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三农先生”队伍

看来,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三农先生”队伍

“三农先生”深入村社就“发展”问题“诊病开方”

浏览《今日头条》里的《关注》栏目,涉及“三农”领域里的随便一个提问,响应者动辄几百上千,说明大家十分关注农业农村问题,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现象。所提问题涉及到了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既有宏观问题也有微观问题,既有面上问题也有点上问题。

笔者注意到,提出问题的多,给出解决办法的少;讲现象的多,有数据分析的少;讲眼前现象的多,看发展前景的少。

笔者也认为,当前农村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发展”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三农”领域的反映和表现。

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三农”发展的不充分。所以问题很多。这些问题是许多年积累形成的,解决问题也就需要许多时日。

由于问题多而复杂,有的问题可以说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因此解决问题需要系统化思维和系统化政策、系统化措施,“单兵突进”难以解决一些普遍性、复杂性问题。

宏观问题和面上问题具体到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又因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以乡镇或村社来看,问题的大小、轻重、缓急又各不相同。这需要具体分析诊断。

所有宏观和面上的政策、措施、方法,都需要基层去落实,问题也需要基层去解决,发展需要基层去推动。而因为各种原因,一些乡镇、村社自己有时难以准确看清楚自己的问题,也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管用的系统性办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形容了这种现象。

基于这几点认识,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建立一支“三农先生”队伍,帮助乡镇、村社“诊病开方”,用一个时髦的词叫弥补自我治理能力不足。

当然,这支队伍里的队员必须具备适应这项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既要有理论水平又要有实践经验,既要懂得法规政策又要熟悉“三农”实际,既要有“三农”情怀又要全局观念,既要有前瞻视野又要能脚踏实地,做到看得准问题,找得准病因,开得出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