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文 | 不逃姐姐(原創不易,請勿擅自轉載)


《老炮兒》是由管虎導演,馮小剛、張涵予、李易峰、吳亦凡等主演的動作電影,於2015年上映。電影於2016年同年獲得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提名和第20屆華鼎獎中國最佳影片獎。

管虎的《老炮兒》在2015歲末一炮打響,改變了過去幾年裡國產電影作品叫座的不叫好、叫好的不叫座的窘境。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該片主人公老炮兒六爺(馮小剛飾)當年是京城名震一方的頑主,如今孤身一人,委身於衚衕深處,過著溜鳥、管閒事、發牢騷的無聊日子,幾個老哥們一起固守著自己的生活方式,被時代所拋棄。

某日,六爺和兒子曉波(李易峰飾)吵架,曉波離家出走,不曾想招惹上官二代小飛(吳亦凡飾)的女友後被他們非法拘禁。為了解救兒子,六爺重出江湖。

但六爺嘗試用自己的規矩試圖擺平事件時,卻無奈地發現,這個時代,他的規矩不管用了。一場父子恩仇、新舊勢力的對決無法避免。

在解決爛攤子的過程當中,老炮發現自己身體也出現了問題,真正力不從心。但同時也在抽絲剝繭的查詢過程中抓住了 “三環十二郎”的把柄,兩人下了對戰書決定來一場單挑。

管虎,第六代導演中的鬼才,嘗試還原一個他記憶中的北京胡同,並試圖將中國社會的眾多現象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影片中展露,於是選擇 “老炮兒”六爺一人為落腳點,圍繞六爺將種種社會階層衝突展露出來。

在主人公六爺身上,起碼隱藏著四種社會階層衝突。以下將展開明說。

一、六爺與曉波:親子衝突,家庭是最基礎卻最容易起衝突的社會關係

故事全起於六爺與兒子曉波的父子矛盾,曉波玩失蹤,在尋找曉波的過程中得知他被綁架,於是引發了後面一系列的衝突。

家庭關係作為社會關係中最基礎也是最容易起衝突的結構,家庭成員之間因關係不協調而產生的矛盾和對立,包括夫妻衝突、婆媳衝突、親子衝突等。六爺和曉波屬於最後者。

親子雙方作為不同的兩代人,彼此的心智學識、經歷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在對事物、問題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異。

曉波是不服他爸六爺那一套所謂的江湖義氣的,在他眼中,正是那套江湖義氣讓自己父親身陷牢獄,錯失與自己母親見面的最後機會。但是這一切六爺並不知道,是在六爺相好“話匣子”勸曉波好好聊一聊之後,曉波才敞開心扉的。

因此,六爺與曉波親子間矛盾的最根本問題還是在於缺乏溝通。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有這樣的名言:“語言是存在之家。”

但親子間,尤其是父子的對話是需要藝術的。中國家庭向來比較注重樹立一個威嚴的父親形象,甭管孩子是否接受,反正威嚴一定要有。而六爺就是典型的威嚴型父親,儘管沒有大富大貴功成名就,六爺總是用他固有的那一套說教與曉波溝通,不苟言笑,情急之下總愛用“我是你爸爸”結束聊天,實際上他們的溝通沒有解決任何問題。

要如何解決親子溝通難題,《非暴力溝通》一書給我們提供了三個神奇的溝通法則,即觀察、感受和請求。

(1)只觀察,別評判

觀察是描述客觀事物,評判是表達主觀意見。六爺和曉波都是不懂得觀察對方的人,給予給對方下評判。

六爺判定曉波就是年輕氣盛,總不聽話;曉波則判定自己父親墨守成規,太自以為是。這場景像極了生活中你媽說你為什麼總是不好好找個對象,為什麼總是讓她操心。實際上你有找,只是找不到。但媽媽只關注結果,並沒有去觀察你單身的客觀情況和原因,也沒有了解情緒,導致她形成你“總是”不找對象的想法。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只需從語言上減少“總是”“經常”“很少”等主觀性強的副詞或形容詞,就事論事地描述當前的事情,雙方的情緒便不至於一開始變得緊張。

(2)只說感受,不說看法

很多人想要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但往往出口卻成了對他人的看法。例如影片中曉波對父親說的“你只堅守你的江湖義氣,你有盡過一點丈夫、父親的責任嗎?”當然這在電影中起到作用了,六爺意識到兒子小波多年來對他的不滿來自於此,但場面卻一度陷入僵局。

現實中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夫妻之間缺乏溝通,一方卻只以為表達對對方不滿的看法,不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換來的只能是無盡的爭吵。難道一句“我需要你關心我,我想要一個抱抱”,不比一句“你就是個不合格的丈夫!”來得真誠和溫暖嗎?

