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在药店做销售的阿梅吐槽说,一个关系不怎么的亲戚打电话问她能不能想办法弄些口罩。

“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阿梅解释说口罩很早以前就断货了,药店的人再有特权,也一个都买不到了。结果遭到这个亲戚埋怨:“在药店工作搞不到口罩?这点忙都不帮,真是小气!”

阿梅很是无奈,别说是没口罩,就是有也要先给那些更值得的人,这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平时就没什么好印象,凭什么说别人小气?

想要别人对你慷慨,就要先学会怎么去对别人。


01 家人之间,需要多为对方着想

看过一档情感栏目,由于儿媳妇贞贞被公司派到遥远的非洲工作,不得已暂时和丈夫分居两地,却引起了婆婆强烈的不满。

在这期间,婆婆竟暗地里把儿子青梅竹马的一个女孩带回来,揣掇她和儿子在一起。

“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而这个插足的女孩居然打电话给贞贞摊牌,等到贞贞不得不放下工作回国来处理时,婆婆却一副自己做得很对的架势。

她怪贞贞太自私无情,事业心太重,一点都不顾及家庭,言语中充满了嫌恶。而贞贞的解释再清楚不过了,等熬过了项目结束,回来一定好好补偿对丈夫的亏欠。

说到回来,婆婆更生气了,说儿媳有一次春节回来居然不住在家里。

儿媳无奈解释:因为自己的娘家妈生了重病,回来是去照顾老人家了。

婆婆就质问道:“你妈生病,我不是你妈妈啊?我生病你都不在床边照顾……”


“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婆婆要求儿媳把自个儿像亲妈一样孝顺和重视,却忘了在小夫妻俩感情很好的情况下设计破坏他们的婚姻,急切地要把儿媳踢出家门。

婚姻里的女人在平衡事业和家庭的问题上,本来就很艰难了,当长辈的做不到帮衬和维护,最起码不要在年轻人中间设置障碍。

不知有多少家庭关系,是败在不能够将心比心上,要求他人必须对自己好,自己却做不到为对方考虑和着想。


02 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没有审视自己是否对别人做到尊重,而单向地想要别人的慷慨,这种在旁人看来很荒谬的事,往往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去年元宵节那天,父亲刚做完心脏搭桥术不久,我陪他到县城医院做心电图的复查。

心电室里有两个女医护,其中一个接过了检查单,就叫我父亲躺床上去。

我见床上散放着一些做心电图用的电线和夹子,就迅速地把它们扒拉到床边。坐在一旁的另一个医生见了立马呵斥道:“让躺就躺,别乱动我的东西!”

我当时被吓愣了,其实我就是怕咯着父亲,而且如果压坏了这些工具也不好呀。

而那个医生全程臭着脸给我父亲做的心电测量。

“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因为大过年的,我才没跟她理论,只是很气愤她们所谓的医者仁心跑哪儿去了。当父亲检查完后,那个护士把单子递给我时,我一反往日对人恭敬的态度,从她的手上扯下检查单,回敬了一个很不屑的眼神。

瞟着她呆了一会,我心里可“内个”啦。

这里要说的是,人都是有脾气的。作为服务人员,如果做不到笑脸相迎,也不能任性发火,对不懂情况的人来说真的很不公平,也更容易激起别人的怨气。

很多人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就是因为他根本不知如何去尊重人。其实只要你的态度到位了,别人都是会回以感谢的。


03对人无私良善,回报就会自动上门

渴望爱的人,先得学会认真去爱;喜欢甜的人,要知道如何先去争取甜料;而想要得到尊重的人,得先付出真情实意。无疑,收获都不会差。

许多时候,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只从别人的那里去索取,而是要发自内心地付出,去努力经营,它才会不请自来。

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出生于民国时期合肥的名门望族。张家包括张兆和在内的四姐妹,都有着传奇的一生,被称为“最后的闺秀”。

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得益于她们的母亲陆英,从小对她们的特别而有意义的教育方式。

陆英和丈夫先后共生育了14个孩子,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书香气浓郁的文化氛围,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她决定在家里办一个学堂。

她还让家里的仆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因为她觉得,如果仆人们粗俗没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张家学堂开办后,陆英还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制度,要求大家时刻都要互相监督和竞争,仆人们也要比赛识字。

因此每个人都更加勤奋,家里的学习氛围果然越来越浓了。

陆英36岁就英年早逝了,在她逝世后,即使后来战乱连连,时运不济,仆人们都依然把陆英的孩子们照顾到成年。

正因为陆英能把仆人们像自己的亲人朋友一样对待,无私地给他们提供学习和思想教育的宝贵机会,所以仆人们在张家尽心尽力,发自内心地回报,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给以了很大的助力。

张家的孩子们也同样将母亲的智慧传承吸收,凝练成自身的光芒,成就了合肥四姐妹。

可见,对人无私和良善的魅力竟是如此巨大。正是因为先做到了为别人付出,其代价自动生成无后顾之忧的模式,转化为更多的能量长效回馈。


04决定付出,就别要求回报

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曾经有一个段子: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着要,一定要戒躁;

不要求回报,该到自然到;

不要急得到,心静便无恼。

所有不先付出就要求别人回报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无论是不求回报的付出,还是有目的的付出,都需要舍得时间和精力,需要真诚地做到。

而真诚付出的过程,远比得到回馈的那一刻更有意义。

“不帮忙弄口罩,你就是小气!”:别人的慷慨取决于你怎么对别人

但是我们更要明白先做到和得到之间的真相:

首先,不可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做买卖,有来有往。来往得密切,得到的情感交换就会越多,交往程度的质量越高,越容易得到对方更有价值的回馈,哪怕只是一句真诚的话语。

其次,对于有的人,即使你付出再多,也不会得到对方同等的回报或积极的回应,有可能还会受到恶意的揣度。

没关系,不要因此而失去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的信心。就像王菲唱的《不爱我的我不爱》中的歌词: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

所以一旦决定了付出,就不要期待有百分百的收获,做好值得的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报。最后还是要记住这一点,想要别人怎么对你,自己得先要做到为别人。

—END—

个人小可爱:@吴配雁 80后宝妈,文字就是我的诗和远方,爱幻想更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