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比如:你對孩子說:“我們買不起。”

孩子聽到的卻是:“凡事有錢就行了。”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較好的說法:“這家商店好東西實在不少,但我們家已經有很多,不要再增加了。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多一套電視遊戲機或一個洋娃娃嗎?當然不是。但父母一味表示不買只是因為錢的關係,孩子就會以為金錢是幸福的源頭,在林林總總的商品廣告誘惑下,不知饜足追求物慾。所以,我認為,孩子在五歲之前,你應該使他們覺得生活富足,重點不在物質,而在於享受目前所有的一切。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阿科內斯認為,財務是父母不必和孩子討論、解釋的少數課題之一,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要是孩子每次想去什麼地方或買什麼東西,你都詳詳細細解釋拒絕的原因,孩子就會跟你理論,甚至把你駁倒。”你應該用堅定而開朗的語氣說:“不行,不必多說了。”

如果是年紀較大的孩子提出要求,那麼你可以坐下來,跟他商量買東西的條件,例如成績進步,當作獎勵;或者多做點家事,當作報酬。商量的過程,比哪一方付出多少更重要。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比如:你對孩子說:“別怕,不會有事的。”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就愛大驚小怪!”

較好的說法是:“你一定感到很難受,說來聽聽。”

孩子被同學取笑、游泳比賽拿不到獎牌等,回到家悶悶不樂,家長一般都會表示沒什麼大不了,安慰他們一番。大人知道這些挫折是小事,但孩子要學習表達、處理心中的情感,而不是把情感藏在心中。帕納喬內說,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該有感受,或者覺得不該有某些感受,就會把心事悶起來,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處理。你應該誘導孩子擺脫怨天尤人的情緒。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補救?”這類說法,可以提供孩子思考的機會,化消極為積極,自行解決問題。

實際上,父母用心聆聽孩子說話,勝過一味向孩子訓話。你只須贊同孩子的觀點,孩子有什麼事都會跟你說。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比如:你對孩子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孩子聽到的卻是:“只要是陌生人都想傷害你。”

較好的說法是:“有些人令你感到不自在,就不要跟他們說話。”

現代的孩子經常得面對陌生人,跟陌生人說話,例如到商店買東西、搭公交車、看醫生等。“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句古訓已不合時宜。父母應做的是,好好跟孩子說明各種危險。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首先,父母須瞭解一些事實。儘管的確有孩子被陌生人當街擄走,從此失蹤,但這些駭人聽聞的案例極少。傷害孩子的往往是熟人,包括長輩。所以,父母應教孩子提防所有人,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那人令他感到不自在。

舉個例子,假如孩子喜歡上網,父母就應教導他們避免把姓氏、地址、學校名稱等數據外洩,以免對方利用數據找到他們。孩子在網上結識了新朋友,也應該告訴父母。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比如:你對孩子說:“不可以自私。”

孩子聽到的卻是:“把東西給人家。”

較好的說法是:“傑西想借你的跑車玩玩,跑車當然還是你的,他會還給你。”

你自己不會把跑車鑰匙交給鄰居,怎麼卻教孩子“不要自私”,把玩具無條件交給別人?心理學家埃爾金斯德博士曾指出:“小孩子難以分辨自我和所擁有的或心愛東西之間的差別,例如玩具熊、玩具火車等。所以你不能要求他們把自我分給人家。”埃爾金斯德說,有些孩子多次被迫割捨心愛的東西,感到非常苦楚,結果會避免對人付出愛心。

孩子要到八歲左右,才真正瞭解分享的概念;八歲以前,教他們自私一點,是必須的。取過孩子鍾愛的玩具之前,最好先在上面寫上他的名字,他就明白你不是逼他放棄所擁有的東西。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比如:你對孩子說:“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打妹妹等)?”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又搗蛋了。”

較好的說法是:“我看你一定玩得很高興,所以才這麼晚回家,但這是不對的。”

父母往往向孩子提出太多問題,有些問題其實是吩咐。例如:“你不覺得該穿雨衣,免得淋溼嗎?”這類問題只是把命令的口氣化作友善的提議。還有些問題父母其實已知道答案,例如孩子打妹妹,多此一問,只不過要讓孩子感到羞愧,自己招供。這個方法或可收效於一時,卻會衍生後患。孩子搗蛋,父母應該告誡,而非羞辱;使他知錯,方可培養他是非之心。但若年幼就令他過分羞愧,反而可能窒礙是非之心的發展。

如何和孩子談心(二)

阿克內斯說:“孩子不辨是非,就不會理會別人的感受,會偷竊、撒謊,甚至暴力犯案。”父母最好跟孩子說,知道或猜想他們做了什麼,然後解釋為什麼不該那麼做。要是你說錯了,孩子一定會馬上糾正,而這正可以成為雙方懇切交談的起點,有助孩子成長。

所以,溝通或者說是談心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孔聖人有一句話:“己之不欲,勿施於人”。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以此為鑑,讓愛濃於水,讓情濃於水;我想,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