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正軌」淺談

陳雲開

一九八八年九月十八日定稿

此書乃王薌齋先生早期作品。先生有感於當時武衢之傳習真偽互見,於是挺身而出,掃清迷霧,示學者以正確門徑。先生當時已自成體系,對優良傳統有繼承,有創新,有發展,對前賢理論加以消化,剔除牽強附會,與拳術無關之糟粕。全書貫串著求真、存真之精神,實學拳之至寶,習意拳者應細心體會書中每一言一語,庶幾可免買櫝還珠,徒費光陰,誤入歧途,而猶以為已得正法。是書包羅甚廣,現僅擇數點略談幾句。

矛盾:「順力逆行」,「筋伸骨要縮」,「縮骨而出,放勁而落, 縮即發也,放亦即縮。矛盾為意舉之要素。有矛盾即可避免絕對。力之所以出尖,就是因為只有單方向之力無相反方向之力來保持平衡的整。矛盾水是二事力之基礎,有矛盾,自然可求得二力。

合:一個動作,可具雙重作用。如:「打即是顧,顧即是打。」,「何為閃?何為進?進即是閃,閃即是進。」一個姿勢,可具多重力。如:「兩肱橫撐要平,用兜(手旁)抱開合伸縮勁,兩腿用提挾縮蹬擰裡勁。」又云:「神合,勁合,光線合,全身之法相合謂之合」。其實合也就是整,整亦即是齊一。書中屢言:「一身之力」,「一身之法」。意即「體是整體,勁為整勁」。「谷應山搖一齊撞」所說即是整勁。

「意拳正軌」淺談

混元力:混元力為體,爆炸力為用(習拳一得:炸力無斷續)。「動時大小關節無處不有上下前後左右百般之二爭力,方可求得周身之混元力也。」吾師韓星垣先生常言:「無一處不爭」。齊執度先生亦云:「共爭一中。」欲求爭力,先求二爭力。二爭就是由一點出發,相反方向同時有指向力。如向上,即有向下之力;向前即有向後之力;向左,即有向右之力以求平衡均整。由一點引申至無數點,即所謂相乘力,也就得錯綜複雜之力而成混元力。致用時,即轉化為爆炸力。為發勁之原動力,無混元力不足與談發勁。

勁短意長:此亦一矛盾。「拳打丈外不為遠,近看見在一寸中。」即拳家所謂「寸勁」也。發助,時間要短,距離要短;力方猛而對方亦難於察覺。「發勁意在數尺間」,勁雖然要短,惟意念絕不可短。意念不遠,勁力即受束縛而不能有較佳之發揮。

「意拳正軌」淺談

「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無心始見奇」:為習拳之至高境界,可謂入化境矣。學拳從有形(外形肢體之調配)有意(精神意念之鍛鍊)入手,練至純熟時,自能一舉手一投足皆合規矩。合規矩,不離規矩,而又要不為規矩所東縛。李洛能先生言「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最真意」也是此意。正如老子日:「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後記:

筋伸骨要縮——齊執度先生於其著作一《拳學新篇》第九章筋骨段雲:筋伸則骨節縮。此說較為明確地闡明筋向前伸而骨節同時向後縮就形成均衡之爭力而非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