談論感受,才能讓對方體會到真誠。畢竟,大多數人都有共情能力,但看法卻不盡相同。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3)只請求,不命令

請求是用溫和的語氣求助他人,但很多人往往將請求說成命令還不自知。

六爺對兒子便是如此。希望兒子回家,開口便是:“你給我回家!”這給本就處於逆反心理狀態的曉波更加抗拒六爺的要求。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常犯這種溝通錯誤。例如在工作中,一時語快便會出現命令式口吻,“你把這個打印了吧”“開一下窗”等等。這方面我的第一份實習工作上司給我很深的印象,她最常用的字是“幫”,“幫我打印一下好嗎”“幫我發給他好嗎”“幫我開一下窗可以嗎”等等。

請求式口吻往往給人一種平等的感覺,尤其是上司對下屬說話時,請求式口吻能夠一下拉近與下屬的距離,更好地進行溝通,完成工作。六爺缺乏的,恰恰就是這種請求式口吻。

六爺和曉波的父親關係,從酒桌的衝突到最後曉波讀懂了父親的“規矩”並回家接手了他的門臉,霞姨(即話匣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她在一手促進親子衝突的緩和。

不過,同樣是新一輩與老一輩的代際衝突,家庭衝突易起也易解決,社會代際衝突可就不那麼容易解決了。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二、六爺與小飛:新舊江湖的衝突,新江湖崛起,老江湖就要被淘汰嗎?

六爺和小飛是整部電影的主線,以“老炮兒”與“小炮兒”一觸即發的暴力衝突為落腳點,實際導演傳達的社會飛速發展過程中,社會代際衝突的進一步加劇。

“代”分為自然“代”和社會“代”兩種類型。自然的“代”就是人的輩份關係,而社會的“代”則被賦予了社會和文化內涵。

每代人所處時代的不同,導致“代差”的形成。在傳統、發展緩慢的社會中,代際衝突不明顯甚至不會出現,於是我國曆史上由於“代差”引發的衝突並不常有,大家都是在父輩承襲知識、觀念,繼承財產和土地,重複上一輩的生活方式。一切倫理道德、文化習俗、社會規範、價值體系都是固定的、神聖不可侵犯的。

然而在鉅變的社會條件下,傳統社會規範、價值體系受到衝擊併發生斷裂。新一輩的鉅變的社會中,上一輩的智慧已經不足以支撐其在新社會的生存,於是孕育出自有的、適應當前社會規則的智慧體系——一套老一輩不一定認同的體系。

影片中的小飛一出場便手捧一本武俠小說,暗示著他是能夠理解六爺江湖氣的一人。但與小飛為伍的其他年輕人不然,其中一個年輕人甚至不尊重長輩,給六爺甩了好幾個臉巴子,在他們眼中,江湖俠義、儒家傳統不復存在,只拜錢權為王,所以他們聽小飛的。

而幸虧小飛是個江湖信仰尚存的人,當六爺提出以“茬架”決勝負時,所有年輕人都在嘲笑,只有小飛答應了,這種不認錢只認規矩的人,他以前只在書上見過。

電影的最後是新舊兩代在冰湖上正面交鋒,看似代際衝突正面剛的情況,實際只是迫於形勢不得不拔刀相向。社會代際衝突有什麼解決方法嗎?小飛與六爺兩邊沒有很好的和解方法,管虎導演沒有給我們答案,但我們自己可以思考:新舊代際的交替中,新一代勢頭正猛,老一代就要被淘汰嗎?或者說,新一代有資格決定老一代的淘汰嗎?這裡我想起來一個辯論節目《非正式會談》的一個片段。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陳銘說:“年輕人有時候會在無形的話語權中,對沒有發生機會的人群進行汙名化行為,例如大媽=廣場舞大媽,中年=油膩中年。實際上他們可能連聽到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大家雖然都在互聯網,但卻處於不同的摺疊的兩個互聯網世界。”

科幻小說《北京摺疊》中講述三個互相摺疊的世界,隱喻上流、中產和底層三個階層,映射出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階層割裂趨勢的深切焦慮。這何嘗不是年青一代跟年老一代的社會代際摺疊呢?

