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失調只是“腹瀉、便祕”?Ⅰ型、Ⅱ型糖尿病也逃脫不了!

腸道菌群失調只是“腹瀉、便秘”?Ⅰ型、Ⅱ型糖尿病也逃脫不了!

最近,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通過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改變腸道細菌來治療2型糖尿病,發現其中有15個菌株效果尤其顯著。

腸道菌群失調只是“腹瀉、便秘”?Ⅰ型、Ⅱ型糖尿病也逃脫不了!

我們先來看一下腸道菌群與Ⅱ型糖尿病的關係

研究發現不合理的飲食會破壞腸道菌群結構,增加產生毒素的有害菌,減少健康的益生菌,有害細菌進入人體血液循環使身體產生慢性炎症,出現菌群失調、胰島素抵抗等一系列症狀。

當人體腸道菌群結構恢復正常,益生菌增加,就會消耗多餘的糖分,可以直接導致血液葡萄糖降低,從而控制血糖。

而最近的研究認為,慢性炎症反應也會產生胰島素抵抗(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臨床動物實驗也證實了細菌與胰島素抵抗之間的關係:把有胰島素抵抗的小鼠體內細菌轉移到健康小鼠體內,原本健康的小鼠也出現了胰島素抵抗。

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2010年會上,一項由瑞典科學家發表的新研究引起了人們濃厚的興趣:

首先,將肥胖且處於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腸道細菌全部清除,然後重新置入腸道細菌,其中一組置入的是從自身糞便中提取的細菌,另一組置入的是從瘦人糞便中提取的細菌。

六週之後對比這兩組人,結果發現後者具有更好的胰島素敏感性,血脂也更低。

腸道菌群失調只是“腹瀉、便秘”?Ⅰ型、Ⅱ型糖尿病也逃脫不了!

我們再來探究細菌與Ⅰ型糖尿病的關係

由於糖尿病具有遺傳特性,目前Ⅰ型糖尿病發病人群也在迅速增加,科學家發現,這與我們體內的細菌也有關聯。

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如果清除小鼠的消化道細菌,免疫系統就不再起到保護作用了,從而會患上Ⅰ型糖尿病。消化道菌群究竟是怎樣幫助小鼠預防Ⅰ型糖尿病的呢?

腸道菌群失調只是“腹瀉、便秘”?Ⅰ型、Ⅱ型糖尿病也逃脫不了!

關於這一點還不是十分清楚,但這種現象可以用免疫學理論來解釋:一個人假如沒有機會接觸到足夠多的細菌,那麼他的免疫系統就不會發育完善,就很容易患上類似於Ⅰ型糖尿病這樣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正常消化道菌群的組成發生改變也將使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從而引起Ⅰ型糖尿病。

有些研究者認為,不正常的消化道菌群將會促使其中一些細菌發生“洩漏”,引起免疫系統的混亂從而導致Ⅰ型糖尿病。

由於種種原因,有關消化道菌群與Ⅰ型糖尿病的人體試驗一直沒有展開,直到2010年,在國際微生物生態學專題討論會上發表的一項小型研究可謂開了這一領域的先河,這項研究為人類Ⅰ型糖尿病與消化道菌群之間的聯繫提供了切實的佐證。

腸道菌群失調只是“腹瀉、便秘”?Ⅰ型、Ⅱ型糖尿病也逃脫不了!

該研究發現,患Ⅰ型糖尿病的人與健康的人,其消化道菌群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最早可體現在嬰兒期4個月大的時候。隨著他們的長大,健康的人體內細菌種類表現出更復雜的多樣性。

研究者準備進一步擴大他們的研究範圍,爭取能儘快搞清楚究竟環境中的哪些因素影響了消化道菌群,並且能找到行之有效的篩查Ⅰ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辦法。

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細菌在Ⅰ型糖尿病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夠觸發免疫系統破壞產生胰島素的細胞。

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結果能夠幫助形成新的診斷、預防甚至治癒Ⅰ型糖尿病的方法。

所以在此建議糖友們日常飲食注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會增殖體內的有益菌,改善胰島素抵抗和減輕炎症反應。

關注我們,一起學營養吧!

注:圖片源自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