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這項存款激增逾8000億 有人在加槓桿套利?

資金空轉套利的趨勢值得警惕!

某資深交易員介紹,今年2、3月份風險資產的波動一直很大,導致衍生品的定價很高,侵蝕掉真結構性存款的基礎收益。此外,利率下行等都不利於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增長。

但實際情況卻是,結構性存款規模的逆勢飆漲——3月末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合計達11.67萬億元,較2019年2月最高點還高出超4000億元。

“也就是說,大概率是銀行靠假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儲。”該人士稱,“而且企業把結構性存款質押,還可以進一步套出資金,用於開立信用證等。這種加槓桿套利的行為目前也不少見。”

結構性存款大增

央行近期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全國大型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為42690.28億元,較2月末增加3544.12億元;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餘額為73984.71億元,較2月末增加4967.94億元。3月末,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合計達11.67萬億元,較2019年2月最高點11.2萬億還高出超4000億元,較上月增加了逾8500億元。

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情況

銀行這項存款激增逾8000億 有人在加槓桿套利?

所謂結構性存款,本應為“存款+期權”的結構,可以掛鉤利率、匯率、商品、股票、信用等衍生品,形成“低風險低收益+高風險高收益”資產組合。其收益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存款所產生的固定收益,另一方面是與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掛鉤的收益。

但近期國際商品市場等劇烈波動,會使得來自期權的收益大幅減少,甚至虧損。

而假結構性存款,就是名為“結構”,但實際上剛性兌付的產品,例如在期權部分設置了不可執行的行權條件,是銀行變相高息攬儲的工具。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按照“新老劃斷”原則設置過渡期,確保平穩過渡。過渡期為通知施行之日起12個月。也就是說,在2020年10月17日前,“假結構性存款”必須整改完畢。

央行此前測算,結構性存款規模在2019年2月達到峰值11.23萬億元,隨後逐漸下滑。但是今年3月末的結構性存款卻出乎意料地飆升至11.67萬億元,與監管意圖背道而馳。

資金空轉套利

某資深資金交易員指出,結構性存款之所以在今年一季度大增,主要原因是市場上低成本資金大幅增加。不僅如此,資金空轉套利跡象十分明顯。

“比如說企業輕易地獲得低成本資金後,買結構性存款獲得高收益,再把結構性存款質押給銀行獲得融資額度,再用這個額度開立信用證等,這當中有套利空間,而且實際上放大了資金可用額度。”該人士透露。

有消息稱,近期監管部門指導將結構性存款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並根據銀行執行情況納入MPA考核。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這是期待已久的規範結構性存款亂象的有力措施,也是真正打破銀行通過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儲的唯一正確路徑,預計將顯著緩解銀行負債成本,推動貸款定價下行,託底實體經濟。

上述交易員指出,銀行在接受結構性存款質押融資的時候,應當考察其真實的借款用途,儘可能杜絕資金空轉套利的情況。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