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战功显赫,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储君?不兵变会死吗?

暗香浮动莫问天


会死,兵变是唯一的出路,跟杨广一样,古代帝王继承皇位,唯长子立储,如果立其它皇子,众大臣都不服。想当皇帝,只有此举才是唯一的捷径。


王义利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一代帝王。他在位二十三年,唐朝进入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那么李渊当初为什么没有立战功显赫,为唐朝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李世民为太子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因为传统的原因,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一直延续立嫡长子太子的传统。而李世民虽然为大唐的统一立下许多战功,但他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立太子还轮不到他。李渊有四个儿子。如果立李世民为太子。其他兄弟可能就会不服。特别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因此李渊渊即使有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心,也无济于事。

其次,李建成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才,他的战功虽然没有秦王李世民大。但他是率领军队攻克了西河,潼关和长安后才被立为太子的。不仅如此他还帮助李渊处理朝政,率领军队多次打败突厥。平定了山东。是一位有勇有谋有才能的人。有这样的一个太子。李渊没有理由废掉他。

可以这么说,李渊的儿子个个都很优秀。李世民尤为突出。正是因为秦王李世民战功赫赫。太子李建成害怕秦王李世民威胁到自己的太子地位。就产生了干掉李世民的念头,何况还有李元吉的帮助呢。于是就发生了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于太子李建成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早已密谋好的。如果不兵变,秦王李世民就有可能束手待毙。对于战功赫赫的秦王来说,兵变是他保命唯一出路。


环球文化历史热点


皇位面前,莫谈亲情

先来看第一个疑问:为什么不立李世民为储君?

即便忽略李建成同样不俗的能力,假如李渊愿意将李世民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就涉及到了一个立贤还是立长的问题。

李世民当然想继承帝位,但横亘在他前面的,是李建成这位正牌的嫡长子。

立长立贤的困扰,已经让帝王们苦恼了好久了。

从“公天下”改为“家天下”起,这个问题就已经存在了。自西周开始,“立长不立贤”变成了一项明确的制度。直到今天,“立长不立贤”的观念在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依然能看到端倪。

很久以前,我对这件事其实是很纳闷的。你说皇帝为什么非要死脑筋的选老大接班呢?万一老大是个傻子呢?不就全毁了吗?

后来,我慢慢明白了,古人的许多方法措施也是经历了上千年的验证的,你要是认为古人是傻子的时候,那一般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比如说立长立贤的选择。

立长有明确规则可循的。条件有二:嫡子,嫡子里的长子。

所以在这里,规则的作用最大化的呈现出来,它努力的,尽可能的排除掉一切人为干扰的因素。

而一旦成为立贤模式的时候,这个问题瞬间就变复杂了许多!

一定会有这种情况,嫡长子的能力确实不如其他儿子。可问题是,这个评价谁说了算?皇帝吗?是的。

封建王朝里,皇帝对这件事具有最终决策权。

在他能不受个人情感,各方势力干扰的时候,情况要好一些。

但这是理想状态,强如帝王,翻车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秦始皇跳过长子扶苏,传位胡亥(一部分观点认为这是赵高,李斯矫诏捣鬼,但同样有观点认为,秦始皇对这个小儿子是相当喜爱的)。但二世完全没有能力撑起这么大的摊子。三年后,秦王朝灭亡。

十多年后,另一位帝王刘邦,再次向嫡长子继承制发起挑战,欲立庶出的刘如意为太子(好像刘盈同学的治国能力确实不怎么突出)。最终,挑战以失败告终。

又过了七百多年,一代明君隋文帝杨坚废黜嫡长子杨勇,立更善于“包装”自己的次子杨广为太子。然后过了五十多年,隋王朝毁于杨广之手。

又过了一千多年,最后一个被公开培养的太子——康熙皇帝的嫡长子胤礽两次被废,伴随着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运动会,各位选手奇招频出,各派系暗流涌动,投机盛行,内耗严重。自这之后,封建王朝皇位继承权,无论是长还是贤,再也不公开了。

所以,李渊立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为储君,其实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李建成这个有着优秀管理才能的嫡长子立在李渊面前,立他为太子,这不是件需要伤脑筋的问题。

再来看第二个疑问:李世民不兵变会怎样?

李建成李世民后期的争斗,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二人手中权力过大。作为整个倒隋过程中的功勋人物,二人手里各有各的兵马,各有各的派系,这些力量在唐王朝建立之后,依然是唯李建成,李世民马首是瞻。这时的魏征,杜如晦等人,名义上是唐朝的臣子,倒不如说是李建成,李世民的私有门客。李世民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小朝廷“天策上将府”。可以“自置官属”。

这种形势之下,李渊的话都不好使。

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谁愿意把手中的权利白白的交出去呢?现实的结局是,李世民在玄武门外击杀了李建成,李元吉。成功的取得了太子身份,进而把老爹李渊也赶下了皇位。

但我也毫不怀疑,如果有机会的话,李建成同样愿意将亲弟弟李世民斩落马下。这种狠劲儿,与他们两人,能不能做个好皇帝并没有必然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