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取消公積金,改為年金制度!老百姓不會吃虧,但前提是...

@所有人,4月份,有一條重磅信息需要注意,點擊立即查看:

2020年,社保大變!醫保賬戶取消、五險變四險!更重磅的是......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近日,曾今擔任重慶市市長的黃奇帆,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改革措施建議:


① 儘快落實農民工在城市落戶的有關政策,快速解決製造業用工短缺問題。

② 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

③ 出臺政策鼓勵企業實行年金制度,並疏通企業年金投資資本市場的渠道和機制。

④ 想方設法降低物流成本。


一石激起千層浪。四項建議一出,立即遭圍攻,炮火主要集中在“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這個建議涉及面極廣,牽扯的利益也眾多。網絡上支持與反對的聲音不絕:


支持: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不支持: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為什麼取消公積金的會有這麼大的爭議?


01


全世界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只有新加坡和中國有公積金政策。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早於1955年實施,而中國是在1991年於上海進行試點。


新加坡推行的公積金政策,有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新加坡有80%以上的人都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公屋)裡面,只有不到20%的人住商品房。所以,針對超過80%的人而言,他們使用公積金購買住房的需求很小。


第二,新加坡的住房公積金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相通,共同組成一個整體。公積金可以用來買房,如果不需要買房,則可以作為醫療金或者是養老金。


中國最先仿照新加坡實行公積金政策的是上海,那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還沒發展起來,整個中國還在實行公房分配製度,當時每個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積只有七到八平方米,住得非常擁擠,人民的居住環境急需得到改善。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到了1994年前後,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崛起,土地批租等政策開始成熟,一大批房產商開始湧現,住房開發量激增。


1995年以後,幾乎所有的商業銀行都開始提供按揭貸款業務。發展到現在,中國的房地產系統已經基本建立,購置商品房的商業貸款體系漸成主流。


截至2018年底,中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5.75萬億元,而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4.98萬億元,在整個貸款餘額中的佔比不到20%。也就是說,老百姓的債務主要為商品房的商業貸款。


突發!公積金將取消,改為年金制度?!


如果我們能夠針對不同人群制定貸款利率優惠政策,完全有可能用商業貸款補足公積金貸款20%的份額,同時並不增加老百姓的住房貸款債務。


而公積金繳存的14.6萬億元所帶來的社會資本運營低效率、高消耗、不公平等問題也就開始逐漸顯現出來,從而逼迫我們必須找到更有效的路徑,為個人、企業、國家建立新的、替代式的“公積金循環”。


公積金具體有哪些用途、如何使用最划算、公積金貸款逾期了怎麼辦.....等項與公積金相關內容,kavin老師都為大家整理好了,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回覆:公積金,即可立即查看!


02


這次,黃奇帆提出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大眾對於公積金應不應該取消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支持公積金取消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下面這幾點:

第一,公積金的繳納基數在5%到12%左右,其中12%的比較多,在費用上公司和個人攤分,個人支付一半、企業支付一半。

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負面影響下,企業面臨巨大的資金和業績壓力。如果取消公積金的繳納,就可以為企業降低成本。

第二,目前在房地產市場,商貸才是樓市的主流貸款方式。

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約25.8億元,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約5萬億,實際上用到公積金貸款的佔比小,不到20%。

而且全球範圍內,只有中國和新加坡採用公積金制度,這說明公積金制度存在的意義不大,應該取消。

第三,因為公積金繳納是按照比例繳納,社會上繳納的工資僅金額也相差甚遠。

國企事業單位以及高收入人群等公積金繳納金額極高,一般民企繳納金額很低甚至是沒有,這相當於變相補貼部分優勢人群。

有不公平的嫌疑,應當取消。

相比於支持取消公積金制度,反對取消公積金制度的呼聲更加激烈,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公積金不管繳納多少,都是工薪一族的福利。

取消公積金的繳納,如果企業不將公積金金額通過工資的的方式發放給個人,相當於強制性降薪


第二,公積金用途廣泛,實用性還是比較強的。


對於沒有買房的人來說,公積金可以提取出來充當房屋租金,退休之後也可以一次性提取,作為養老儲備。

第三,沒有公積金的累存,個人購房的支付能力降低,無房者買房更難。

另外公積金貸款的利息要比商業貸款的利息低,同樣是貸款100萬元,按照公積金貸款利率3.25%和商貸利率4.9%來計算的話,利息差額高達34萬元。

很明顯,現存的公積金制度的確存在各種缺陷,但是另一方面公積金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也確實意義依舊重大,這就形成了一種矛盾。


