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中國化的歷程再現

高其榮

隨著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面推進,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形成發展的歷程與積累蘊蓄的寶貴經驗,已經成為了理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在眾多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研究的著作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專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研究》(作者杜豔豔、劉宇赤)生動再現了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系統總結了每一時期法制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歷史貢獻,並深刻揭示了貫穿其發展始終的規律性特徵。該書結構簡明樸實,以“歷史-現實-未來”為縱軸,以“實踐-認識-制度”為橫軸,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的發展歷程邏輯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

具體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研究》有三個方面的特色。

一、深刻闡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研究的基本理論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特指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法制建設觀點、看法的總和。作者深入分析了其內涵、特徵、淵源、價值等基本問題,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濃厚的民族特徵、典型的開放特徵、有機聯繫的整體特徵,指出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和西方法治文明是其理論之源、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是其實踐之源、中國法律傳統是其文化之源,並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在當代中國的發展、創新,是引領中國法制建設的思想指南。這些觀點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創新,對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研究具有借鑑意義。

二、系統梳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演進的主要歷史階段。作者沿用中共黨史上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分期標準,首先將新中國成立後的中國法制思想史分為改革開放前與改革開放後兩個階段,前者被稱為毛澤東法制思想,後者被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依據改革開放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在不同時期所蘊含的不同內容和特點,將其劃分為奠基時期(1978-1992)、初步發展時期(1992-2002)、進一步發展時期(2002-2012)、最新發展時期(2012至今),這樣劃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的發展階段既符合史學研究的基本要求,又便於釐清其主要發展脈絡、把握貫穿其中的規律性特徵,還能夠儘量做到客觀、理性,是較為合理、科學的劃分方法。

三、全面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作出的特殊歷史貢獻。不同發展階段的法制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歷史貢獻是不同的,作者對每一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思想的歷史貢獻做了細緻的概括分析,認為其發展歷程,呈現出了立足國情、吸收各種法治文明精髓,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切身利益,抓住主要矛盾、處理好關鍵問題,以全面深入推動改革開放為前進動力等規律性特徵。它凝聚了改革開放以來幾代中共領導集體的智慧和心血,集階段性與連續性、現實性與前瞻性於一身,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法律思想文化於一體,指導中國法制建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飛躍。

(作者系湖南理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原載《湖南日報》(2020年11月12日0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