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藩镇即唐朝时期在地方上拥兵自重的节度使。他们集地方上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三权于一身,有时候联合起来一起反叛朝廷,有时候有互相攻伐。似乎唐朝皇帝在他们眼里就和空气一样。这样的情形,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藩镇割据”。那么大唐的皇帝真的拿藩镇没办法了吗?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方镇(藩镇)图

首先我们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藩镇都是分裂割据势力。在唐朝后期的藩镇,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割据型:主要指的是由安史叛军组成的河朔藩镇。这些藩镇本身就是叛军演变而成,带有反叛的基因,时常与朝廷作对。
  2. 防遏型:主要是河南地区的藩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北方河朔藩镇的叛乱,以及保卫南北的交通动脉。虽然叫防遏型号,但这些藩镇也会造反。
  3. 御边型:主要是驻守大唐西北边疆,负责防御外来入侵的藩镇,当然他们有时候也会反叛朝廷。
  4. 财源型:主要是东南地区的藩镇。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东南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朝廷提供财政收入。这部分藩镇的长官主要都是文人,因此财源型藩镇是诸多藩镇中最稳定,最不会反叛朝廷的藩镇。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藩镇都反朝廷。大唐对付藩镇的主要目标是,打击时常反叛的割据型藩镇,并震慑其他三种藩镇,让他们不敢反叛。

用藩镇去平定藩镇的叛乱

最开始,朝廷对于叛变的藩镇,都是派兵镇压。但安史之乱后,大唐元气大伤,直接听命于政府的精锐军队并不多。面对叛乱的藩镇,朝廷只好借其他藩镇的兵力出兵平叛。比如唐代宗年间,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未经朝廷允许,私自吞并了旁边的相卫镇。代宗皇帝命令魏博镇周边的其他藩镇出兵讨伐。之后田承嗣主动向朝廷上表请降,唐代宗下令撤军。同样是唐代宗年间,河南汴宋镇的李灵曜勾结魏博镇的田承嗣发动叛乱,代宗皇帝同样也是命令同为河南藩镇的永平节度使、淄青节度使和淮西节度使前往平叛。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唐德宗李适平定藩镇的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平叛战争输了,自然就使得大唐朝廷威严扫地,其他的藩镇看到后,对朝廷的态度将更加不敬。但战争胜利了,对大唐朝廷而言,也有不好的影响。如果平叛胜利了,那么帮助朝廷平叛的藩镇势必会吞并原来的藩镇,或者借口向朝廷邀功,索取更大的地盘。这就使得其他藩镇势力扩大,进而威胁朝廷。比如在平定李灵曜之乱后,淄青镇势力扩展到了河南中部,成为当时大唐境内最强大的藩镇。永平军也在平定李灵曜之乱后,控制住了汴州和宋州,控制了整条汴河漕运。

这些藩镇本身在自己的辖区,本身就有相当大的自主权。替朝廷外出平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从平叛战争中扩大自己的势力,或向朝廷索取犒赏。一旦藩镇觉得自己出兵的成本抵不上自己所获取的利益,这些藩镇就有可能加入到叛军的一方,与朝廷作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唐德宗年间的“泾原兵变”事件。唐德宗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朝廷。唐德宗调遣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军去平叛。但因为朝廷赏赐不到位,这些原本要去平叛的泾原兵一气之下调转方向,攻占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虽然最后这些叛乱的泾原兵被平定,但此事还是给唐德宗一个不小的打击。此后唐德宗对藩镇的态度又由强硬转为姑息。

大唐朝廷自己的平叛军队

依靠藩镇去平定其他藩镇的叛乱,就像民国期间孙中山依靠南方军阀去讨伐北洋军阀一样,不可能解决的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就像孙中山后来明白,要建立直属于革命的军队一样,大唐要想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只能依靠朝廷自己的军队去平叛。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神策军,唐德宗年间成为中央禁军,后来成为大唐后期最为倚重的军队

