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從飛機上拍攝的武岡

“黔巫要地”,這裡是“王者之城“——武岡。

在地理版圖上,四面除了雪峰山脈,就是南嶺山脈,一如硬幣的兩面,一面先天環保條件好,一面封閉狀態也必然好,以至在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中,武岡就是其一。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貧窮落後、交通閉塞,一度深度困擾著她。

及至2014年,武岡的貧困人口近10萬。貧困人口基數大,其中深度貧困人口又佔據相當規模,脫貧攻堅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如何脫貧?如何攻堅?成為擺在武岡歷屆主政者面前的最大難題,尤其是對2020年這個最後窗口期的主政者而言,如何實現中央提出的“兩不愁、三保障”精準脫貧任務目標,無疑是整個班子成員殫精竭慮的第一使命!

數年來,在全國上下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大潮中,武岡人民“脫”出了特色,攻出了成績:

2015年,獲評全省扶貧實績綜合優秀獎;

2016年,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大放光彩,先是在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被作為典型推介,後又作為群眾突出獲得感全國十二個改革先進典型之一,被中央深改辦專題推介,引來多家中央媒體競相報道;

2017年,在接受國家第三方評估後,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市),易地扶貧搬遷、扶貧資金管理考核全省排名第一,抓黨建促脫貧、一述職兩評議等經驗做法,被中央、省相關部門積極推介;

2018年,在中央、省、市各大主題會議上,武岡市以典型發言、經驗介紹、專題介紹、成就展出等形式傳遞出脫貧攻堅的靚麗風景。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武岡扶貧工作還被省扶貧辦作為精準脫貧成功案例推介到國務院扶貧辦。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脫貧攻堅,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資源的再分配,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極致,這考驗脫貧攻堅的智慧與毅力。

“要說智慧,武岡的智慧就是在三個保障問題上,紮紮實實地打,一件件專門打。產業扶貧的問題上,狠狠地打。社會環境的問題上,有智慧的、堅持不懈地打。”邵陽市委常委、武岡市委書記侯文說。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可謂童叟皆知。打好脫貧攻堅下半場這場硬仗,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武岡也亮出了“三板斧”。

01

醫療

讓老百姓看得起、看得了病,嚴防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無疑是托住了精準脫貧的底盤,也是最大民生福祉。

(一)標準衛生室的“三感”

“在你看來,武岡在三保障上,哪方面最突出?”採訪中,觀潮君問從武岡市農業經營管理局借調到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張祖標,得到的答案十分明確。“武岡的三保障,放在全邵陽,乃至全省來看,都是響噹噹的,很難分出高低。就我個人認為,咱武岡的農村衛生室建設最有看頭”。說話間,我們就到了灣頭橋鎮四清村衛生室。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新建的武岡市四清村衛生室

說是衛生室,其實更像小型衛生院,暖色調的牆面色加上紅瓦,讓人尚未近前便能卸下緊張與不安。穿著白大褂的劉雲醫生,熱情帶領觀潮君參觀。觀潮君發現,這個村級衛生室雖小,但卻五臟俱全,“我們這裡有77件設施設備,包括觀察床、康復床、治療車、氧氣袋、移動式紫外線燈等,過去可能要到縣醫院才能檢測的白細胞測量、心電圖測量、尿檢等也在這裡可以實現了,可以說,在這裡能滿足基本的看病需求”。在村衛生室外牆公示欄上,不僅張貼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能看到劉雲醫生的執業登記號,此外,還掛著流動坐診專家信息表,每週不僅有來自鄉衛生院的坐診專家,還有縣級醫院的坐診專家。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新建前的六家鋪村衛生室

觀潮君瞭解到,武岡每個村衛生室都接通了網絡,可實現新農合網上直報,醫療、公衛數據網上直傳,“這就是說,村民來看病,基本上只需要出10%左右的醫療費”,在劉雲醫生的日常醫療日誌上,一個10歲的男孩突發扁桃體炎,按費需付30.14元,但在扣除補償27.13元后,他自費付的不到3元。此外,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還與貧困家庭簽約,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醫療服務。

截至目前,武岡市共建成標準化的村級衛生室299個,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投入達1.05億元。標準化村衛生室的全覆蓋,確實是武岡醫療扶貧的一大亮點,既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也增強了鄉村醫生的成就感,還增強了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認同感。

02

住房

住有所居,才能心有所安。改善住房條件,就是讓老百姓擁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是奮進全面小康社會過程中,映照萬家燈火的民生圖景。

(二)新家新氣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灣頭橋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

車行至灣頭橋鎮“中心地帶”時,觀潮君被一片金牆紅瓦的建築吸引。工作人員說,這是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建在灣頭橋鎮最好的地段。旁邊是鎮衛生院,後面是小學,再往前走200米就是鎮政府。下車後,劉謀傑正揹著掃帚打掃公共區域衛生。他是灣頭橋鎮安置小區的居民,在搬到這裡之前,住在20裡以外的黎明村。雖只相隔20裡,可不像這裡的一馬平川,那裡一眼望去除了山,還是山。生活環境的惡劣,讓他常年掙扎在貧困線之下。

易地搬遷政策,讓劉謀傑住進了明亮的新房。雖然政府提供的安置房已經可以拎包入住,但劉謀傑還是花了不少心思地給家裡鋪上了一層塑料地板紙,“這樣看起來更有新氣象”。如今,劉謀傑在安置小區謀得一份清潔工工作,還是小區管委會成員,“現在他還是個幹部了!”,旁邊灣頭橋鎮黨委副書記張仕彥打趣他。

