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水李店响堂塆游记

根据导航,车子从十里到李店红卫村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再一打听,我们距离目的地 ——响堂塆只有一公里了。在塆里遇到两位年轻人,她们对有关石象生的事都不清楚。正在这时,遇到一位骑摩托车路过的中年人,我们说明了来意,他起初对我们的目的还有点怀疑,经过我一再解释,他才在路边给我们指了石象生的大致位置。

广水李店响堂塆游记

按那位中年人指的方向,我们走了几百米,看到几户房屋的侧边是几块稻田,后面是一片白杨树林。我忽然想起别人的照片,好像那些石象生就是在白杨树林里,于是我想当然的钻进白杨林里寻找。白杨林面积不大,不要说石象生,连一块大点的石头都没有,道是地面上到处是积水,鞋子不可避免的打湿透了,另外蚊虫成群,同行的两位索性回到路上。我正在纳闷,却看到小山冲对面,一块花生地边有一块大石头,那应该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石象生。

广水李店响堂塆游记

远看石象生

绕了一圈,我终于来到花生地里,一尊石头大象果然站立在地边。石象的整体形态还非常完好,就是尾巴好像被砸掉了,旁边还有一座石窝。我拍了几张照,又在附近寻找,却一无所获。通过电话咨询,我又在石象东南方的一片杂树林里找到两块歪倒的石象生,也看不出来是什么石像。旁边一块空地里有很多断砖碎石,想必此处以前存在过建筑物。空地后面是一大片玉米地,经过前几天雨水的滋润,玉米生长得非常茂盛。转了一圈,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景致,如果不是有石象生,我根本不会想到此处是“三部亚卿”付凤翱的大墓所在地。

广水李店响堂塆游记

石象石象生

根据广水文丛记载,付凤翱(1487一一1551),字德辉,号印台。祖籍河南唐州平市(今属南阳市),大明洪武初年,其始祖迁入应山县惠化乡石井村(今属广水关庙镇笔架山)。成化二十三年四月十五日,付凤翱出生于付家店,父亲付楫,母亲刘氏,其兄付凤翔。他自幼聪明颖异,气韵超群,求学于县城印台书院。成年后就读于京城国子监,成为太学生。嘉靖癸未(1523年)高中进士,被授予上蔡知县。

付凤翱知任上蔡,将民生及政务放在首位,尽力赈灾,鼓励生产,修整城郭,兴办教育,把因正德民变而破坏的上蔡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嘉靖七年(1528年),付凤翱升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上蔡百姓念其恩德,为他建立生祠。

嘉靖九年(1530年),调任江西巡按御史,巡视明军卫所。十二年(1533年),因举荐失察,谪任徽州推官,他积极办公,公正审理,十几年的积案经他劝喻、判决都基本化解,又教化乡民邻里亲善和睦相处,得到百姓一致好评。任内因母亲过世,回应山守孝。

嘉靖十六年(1537年),守孝期满,复任御史,随军前往云南,贵州,广西,为平定安南内乱而督造海船。后来又调任浙江巡按御史,被诬,遭世宗斥责,真相大白后反而更受皇帝重用。他发文禁止侵占杭州西湖水域,在余姚县龙山主持修建了王阳明祠庙。

嘉靖十八年(1539年),付凤翱协助浙江布政司及杭州府,合钱塘,萧山两县之力修筑钱塘江大堤,解决了当地水患问题,被录入碑记。同年十月,升任福建按察司副使,巡视海防。因父亲病亡,再次回应山守孝。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付凤翱转任陕西洮岷兵备道道员,任上他以安抚为主,恩威并施,解决了当地一些因民族杂居而引起的矛盾。他又上奏朝廷,在洮,岷二卫置州设学,开导民智。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付凤翱升任山东布政司右参议,随后又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他到任之时,正遇到部分少数民族叛乱,付凤翱率兵设计斩杀敌首及部众四十多人,生擒叛贼五十多人,平息了叛乱。他又发兵数万将瓜沙,哈密两城的叛军围困起来,宣谕朝廷圣恩,使敌酋不战而降。世宗收到捷报大喜,赏赐付凤翱白金,彩币以作褒奖。他又在边镇设立贸易,加强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付凤翱平定甘肃后又调任江西巡抚。他到任后,抑强扶弱,安抚百姓,调整赋税,上奏世宗减轻江西徭役,得到百姓拥护。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陕西遭外族入侵。两年后,吏部建言调付凤翱巡抚陕西,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到任不到两个月,弹劾了四位不称职的高官,惩办了几位贪污腐败的官员,使当地吏治清明,又与众官员合力化解了民族矛盾。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宁夏西部外族叛乱,四处劫掠,百姓深受其害,世宗震怒,斩杀了束手无策的兵部尚书及丢失关隘的将领,准备调集各镇兵马联合北征。经朝臣建言,升任付凤翱为工部右侍郎,率陕西兵进驻固原。他与进驻花马池(今属宁夏吴忠市)的兵部尚书王以旗互为呼应,联合平定了外族叛乱,被记首功。同年十一月,付凤翱改任户部右侍郎。他亲自督理边关要塞的军备粮饷,屯积了可供两年的战备物资,边关将士欢呼雀跃,士气大涨。