03


那麼公積金的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是取消還是不取消呢?如果取消,對誰最有益?又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第一,公積金變年金,公民已繳存公積金的收益不會減少,只會增加。


如果公積金政策取消,公民在工作期間已經繳納的公積金(2018年末的繳存總額為14.6萬億元)全部轉入補充養老的年金中。實施中要明確,公民的這筆錢應放入個人賬戶,而非統籌賬戶,否則對老百姓不公平。


現行佔工資比28%的養老保險裡,8%是個人賬戶,20%是統籌賬戶,公民繳納的養老保險絕大部分歸國家統一調配,個人無法自由掌控。如果這筆錢放在年金中,按照年金制度規定,應和公積金賬戶的錢一樣,在退休時會全部劃歸給個人


但不同於公積金的是,年金的運行可以進入資本市場,通過保值增值產生更高的收益。2013年人社部出臺的《關於擴大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範圍的通知》中規定,年金可以投資股票、偏股型基金等高風險高收益產品,最高比例不超過30%,由專業機構運作的企業年金的收益率可以相對比較高。


目前公積金利率是按照國家一年期存款利率給付的,再扣除各地公積金中心運行管理成本,在1.5%左右,而新加坡公積金要求利率不得低於2.5%。年金利率大體在5%~6%,美國年金利率一般在7%左右(股票投資平均年收益率在10%,債券和貨幣基金收益率在3%~4%,平均下來7%左右)。

所以,居民繳存的公積金變成年金之後,只要投資合理運作,就會給居民帶來更大財產增值。


假如某人有20萬公積金且還有10年退休,如果在公積金賬戶,他最終最多能拿到(1.5%複利)23萬元左右,而如果在年金賬戶,一般而言可以拿到35萬元左右。


第二,對已經發生的公積金貸款,可以按照一定利率優惠政策轉化為商業貸款。


目前國家的公積金貸款與商業貸款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利率差別,公積金貸款利率在3.25%左右,商業貸款利率在5.5%左右,有大概2%的差異。國家可以通過一定的利率優惠政策,來消化這一部分存量貸款。


比如,某位公民因買房發生100萬元按揭貸款,這筆按揭貸款中可能有80萬元是銀行的商業貸款,有20萬元是公積金貸款。公積金貸款利息低,按揭商業貸款利息高,公積金一旦取消以後,欠公積金中心的20萬元貸款可以轉移到銀行的按揭貸款系統,相當於該公民總共欠銀行100萬元,但執行的利率可以有差別,從而讓貸款實現平滑轉變。


即使利率優惠比例有限,轉化後的銀行貸款利率依然比公積金貸款利率高一個點,居民個人所多花的一點貸款利息(1%),與把置換出來的公積金投入到年金之中的收益相比(5%~6%),依然是很少的部分,對居民來說整體上還是划算的。


第三,取消公積金不是意味著職工就得不到企業繳存的6%,而是個人有了更大的資金使用的靈活性。


取消公積金後,企業原本替職工繳納的6%公積金轉變為企業給職工繳納的6%企業年金,而職工個人的6%年金,並不強制繳納,職工可以自願決定是否繳納。如果不繳納,意味著每個人多了工資額6%的現金進入消費市場,對經濟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如果繳納,職工的年金理財增值收益將比住房公積金收益高得多。


年金比之於公積金,在於年金政策的靈活性,並能夠投資資本市場和貨幣基金市場,這對於每一個繳存者而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所以取消公積金一定要研究如何配套一個更加完善的年金體系。


基於上述三點,我們可以看到,取消了公積金政策後,職工是不會吃虧的,而是可以獲取更加有質量的、公平的社會公共福利。一般而言,只要企業年金理財的收益大於3.75%【1.5%+(5.5%-3.25%)】,職工通過年金就可以比公積金獲得更高的收益。


四、取消公積金政策有利於為企業減負,而年金政策有助於進一步增強職工的養老能力


我國現行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下稱《條例》)第二十條明確要求“單位應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者少繳”。第三十八條規定“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這種強制性實際上給企業帶來了不少隱形成本。


公積金也好,年金也好,都是一種儲蓄機制。前者是為了解決住房問題;後者是為了解決養老問題。取消了公積金,為職工提供優惠貸款的職責可以交由商業銀行或組建的住房銀行來解決。