这支由大唐朝廷直接指挥的军队,就是唐朝后期大名鼎鼎的神策军。神策军原本是大唐部署在西北边疆的一支边防军。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神策军也同其他很多西北边防军一起,被调到前线去安史叛军作战。安史之乱被平定后,神策军发现自己原先驻守的地方已经被吐蕃占领。此时的神策军面临着无地可去的境地,这时宦官鱼朝恩出面,让神策军暂时驻扎在陕州。公元763年,吐蕃入侵关中,并攻破了长安,驻守长安的禁军几乎全军覆没,唐代宗被迫逃往陕州。此时唐代宗急需打造一支全新的禁军,而神策军就是现成的一支军队。收复长安后,唐代宗和鱼朝恩将神策军带到了长安,至此神策军正式成为直属于大唐皇帝的禁卫军。

既然是直属于天子的军队,朝廷自然要重点培养。成为禁军后,唐代宗对神策军进行了扩充。神策军除了要守护京师长安外,还将驻防地扩展到了长安周边的一些重要军事重镇。从这可以看出,大唐朝廷对神策军的期望,不仅仅是驻防京城的禁卫军,还要承担防御吐蕃,以及外出平定藩镇叛乱的任务。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神策军不仅仅是朝廷依靠,也是宦官操控朝廷的工具

很快神策军就在朝廷平定藩镇的战争中发挥了作用。前面我们说到,唐德宗时期,负责去平定藩镇叛乱泾原兵攻占了长安。之后大唐名将李晟就是依靠神策军,收复长安,平定了作乱的关中藩镇。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里面有一些关于神策军的介绍

唐德宗重返长安后,马上对神策军进行扩编,将原本关中地区剩下的部分藩镇的军队和边防军行并入神策军。在唐德宗去世前夕,神策军的人数已经扩充到十五万人,远远超过当时大唐境内的大部分藩镇。依靠着强大的神策军,大唐朝廷重新将关中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在之后唐宪宗时期,为了对付叛变的藩镇,神策军又进行了一次扩张,其驻地遍布整个关中。

强大的神策军在唐宪宗剿灭淮西、成德等叛变藩镇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处理投降藩镇,防止叛乱再发

平定叛变的藩镇后,对于投降的藩镇,大唐是怎么处理的呢?对于河南地区的藩镇,大唐朝廷的方式是,将这些投靠的藩镇重新拆分,部分的军队调离原先的驻防地,之后再重新设立新的藩镇。为了防止这些新设立的藩镇演变成叛乱的藩镇,大唐朝廷收回藩镇节度使的私自传位的特权,改由中央政府按自己的意愿来任命节度使。从唐宪宗之后,大唐中央政府开始任命饱读儒家经典的文人到河南担任节度使,而且定期对节度使进行调动,以防止他们长期驻守一地形成割据势力。至此原先藩镇割据的河南完全被大唐中央控制。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自唐朝中期以后,江南就成了大唐的经济命脉。长安和洛阳两大城市的供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江南。为了加强对江南的控制,唐德宗贞元年间对江南地区的藩镇进行改革。主要改革的措施是废除驻守江南的镇海军,把节度使降格为观察使,减少各个藩镇所管辖的兵力。对于这些镇守江南的武将,中央政府则将他们调离江南,防止他们在江南形成割据势力。唐宪宗时期,虽然有江南藩镇李锜的叛乱,但叛乱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之后唐宪宗又对江南地区的藩镇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加强中央政府对江南的控制以及更好地利用江南的财富。唐宪宗改革之后,江南地区一直到唐末,都基本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叛乱。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唐宪宗,因为在位时期的功绩,被誉为“小太宗”

经过唐宪宗的努力,除了盘踞河北的河朔三镇外,其他藩镇基本上都完全听命于中央。对于盘踞河北的河朔三镇,大唐中央政府认为直接出兵讨伐他们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只要他们表示臣服,大唐中央可以与他们平稳相处。至此,就大唐基本化解了由藩镇割据带来的危机,完成了整个帝国的重构。唐宪宗去世后,大唐又与这些藩镇平稳相处了几十年,直到公元907年才灭亡。

大唐皇帝:真的以为朕对付不了藩镇吗?

五代十国其实唐朝藩镇割据的延续

参考文献: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地方诸侯》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