嘉靖三十年(1551年),付凤翱改任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奉诏入京,协理京营军政。在任上,他目睹了京营各处的陋习,心中郁闷,苦思良策。他每夜还巡视京城九门,废寝忘食,忧疲交加,因而患病。亲随劝他要注意休养,他仍带药四处巡视,并言“我当以身许国”。同年六月二十九日,竟然病故于军营之中。世宗闻报大惊,说:“付凤翱魁梧健硕,为何突然病逝呢?”想想又说:“他每日与奸侫之徒周旋,安能不忧愤而死!”为此辍朝三日。后下诏吏部,追赠付凤翱为吏部右都御史,由官方护送其灵柩回乡归葬。其后葬于应山李店五珠嘴,建祭祀享堂,安陆何迁撰《赠右都御史兵侍应台付公凤翱墓志铭》。

付凤翱为官二十八年,忧国忧民,上奏疏五十多次,都是辅佐君主的务实之言。张居正致祭时,赞其为“邦之干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朝廷派遣湖广布政司堂上官,刘文光到墓前致祭。次年九月,荫其子入国子监读书,后封官职。付凤翱历任工部,户部,兵部三部侍郎,被称为“三部亚卿”。当时应山知县为褒扬他的功绩,在南大街建造了三部亚卿坊,并迎入应山乡贤祠崇奉。

据说当年付凤翱的墓巍峨肃穆,墓道长达数百米,两侧分列各种石象生数不胜数。祭祀享堂庄严肃穆,规格极高,附近守护的村庄因此命名为付家享堂塆,其后明清两朝,多般为付姓人居住。 民国时期,付姓主要族人迁往大悟,后来简称为享堂塆,现在被音意为响堂塆。

广水李店响堂塆游记

广水文丛

回转时我才发现,顺着田埂有条路很好走,本来有现成的路,又何必牵强的去找路呢?

按别人的指点,我们在塆前的塘角又看到了几座石象生,还有一块青石板被铺在泻洪道上面。我们正在研究碑上有无文字,过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经他介绍石板是没有字的,并且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响堂塆的往事。

广水李店响堂塆游记

以前享堂的青石板

据说早在解放前,付家人全部离开享堂塆后,大墓已被盗过,石象生就开始遭到破坏,享堂随后倒塌被毁。传言众石象生年久成精,祸害庄稼,遭雷神怒劈,这当然不可信,主要还是无人管理,因此好多被砸。文革时期,付凤翱大墓被夷为平地,改为耕田,石象生遭到全面破坏,散落于四周。上世纪七十年代,现场还保留有大大小小百把件石象生,孩子们还经常骑在石马,马羊身上玩耍。分田到户之后,有村民在那里开荒种地,将轻一点的石象生移到地边,也有将它们抬到塆子附近的。九十年代,就有外地人来捡,或以低价购买。到了本世纪初,现场只剩下一些笨重,及毁坏过于严重的石重生,零星散布于荆棘之间,大墓原址再次被人偷挖。十几年前,有外地人趁夜晚用铲车偷了几尊石象生,被当地人发现截留了,后来再次被盗,听说流入河南。当地人组织劳力抬了几座放置于塆前保管,其中就有那块无字石碑。至此,大墓前的石象生只剩下几尊了,那座石象算是保存最完好的了。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只怕关于付凤翱的传奇经历也会随着石象生的消失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以上内容取材于:《人文广水》

责任编辑 : 天高云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