三、六爺與洋火兒:貧富階層的衝突,有人富來有人貧,但富人未必都歧視窮人

年輕時的洋火兒也是六爺混混成員之一,但不同的是,大多數當年的混混都成了如今碌碌無為甚至活得憋屈的“衚衕串子”,只有洋火兒一人躍遷至富人階層。

電影中六爺為湊齊給小飛的十萬四處借錢,可惜認識的朋友大都貧窮,到了洋火兒這裡,六爺始終開不了口,洋火兒看出了他的難處,給他放下了一筆錢然後悄悄離開。但是六爺認為洋火兒是在拿錢打發他,憤而離席。

其實看到後面根本不覺得洋火兒有任何歧視六爺的意思,或許洋火兒把錢直接放下的做法有損六爺自尊,但另一方面想,洋火兒又何嘗不是看在六爺開不了口、為了顧及他體面而默然離身呢?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貧富差距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的經濟迅速發展,富已經不侷限貴族階層,許多平民通過資本運作實現了階級躍遷,隨之伴隨的是由金錢帶來的生活、理念的轉變。一部分富者開始崇拜金錢,厭惡貧困所代表的的一切,包括人。

洋火兒顯然是跟上時代步伐的人,他不再糾結於六爺心中的“俠之大義”,但他也沒有迷失成“葛朗臺式”的金錢主義者。

但六爺不這麼想,他是把金錢與俠義割裂開的人,是給富與貧設屏障的人。首先,他開不了口,因為他內心已經擔憂著曾經的兄弟現在的富豪會看不起他;其次,他不認同洋火兒給他借錢的行為方式。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洋火兒先跟六爺掰扯一下當年英勇,談及江湖情感江湖救急,情況會不會好一點?究其原因,還是六爺跨不過這道金錢溝通的坎兒。

此外,影片中有一個被刪去的段落在網上流傳,講的是“悶三兒”代駕時因受不了窩囊氣而修理蠻橫的奔馳車主。

在貧富階層中似乎有著微妙的“信念偏見效應”。

有個現象是,相對於用A的情況,用"汽車"時,人們更傾向於判斷它是對的,這個結果說明了"信念偏見效應":人們傾向於把他們能為之構建一個合理的現實世界模型的結論判斷為正確的,而把那些他們不能為之構建合理現實世界模型的結論,判斷為是錯誤的。

六爺認為富人都看不起窮人,當洋火兒給錢的時候,因著洋火兒的富人身份,所以六爺認為這種行為是在羞辱他。假如換作悶三兒放下這筆錢,那麼六爺的想法肯定又會不同。

貧富之間的“信念偏見”尤其在互聯網領域比比皆是(仇富言論、笑貧不笑娼言論),就好比科比坐直升飛機出事故,不乏言論不顧“死者為大”的傳統美德,直言科比“錢太多坐直升機活該”。

這是當代社會存在且難以在短時間內消滅的問題,電影沒有給我們答案,需要我們以後慢慢去尋找。

《老炮兒》:英雄不末路,淺談六爺身上隱藏的四種階層衝突

四、六爺與龔叔:權貴與平民的衝突,最終平息於法制

龔叔不是權貴,但他是權貴的爪牙。這裡的權貴與平民矛盾,指官民矛盾,但僅限於官僚腐化下的官民矛盾,也就是小飛的父親——南方某高官。

小飛女朋友不想將事情鬧大,也不願看到六爺父子為了湊錢而窘迫,於是偷了六爺賠給小飛的錢還回給六爺,不料這當中夾雜了小飛父親貪汙的賬單。於是為了討回賬單,小飛父親的手下龔叔,採取流氓手段教訓了六爺和曉波。

官民衝突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話題,最著名的當屬元明時期的《水滸傳》。六爺認他那個時代的規矩,非要茬架定勝負,輸了便不舉報小飛父親。這一行為也頗有梁山好漢與官兵正面交鋒的意味。

但不同的是,小飛順從了六爺的意願,茬架定輸贏,輸了便任由六爺處置那張貪汙賬單,而六爺卻轉頭將賬單寄給了中紀委。

不排除電影過審中政治正確的旨意,但如今之江湖,早已不是居廟堂之遠,做任何事情都要在法制的保護和約束下,六爺即使再強調當年的規矩,但在這一方面,他還是順應了時代的步伐。化身感人的江湖老炮兒形象之前,如何妥善處理好官民關係,明確誰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在當今電影環境和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這一點,導演管虎做到了。

五、寫在最後

六爺最後心臟病發倒在冰湖上,後來曉波將六爺的雜貨鋪改成了小酒館,取名“聚義廳”,算是對六爺的理念認同和緬懷吧。其實看完全片,導演管虎將種種社會問題拋出,最後能解決的只有家庭的衝突,但起碼讓觀眾看到並沉思,這何嘗不是一種改變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