鄉愁記憶,更可以成為一種新時尚生活方式,終端消費需求興旺,產業升級也就有了強勁動力。

民眾消費力源源不斷釋放,不能止步於米粉擂臺賽。王躍文說,推動米粉打擂臺這樣群眾喜愛的消費方式,常態化、規模化、便捷化發展,既積澱品牌,也是拉動消費的重要引擎。

一花獨放不是春。湖南“米粉大擂臺”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省委辦公廳接待服務中心主任熊劍勇透露,在“米粉大擂臺”活動的啟發帶動下,長沙市的全省名優米粉一條街已完成初步選址,建設方案正在抓緊謀劃;株洲市“孃家人請你來嗦粉”行動全面鋪開,參加活動的工會會員已過萬名;芙蓉華天、聖爵菲斯等酒店在活動期間,專門派人前來學習取經,加快恢復餐飲住宿消費;省餐飲協會的全省創新菜展評將在5月初盛裝登場。

搭上互聯網快車,發展湖南米粉大產業

“一番擂臺比拼,我們長了精氣神,看得更長遠了!”寶隆和邵陽米粉負責人曾偉靈說,年內在邵陽再開3家連鎖店,把米粉賣到網上去。張家界老黃三米粉負責人陳薪如透露,她的長沙粉店最快8月開張,並將同步線上銷售。

“做大湖南米粉產業,要有互聯網思維和實實在在的線上拓展行動。”4月24日,北大畢業的常德人張天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餐飲行業未來的機會在於和互聯網結合,如此湖南米粉才能最大化地賣出湖南,賣向全世界。

出生於1990年的張天一已在北京創業5年。他將霸蠻牛肉粉做成全國知名的湖南米粉品牌。“嗦粉·說粉”米粉餐飲文化論壇上,張天一以視頻連線方式分享創業經驗。他說,中國未來成功的餐飲連鎖巨頭,會在“粉面飯粥餃,火鍋包子肉夾饃”這些品類中產生,它們可以規模化複製。

“互聯網能讓餐廳變得更聰明,更懂消費者。” 參加擂臺賽活動的湖南懂味生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開智分析,互聯網是推動湖南米粉產業後發趕超、走向全國的關鍵武器,其“懂味”電商平臺在疫情期間迅速崛起,註冊用戶逾10萬人,日均銷量突破1萬碗。

“借力互聯網,區域米粉品牌在保留個性特色基礎上,大幅提升覆蓋率銷售量。”王開智調查發現,長沙現有6000多家粉店,鮮粉產值近百億元。面對巨大市場,“懂味”電商平臺引入週記、洪記、易裕和、蕭大俠、甘長順、民間沙水等15家老字號和網紅粉店,開發原湯鮮粉產品,形成堂店+中央廚房的生產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的全國配送體系。

錯過在擂臺賽現場吃到甘長順、民間沙水等米粉的食客,可以便捷地在網上下單。藉助電商平臺,這些老字號加速走出湖南。

分析數據顯示,通過互聯網,門店可為電商提供非常好的流量支撐。基於對門店消費行為的分析,可以精準推送消費者喜歡的口味。如果終端食客流量、前端供應鏈運行的能夠數據化,整個企業效率和產能將大幅提升。

線下+線上,打造永不落幕湖南米粉擂臺賽!

“湖南米粉要走向全國,互聯網無疑是最大推手。”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陶慶先認為,傳統米粉產業藉助互聯網平臺,疊加網紅經濟和各種創新手段,實現快速裂變,做大做強,實現產業閉環的全打通、全鏈接。

在陶慶先看來,站在湖南米粉產業發展的高度,還需要釋放政策紅利,為米粉產業鏈上的種植、加工、中央廚房生產、銷售、配送等環節紓困解難,培育產業鏈龍頭企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一碗米粉,喚醒湖南人的味覺,成為撬動消費復甦、增強市場活力的槓桿。一場“米粉大擂臺”,也是激發發展動能、推動產業升級的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