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委身”拼多多?

33岁的昔日霸主国美,放下身段、对梦寐以求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失意联姻

4 月 19 日,拼多多宣布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 2 亿美元可转债,期限三年。如最终全部行使转换权,将最多获配12.8亿股国美新股份,约占国美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股本的5.62%。

国美“委身”拼多多?

对于此次投资合作,业内普遍认为是国美与拼多多抱团取暖、以此补足各自短板。通过更深层的合作,国美将获取线上流量,而拼多多则补足供应链短板。

而壹科技则认为,在“双赢”合作的背后,却显露出国美的极度失意。

国美和拼多多首次携手,出现在2018年。当年,国美官方旗舰店入驻拼多多,拼多多与国美安迅物流合作,国美店铺的商品,也成为拼多多百亿补贴重点。

但国美在电商平台的入驻之路,却并非从一而终。2013年,国美在线便在天猫开设旗舰店。2020年3月,国美旗舰店又入驻京东。

对于阿里、京东等老对手,国美依次“俯首称臣”、放低身段入驻,这也大幅压低了国美与拼多多此次联姻的话语权。

国美之于拼多多的合作身份,与苏宁之于阿里、京东之于腾讯的合作身份截然不同。至少在电商市场,国美已经自认难任“主将”之职、默默披穿上“副将”盔甲。

而回到此次合作,拼多多一次性弥补了家电品类、物流和售后三方面短板。

首先,拼多多希望借此扭转服装、快销品、农产品GMV占比过高的现状,通过拓展家电品类调整GMV结构,并提升客单价;

其次,相比于阿里、京东,物流无疑成为拼多多的最大短板。国美和安讯物流的加持,则可以帮助拼多多在家电大单、ToC小件订单上快速补足;

最后,国美在三四线城市均有店面,可以就近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打通了维修、清洗和保养问题,拼多多将快速放大这些地区的家电销量。

与此同时,国美将获得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对于2019年线下收入仍占83%销售份额的国美来说,拼多多成为其押注电商市场的新希望。

但我们会发现,在此次合作背后,拼多多正努力壮大其在电商行业的疆域及能力,而国美则寄希望于通过线上流量转型求生。

拼多多联姻国美,前者憧憬未来、后者失意前行,这其实是新老商业格局的碰撞交融。

电商折戟

对于电商的野望,国美执念很深。

国美“委身”拼多多?

而回看国美的电商之路,正应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句话。

2002年10月,国美成立了电子商务部,并于2003年1月试运营国美网上商城。最为关键的是,那一年淘宝还未上线,京东主攻线下,国美成为电商赛道最重要的头部玩家。

但好景不长,2005年,国美网上商城实现营业收入4亿元,自此这个数据便增长乏力。由于营收远低于线下业务,国美的电商业务始终未得到重视,即使是当时国美电子商务部负责人黄晓艺,也并非直接向黄光裕汇报工作,而是受分管副总节制。

2008年黄光裕被捕之后,陈晓站出来主持大局,然而国美的电商业务却仍旧未有起色,面对与老对手苏宁逐步拉开差距,陈晓决定收购B2C平台库巴网。但库巴网与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定位相似,重复建设的弊端使投入更加分散。

2013年底,国美宣布进行电商业务战略收缩,以收窄电商亏损。时至2014年9月,战略收缩被纠正,时任国美在线董事长的牟贵先推出“首年免租金”策略,而不具备流量优势的核心问题却让国美转型乏力。

事实上,国美已经错过了电商发展的最佳时期,纵然最早布局,但最终却落下老对手苏宁、京东太远距离。

时至今日,国美放弃了单打独斗、自建电商生态,此次选择站队拼多多、甘当配角,国美正在用更好的心态努力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