為了讓易地搬遷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能致富,灣頭橋鎮在安置區對面開發出蔬菜大棚區,邀請當地種菜能手在這裡創業,通過規模化種植,吸收附近的安置小區勞動力,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在大棚區,萵筍、包心菜長勢好,在不遠處還有一塊專為安置居民闢出的菜地,每家每戶能分得20平方米,滿足他們日常的菜品食用需求。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武岡市大甸鎮易地搬遷戶的安置房

觀潮君瞭解,從2017年開始,武岡市在鄉鎮集鎮所在地和城區共建17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其中2017年搬遷1432戶5114人,2018年搬遷1477戶5057人。同時採取產業幫扶、技能培訓、安排公益崗位、資產收益等“十大幫扶”措施,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全市易地扶貧搬遷入住率100%。

針對不適宜集中安置搬遷的危房戶,武岡市進行全面的危房改造,重點對無力建房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及貧困殘疾人家庭等貧困對象,實行重點幫扶與一般幫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幫建,達到住房有保障目標。2014年以來,全市危房改造投入3.16億元,完成危房改造12321戶。頗為有趣的是,這些集中安置房和危房改造房,幾乎都是金牆紅瓦。工作人員告訴觀潮君,這是武岡市的精心設計,其初衷是希望用這種溫暖的色調,讓貧困戶看到希望,讓他們每天都活得敞亮。小細節,見真情,扶貧用情、用心,民生之幸。

03

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更是強國之本。提高教育質量,讓下一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才能托起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明天和希望。

(三)學校:鄉村最好的風景線

在武岡,學校是一道不容錯過的靚麗風景線。

在灣頭橋鎮泉塘中學,書聲琅琅,林木鬱蔥,這是一所頗有歷史年份的農村學校,但在前幾年陷入生存的尷尬,由於辦學資源投入不足,學生外流嚴重,最少的時候,9個年級僅有500名學生,直接面臨裁撤的命運,但是,隨著教育扶貧的興起,泉塘中學的命運也得到徹底改變。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學校校長朱儁中向觀潮君介紹,近年來,政府投入幾百萬把這裡的校舍修葺一新,還修建了塑膠操場、足球場,學校在2018年還獲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基礎設施的改進,讓這所學校煥發了新的生機,如今,該校學生數量1100多人,“現在不少城裡的學生都開始迴流了”, 朱儁中開玩笑說,看一所學校有沒有希望,可以看這所學校的女教師多不多,以前泉塘中學因為條件差,留不住女教師,但現在女教師佔了絕對主力。說話間,觀潮君聽到一個女教師俯身問旁邊幾位正在下象棋的學生,為何還不去食堂打飯,“不吃飯,怎麼長得高呢?吃完飯再來下棋吧。”女教師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語氣堅定又不失溫柔,幾個孩子乖乖收起象棋朝食堂奔去。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在一鎮之隔的鄧元泰鎮中學,觀潮君見到了同樣大氣的塑膠足球場。這裡的孩子不僅在課間踢足球,還有專門的足球課,還有班級聯賽。足球不僅成了風靡全校的第一運動,還使得學校成了全市首批掛牌的足球特色學校。校長潘用江指著遠處換下來的球門框,笑著對觀潮君說,是這個足球場“挽救”了當年險被合併的鄧元泰中學——生源不斷流失,經過走訪調查,能在家門口的學校踢足球,是孩子們最喜歡、最期盼的。於是學校將足球當作重生與發展的發力點。經過加強硬件建設,提升軟件能力,學校辦學條件改善了,孩子們在這裡釋放了天性,也收穫了健康的體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武岡市鄧元泰鎮中學新建的足球場

一花獨放不是春,像泉塘中學、鄧元泰鎮中學這樣的農村學校,在武岡遍地開花。武岡近三年來,投入資金13.5億元,全面完成城鄉163所薄弱學校改造,全市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益學生71837人。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修繕一新的大甸鎮中心小學

採訪歸來,觀潮君的腦海裡,一直回放著在武岡的見聞:村衛生室裡穿著白大褂的醫生、集中安置貧困戶堅定的眼神、圍著我們笑靨如花的孩子、長勢喜人的萵筍、在操場飛出弧線的足球……在這裡,沒有“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在這裡,無論是否貧困,都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在這裡,無論城鄉,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所謂脫貧攻堅,這大抵是所能見到最美麗的氣象。

從來沒有輕鬆的建功立業,武岡對著精準扶貧掄起的三板斧,之所以又精又準,也是在於自上而下,從思想上勤修內功,作為上苦練基本功,終在脫貧腹地中心開花。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俯瞰武岡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翻開武岡近幾年的脫貧攻堅戰畫卷,武岡市在三個保障問題戰場上的那股“狠勁”讓人欽佩:針對問題“大排查、大診斷、大整改”、在戰略上建構大支撐、在資源上大配置,在投入上大手筆。自2014年以來,67次市委常委會議、45次市委書記辦公會議、61次市政府常務會議、127次市長專題辦公會議及95次調度會議,主題只有一個“脫貧攻堅”;自2014年以來,整合各類平臺財力助力扶貧,僅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就投入27.49億元。

在鄧元泰鎮鳳溪村,觀潮君在集中安置點大門處讀到這樣一幅鎏金對聯:承黨政之恩天下歸心,解飢寒之事民生為大。不遠處,是一溜排開的安置房,久違的夕陽鋪在橙紅色的屋頂上,泛著閃亮的光。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湖南三友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方位環境綜合治理專家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王者之城“霸氣猶存 武岡“三板斧”讓它“摘”了

微信掃一掃 關注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