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據說目前,我國共有4.7萬家口罩企業,其中的8950家,是在疫情之後成立的。而據從業者估算,最近兩個月,又有上百萬人爭相湧入,中國每天的口罩生產量,“保守估計已達到了2億個”。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要搞清楚這一點,首先我們要意識到,民眾對口罩的需求是在非正常情況下產生的,只有當重大疫情暴發時,才會導致消費者對於防護用品需求的激增。一旦疫情結束,民眾對口罩的需求量必然會大幅度下降,巨大的產能與急劇縮小的需求又會產生新的不平衡。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2003年的非典期間,一家醫療器械的廠家因口罩需求大漲,所以進行了大規模進貨,結果夏天“非典”結束了,導致口罩滯銷,送人都沒人要,最後只能當抹布處理。17年後依舊如此,一些微商在疫情期間拼命囤貨,甚至不惜抬高價碼,現在卻開始慌了。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按照經典的市場理論,暴增的市場需求首先會提高產品價格,進而刺激大批投資湧入,開設廠房投入生產,直到市場上產品供應充足,價格回落正常區間。但是在緊急狀態下,“這一規矩極易失效。因為緊急狀態下產生的臨時市場需求,並不是常態市場需求。一旦緊急狀態消失,這些市場需求也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所以在這時候,市場才充斥著投機心態。無法短期內回收成本的設備與原材料投資,加上對未來市場需求大規模回落的恐慌,逼迫所有環節抱著“能賺多少是多少”的心態集體抬高價格。口罩生產設備及原材料價格上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在疫情前,中國已經集中了全世界50%的口罩產能。經過疫情的刺激,口罩產能粗略估算至少翻番,這還是在原材料短缺的情況下,一路狂奔的結果。因此我們也不免擔心,隨著疫情結束,這些龐大的產能很有可能因為市場需求的斷崖式下跌而陷入困頓:投資無法回收、工人辭退、設備和原材料賤賣,這一地雞毛將為我們的防疫戰爭平添一筆沉重的負擔。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因為擔心被政府徵用,一些日產20萬個口罩的廠家,會報個10萬,實際產能要高很多。”類似的現象或許不在少數,因此也有人提議,國際疫情如此嚴重,乾脆轉型做出口生意。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據瞭解,只有拿到歐盟CE和美國FDA這兩個資質的,才有資格談出海。不僅如此,亞馬遜、eBay、速賣通等電商平臺,也對於銷售醫療器械的賣家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資質要求。更何況,稍微大一點的訂單,都只跟大廠簽訂,中間商靠拉業務賺佣金,基本沒有意義。

疫情過後,口罩產業該何去何從?

更多分享,關注超哥陪你東山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