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不積陰騭?其實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李紈出身於金陵世宦之家,又是榮國府賈政一房的長媳,又有兒子傍身,本應是賈府玉字輩最有前途的女人,卻青春喪偶,只能“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李紈不積陰騭?其實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但是這個"惟知侍親養子,外則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的榮國府的孀婦。最後卻被作者諷刺了,說她"不積陰騭留子孫",縱然是頭帶簪纓,胸懸金印,爵位高登,卻是黃泉路近,只餘虛名。但是世上有不積陰騭留子孫的何止於她,為什麼單單要把她拉出來作為典型進行批判指責呢!

每每看到李紈的判曲,心裡總是很不舒服,對李紈這一個孀婦要求"積陰騭”,總覺得作者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李紈進行了綁架。為什麼這樣說呢?

李紈不積陰騭?其實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一,李紈沒有那個經濟能力

說李紈不積陰騭,許多人認為指的是賈巧姐被狠舅奸兄賣掉之後,李紈沒有營救。但是,眾人卻不想一想,李紈有那個經濟能力嗎?

李紈在賈府時,雖然有賈府的月例二十兩,也可以從園子裡的地中取租子,還可以分最上等的紅,一年可有四五百兩銀子的收入,但賈府倒了,賈府的財產充公是一定的,李紈做為一個守了十幾年寡的貞節烈婦,也許會被免了牢獄之災,但是她在賈府的財產能隨身帶出去嗎?不能。哪朝哪代都沒有能夠全須全尾地走出被抄了的原生家庭的!

也許李紈會剩下些積蓄,可是,她一個寡婦,失去了家庭的依仗,又能保住多少呢!而《好了歌》中有"昨寒破襖寒,今嫌紫蟒長”的句子,有人說是對賈蘭當官前後生活的寫照。若真是那樣,我們可以想象李紈當初的生活多麼艱難,雖然不至於衣不蔽體,風餐露宿,但也是入不敷出,生活窘迫。

賈營救巧姐,並非一筆小數目,當初賈赦買妾嫣紅,曾用了八百兩銀子,而八百兩銀子,在李紈還是榮國府珠大奶奶時也許不算多,但在榮國府被抄後,已經是天文數字了。劉姥姥能拿得起,是因為劉姥姥有妙玉不要的一個價值不菲的瓷盅子撐腰,李紈有什麼!在賈府被抄後,不說金錢,就是尊嚴,都很有可能被人踐踏。

況且,李紈自己要供一個十幾歲的兒子讀書,還要獨立生活,哪裡有能力去營救巧姐,接濟眾人呢。

李紈不積陰騭?其實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李紈沒有救濟落難賈家族人的必須理由。

李紈雖然身份高貴,但因為身份特殊,日子卻很寂寞。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宮花給眾人時,曾從李紈的窗下經過,李紈獨自一人在睡午覺。而當時探春迎春在下棋,惜春與小尼姑智能兒玩耍,黛玉寶玉在玩九連環,鳳姐更過分,竟然是於賈璉午嬉。小小一個細節對比,活畫出李紈寡居生活的孤獨寂寞和無聊。

對於李紈的孤獨的孀居生活,作者並沒有濃墨重彩的描述,可是,通過一個個細節對比,我們可以有所察覺。李紈身為寡婦,被世俗拘著,不能管家,於是家被王夫人請來了王熙鳳管著。李紈不能使用胭脂水粉,尤氏來了,使用大丫頭素雲的化妝品,不能穿色彩鮮豔的衣服,只好如賈母一樣,只能在一色大紅猩猩氈與羽毛緞斗篷之中,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

李紈在賈府過著槁木死灰的孤寂日子時,人們都認為理所當然。並沒有人對李紈送出一點溫暖。甚至對李紈的兒子賈蘭也沒有什麼友好表示。《紅樓夢》前八十回,賈母只讓人給賈蘭送了一回菜,但卻沒有與賈蘭同框的畫面,王夫人與賈蘭沒有交集,賈寶玉在大觀園偶遇一次賈蘭,問賈蘭在幹什麼,然後就分開了。除了賈環與賈蘭同出同行過,其他人都很少或不曾與賈蘭有過來往。

這一群得意時不曾看到過形單影隻的李紈母子的人,為什麼落難了,卻要求一個曾經過著槁木死灰的人向他們伸出援手呢?而且那隻手的力量那麼弱!

說到底,李紈的榮光是她自己努力換來的,她幫不幫是她的自由,外人沒有置喙的權利。

李紈不積陰騭?其實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做為一個寡婦,能自立自強,把兒子撫養長大,培養成人,能遵守社會規範,幾十年守節如一日,本身就已是積陰騭了。

在《紅樓夢》中,做寡婦的人並不少,依賴他人的寡婦也很多,如尤老孃,金榮娘,賈菌娘,賈芹娘,賈芸娘,薛姨媽,賈母,她們或求親、或靠友、或依靠祖業,都沒有人家李紈這個寡婦做的成功。

李紈不依靠任何人,不給任何人添麻煩,這本身已經很有成就了,再加上培養出來一個高官得做,厚祿得享的兒子,就更加的了不起。她積陰騭,是她的情分,眾人應對她感恩戴德,她不積陰騭,那是她的本分,眾人也沒有抱怨憤恨的理由。她本本分分做人,既沒有坑蒙拐騙,也沒有殺人放火,怎麼就成了眾人口中批判的對象了!

比起那些做過甩鍋坑人,害人性命,冷漠無情,偽善狠辣的人,李紈其實更勝一籌吧。不要因為她最後成了誥命,比其他人的結局都好,就對她求全責備,吹毛求疵。生活已經不容易了,請給她這個孀婦一條生路吧。


李紈不積陰騭?其實這是一種道德綁架


曹雪芹是文學大家,他的《紅樓夢》世代流傳,但是,其中的許多理念還是有失公允的,他對李紈的評價就是,要求一個孀居婦人積陰騭不是不對,但也要力足才行。或許他也沒有責備李紈的意思,只是讀者後來過度解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