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熱的電影應該就是最新的金棕櫚影片《寄生蟲》了。看完很多人紛紛熱情地寫起了長評,基本可以說是好評如潮。一些影評人不吝誇讚和驚歎之語:導演手法已臻化境、類型片巔峰......諸如此類,激動之情溢於言表;另一些則說是完成度極高、很好看的商業片,但不至於是毫無瑕疵的藝術片,有些地方並不如預期的那麼高;對我來說,確實高於預期,因為想免於失望,我有提前主動調低預期。
影片結構、導演手法、運鏡和類型運用、還有演員表演,確實多有驚喜之處。比如表演上很好地刻畫了基澤底層一家人的生活境況,那種神態言語和舉手投足間所自然表現出來的樣子;還有鏡頭升降間給出的逼仄的半地下生活空間,以及剪輯敘事上所呈現的極其強烈的貧富生活環境對比:雨夜從億元豪宅狼狽逃離,回到雨水無法及時排出灌進房間、地下水倒灌衝出馬桶的貧民區又倉皇潰敗,處在同一時空又是兩個世界的震撼衝擊;還比如導演對類型的嫻熟運用、不斷打破類型又回到類型的視聽語言,讓人看得很享受,但我並不想在這上面做更多的分析,我更想說的是影片所要表達的東西,對於普通觀眾而言,這才是他們最能感同身受的。
很明顯能看出影片所呈現的是貧富階層的兩極分化。電影的海報也很有意思,每個人的眼睛都被貼上了黑色的封條,我的理解是:階層之間其實都看不清對方的生活,也沒有意願要去尊重和理解彼此,比起生活境況的不同,這是更嚴重的分化。 基澤一家先後成了樸社長家的家庭教師、司機和幫傭管家,當主人外出露營時,一家人臨時享受起了上流人家的奢侈生活,基澤說:沒想到有錢人還挺善良和單純的,意思是原來都認為“為富則不仁”,這固然是種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充滿了對不瞭解的另一階層的生活想象,現在住進了豪宅、“過上了”上流社會的生活,就瞭解了嗎?並不見得,“有錢人沒什麼煩惱,所以單純”,依然只是種想當然的主觀想象。
除了生動刻畫了身處底層的基澤一家,對樸社長這樣的上流人家也有精彩呈現,雨夜露營那晚,樸社長和夫人穿著絲綢睡衣在沙發上激情一炮,呢喃中樸社長說夫人要是穿上車上撿到的那條纖維粗糙的內褲,他一定會很興奮,夫人則飢渴地喊叫樸社長給她買毒品,想起之前他們對那條內褲和車震的鄙夷,斥責其變態,身體和心裡卻都對那種衝破規矩的生活的冒險充滿渴望。你可以說這些是種意淫,但卻很好地表現出了中產階級和上流階層那種虛偽空洞的生活和愛。基澤有一次在車上問樸社長一定愛他夫人吧,因為剛他對夫人諸多抱怨,樸社長冷笑地回說:自然是愛她的;而基澤和忠淑的愛更像是一種心酸的相依為命,雨夜樸社長家客廳基澤抓住忠淑上衣演的那場嚇到基宇兄妹的戲,在忿恨和感激的虛實之間,把握得實在是好。
有人覺得樸社長夫人演得不合事實邏輯,我卻覺得不然,除了誇張的手法,她的角色塑造並不一定不符合事實,確實如基澤所說,有錢人家的太太也沒什麼煩惱,不需要應付很多生活困難,自然也不會有這方面的社會經驗,如果她從小就在有錢人家長大的話,就更是如此,因此,有些人說的不符合事實邏輯的另一方面——所謂有錢人家的司機和管家哪裡是那麼好當的,一對底層夫婦怎麼可能一下就應付得來——我也覺得不一定,這又不是那種英國管家,有錢人家太太懶得管那麼多,加上基澤一家擅長演戲(這是片中有交代的),說不定真的很好忽悠和糊弄過去,你看基澤說她為什麼那麼喜歡驚喜,也從另一側面反映了其生活的無聊、煩悶和空虛。
比起所謂有錢人的善良和單純,基澤一家與其說是善良——擔心自己搶了年輕司機和之前幫傭的工作後,他們能不能找到下一份工作——不如說是種愧疚和害怕,所以當妹妹基婷吼到:還是先想想我們自己吧,他們又都繼續享受了起來,接著他們發現之前幫傭和她丈夫也寄生在更不為人知的地下防空洞時,由愧疚變為憤怒,看起來底層之間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互相爭奪和互害的境地,什麼善良和道德不過是一閃而過,一個電話就把這些都擊碎了,他們並沒有備選計劃,也就是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
看到不少人說樸社長一家做錯了什麼?看起來確實沒做錯什麼,錢也是人家自己賺的不是?但也不一定就那麼無辜。社會財富並不是能一味地增加和創造的,有人有錢了,代表其它人就窮了,由於出身和教育機會的不平等、資源分配不均等社會不公,財富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掠奪。你可以說那是基澤一家自己的原因,全家失業寄生一族,但其實影片也稍有提及如基澤曾經創業失敗、忠淑曾得過鉛球運動獎牌,基宇考大學四次落榜等,你可以展開去想,但就像有人說的,影片並沒有要展開去討論,只是要呈現如此強烈對比的貧富生活境況,所以其實無關深刻的探討。
《了不起的蓋茨比》開頭有句忠告:“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所以,樸社長是不是白手起家、單靠個人奮鬥過上如此豪奢生活的,你並不知道,但他所表現出的對“窮味”的那種完全毫不掩飾的輕蔑鄙夷,你還覺得絲毫沒有問題和無辜嗎?就像樸社長,他完全不自知這有何不妥,這就是思想意識上的階層分化。
每個人都渴望過上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但由於一些原因使得階層流動固化,改變命運無望時,無論你身處何種階層,都不應當和沒有理由蔑視,因為這是否認他人做人的尊嚴,不然一定會出現社會問題和危險的。自然每個時代都會有貧富分化,以前是有等級制度強制保證,到了現代社會,強調的不就是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個人奮鬥,就有可能實現夢想過上心中理想的生活嗎?沒了等級制度,階層分化卻變得固化,階層流動停滯,就更讓人顯得無望。基澤說:“人不該有計劃,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我能感受那種絕望,底層無法有生活藍圖和願景,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過一天算一天,聽從命運隨波逐流,還沒被喚醒對另一種生活的想象、渴望和慾望前,他們是懦弱和善良的,就像對那個在牆角隨處撒尿的流浪漢,之前都無法大聲呵斥,一家人都有工作後,就拿著礦泉水出去潑他。原先讓我想起《消失的愛人》,以為基澤接著會有什麼消失的計劃,但並沒有,確實兒子基宇也拿了那塊象徵財運的石頭去了,結果出現反轉,的確他們一家只是擅長演戲的底層,而不是高智商罪犯,生日會上意外出現混亂的殺人現場,基澤也是一時受不了興起,所以我並不覺得有多麼可惡,後來兒子基宇破譯了基澤的電燈摩斯密碼,寫信說要賺錢買下這房子,這樣他爸就可以輕鬆走上來,然而最後又回到開頭的同一鏡頭,說明並沒有,還是在寄生,階層固化哪裡是那麼容易打破的,影片最終由寓言回到渴望改變命運終究無望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