但城鎮職工的養老問題,卻隨著老齡化加劇而日益緊張。要保證自己退休後的生活質量不下降,單靠28%的養老保險所形成的養老金是不現實的;靠自身儲蓄的話,如何保證儲蓄的購買力保持大致不變也是一個難題,很多人為了養老只好去買房,對房地產形成了“虛火”。在這方面,企業年金作為非常重要的補充養老保險,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事實上,年金與公積金的籌資思路是一樣的。以美國401K年金計劃為例,其核心內容是:僱主為僱員建立個人退休賬戶,僱員根據收入的一定比例(3%~10%)進行繳費,僱主也按一定比例匹配繳費(一般為3%),每年繳費總金額上有封頂(最高4.9萬美元)。賬戶資金一般情況下要到59.5歲後才能提取。


僱主為僱員繳的年金額在僱員工資的6%以內可以進行稅前列支;僱員繳費在上限以內的部分可以免個人所得稅,待到退休領取時再繳稅,即遞延納稅,投資形成的投資收益免利得稅。這實際上形成了一個基於企業繳費稅前列支、個人繳費稅收遞延、投資收益免稅的槓桿機制,激勵僱主很認真、很努力地把本來可能要交稅的轉化為為高管、為職工的補充養老保險,僱員也會很認真參與。


如果我們取消公積金的概念,將現行公積金政策與年金政策合併在一起,不僅不會減少職工利益,還會鼓勵企業和職工把年金逐步積累起來,就可以有效提升職工應對養老問題的能力。


五、公積金轉為企業年金有利於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建立高質量金融體系的重要舉措


年金出現後,既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資本的注入,又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的發展。為什麼美國黑石基金可以有幾萬億美元的基金規模,KKR可以有5000億美元的基金規模,就是因為他們的基金規模裡有60%來自於各種養老金。目前,美國股市總市值中有63%左右由機構投資者持有,其中各類共同基金佔了三分之一。而這些共同基金的一大來源就是各種退休金。其中401K計劃扮演著重要角色。


而401K計劃形成的資產的投資絕大多數不是由企業自己來操作,政府也不幫企業歸集操作,而是通過招投標交給私募基金,由最優質的大型私募基金幫助運作。正是在此類養老基金的參與下(佔美國股市市值規模30萬億美元的30%),加上美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戰略投資者等的長期投資(佔了股票市場的40%),美國的資本市場才形成了以長期資本為主、機構投資為主,散戶投資、短期基金投資為輔的投資格局。


結合中國國情,在取消公積金制度的同時,將14.6萬億元的公積金直接轉化成企業年金,並同時疏通投資資本市場的機制和通道,這將為資本市場提供一個龐大的長期資本來源。


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健全推廣企業年金。可將原來繳存公積金時使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沿用到企業年金上,要求企業繳存6%,個人按自願繳存(但最高也不超6%);企業和個人繳費都享受所得稅稅前抵扣政策;各個企業的年金可以按自願原則集合成規模更大的投資基金,委託專業的投資機構投資,條件成熟時可以將投資股票的比例放寬至50%甚至2/3。這樣就可以為資本市場引入源源不斷的長期資本。


有了這類資金的加入,資本市場就活躍起來了,大型的基金機構投資者也被髮動起來,資本市場能夠向更大規模、更高質量發展了。現在我國的資本市場規模只有60萬億元,如果中國年金制度和其他的保險基金可形成20萬億元長期資本投入,市場規模變大,同時長期資本比例變高,資本市場的穩定性變好,這對中國老百姓在股市上的投資也是有好處的。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到,單純討論公積金取消或不取消是沒有意義的,而是要考慮如何通過改革實現一個既支持企業降低運行成本,又使得職工有更好福利回報、更加健康完善的社會公共福利系統,以及一個規模和深度更宏大、更高質量的長期資本市場。我們此前討論疫情時期的企業減負,也並非籠統地取消或延緩公積金企業繳存6%的概念,而是把取消公積金制度和建立完善的年金制度一併提出,形成平滑轉移,實現要素資源優化配置,把百姓、企業所創造的財富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並讓它為國家、企業、個人都創造更大的價值。


將公積金制度轉化為年金制度,並不損害每一個職工的利益,而是讓職工福利有了更可靠的保障。與此同時,年金既有對企業的短期價值,更具有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長遠價值。你覺得取消還是保留,有不同觀點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