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導言:上週,我參加了一場文字的盛宴——限時即興無條件寫作比賽。賽後,工作人員要對每個參賽者做個短採。一個嬌小的斯文的小姐姐問我:”您覺得寫作於您是什麼?“我衝口而出:如同辣椒之於湖南人。是的,湖南人早已和辣椒捆綁在了一起,他們無辣不歡。如果他們的生活裡失去了辣椒,不亞於失去了半條命。

於是,我想寫寫這種新型的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新型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新型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01 最真實的謊言: ”這個真不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向講究中庸之道和養生之道的中國人,越來越偏愛刺激重口的飲食。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貴州人不怕辣,這三大嗜辣神級段位地區組成了第一梯隊,接著就是重慶、江西、雲南組成的第二梯隊。在這些梯隊的帶領下,嗜辣人群從西南地區竄了出來,吃辣的地方越來越多,版圖急劇擴張,於是不僅“辣”成為了中國人的第一口味,更不知何時成了一種社交,也成就了新型的嗜辣社交症候群。

作為一名辣妹子,我的吃辣程度在神級段位地區根本上了不了檔次,屬於分分鐘就被秒殺的那種。記得以前讀書時候的舍友,直接用辣椒醬拌飯吃。瞬間變得紅彤彤的白米飯,像爆發的岩漿,即使看一眼,都會覺得肛腸部位有火辣辣的爆發感。

新型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但就我這菜鳥食辣水平,在衝出西南走向北方後,還是很有戰鬥力。

02年,我光榮的成了一名北漂。老媽對於我這從南到北的遷徙行為,別的不擔心,就是擔心這吃喝問題,尤其是我這樣的一枚吃貨。臨行前,她給我的行李箱裡裝了滿滿六大瓶各式各樣的辣椒製品。有剁辣椒兩瓶,又分為蒜蓉剁辣椒一瓶和原味剁辣椒一瓶;酸辣椒一瓶,油發辣椒一瓶,辣椒粉一瓶,幹辣椒一瓶。老媽的原話:使勁兒吃,吃完我託人給你帶!千萬別虧嘴!

這絕對是親媽!

就這樣,我帶著老媽“別虧嘴”的囑託,還有行李箱裡的六大瓶辣椒,站在了偉大首都的土地上。

來的第一天,我就深深的感受了湖南人的“不吃辣椒沒有味"的深刻含義。離開了辣椒,嘴裡真能寡淡出個鳥來!

北方多吃麵,主食以饅頭為主,當然吃米飯的也多,菜品以鹹鮮為佳,多是魯菜和京味兒系列。菜品裡配菜的辣椒基本就是我們湖南人稱之為“菜椒”的燈籠椒,這種辣椒肉厚不辣,反而帶點甜味兒,湘西地區有名的涼菜——醬油辣椒就是用燈籠椒為原料做的。燈籠椒洗淨,切圈或者手撕成小片,加醬油蒜蓉醃製片刻,就可以食用了。因為這道菜辣度柔和,又充分入了鹽味兒,成了湘西人夏天最愛的涼菜之一。

新型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那個時候同事聚會朋友約飯,多是去吃東北菜、魯菜或者京味兒,川菜吃的少。點的也基本是烤鴨、九轉大腸、螞蟻上樹、油悶大蝦、東北亂燉等。從飲品到菜品,滿桌祥和,而我總會讓服務員加個辣椒碟。當辣椒碟帶著令人愉悅的紅色來到我面前時,我夾起一片烤鴨,把它放在淋漓的紅油中翻滾一圈,然後在滿桌驚奇的眼光中輕啟朱唇,將帶著辣椒油的肉納入其中,閉上眼輕咬,享受辣椒在嘴中蔓延開來的炸裂感,漂在北京的湖南胃就暫時得到了滿足。

也許是吃貨自帶的吃飯誘惑力,同桌見狀:”辣嗎?“

”what?這個要是辣我能這麼吃嗎?相信我,這個真不辣!“

有了保證,大家也都紛紛夾起烤鴨效仿我的辣椒吃法,奈何戰鬥力不行,一口下去,一個個肝腸寸斷,有成為”有痔青年“的可能,我也因此差點被絕交。可是,我真的很冤好不好?

所以,當一個湖南人告訴你”確實是不辣啊!“的時候,非六大嗜辣神級區域的人們一定請慎重再慎重!

02 吃辣成了一種流行,因為這個feel倍爽!

又不知何時起,滿大街都是水煮魚、毛血旺。再後來,四川火鍋、麻辣小龍蝦、麻辣牛蛙,麻辣香鍋......辣的範圍越來越廣,辣的食材也越來越多,連空氣裡飄的彷佛都是辣味兒了。

當同事們一個個寧願頂著臘腸嘴的風險也要轉場到川湘贛菜店時,我就知道一種叫做辣癌的病已經肆無忌怛的流行開了。

新型社交症候群:無辣不歡

社交鄙視鏈:我不吃辣

不吃辣的人突然間就像是自帶一堵屏蔽牆,徹底與無辣不歡人群隔離開來。

“下班了,樓下重慶火鍋,今天九宮格哈!”

“好耶好耶,要特爽的那種!“

群裡瞬間沸騰,像剛被澆了勺熱油的水煮魚。

”嗯,那個,可以要個鴛鴦鍋嗎?“

”啊?這麼多人都喜歡辣鍋,都坐辣鍋這邊也坐不開啊!不吃辣,你可以用白水涮一涮再吃。“

”對的,對的。“

你還來不及申訴,他們已經展開了關於辣度的討論。大有無辣不歡,越辣越爽之意。

不吃辣,彷佛是一種社交絕境。勉強加入了嗜辣社群,最多也就能混個水飽。如果能找到願意為你點鴛鴦鍋的人,那麼恭喜你,這個人對你絕對是真愛!

在民以食為天的國家裡,吃飯,喜歡吃同一種口味,尤其是喜歡吃同一種辣,絕對是一種新的社交手段。由這個話題能讓兩個彼此陌生的人瞬間就打的火熱。

即使被辣的肛腸寸斷,哪怕相約進同一家肛腸醫院,那也此生不渝,吃辣不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