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把妻子出軌,稱做給男人戴“綠帽子”?

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著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現代人穿衣服可以很隨意,顏色隨便選,但是在古代,服裝的顏色往往與他的社會地位息息相關,不同身份等級的人只能穿該等級所允許的顏色。比如黃色,從唐到明,國家規定只有皇室才可以穿,官員和百姓禁止穿黃。清朝放開了些,但也僅限御前大臣、侍衛等都人才可以穿黃色官服,也就是影視劇中常見的黃馬褂。

  國家對顏色的控制源自於古人的顏色信仰,它來源已久。《禮記》有云,“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尚赤。”後來,這種顏色信仰與五行學說相結合,發展為五色說,也就是青、赤(紅)、黑、白、黃五種顏色,分別對應於木、火、水、金、土五種元素。這種五色五行說最終成為成為五德終始說的基礎。

因為五行說的影響,有了五色說,可是世上的顏色並不只有五種,所以便有了正色和間色之分。古人認為,青、赤、黃、黑、白五種顏色是天然存在的,也就是基本色,所以稱之為五正色。而綠、紅、碧、紫、騮黃五色是由五正色合成的,所以稱之為五間色。而且,更進一步地,這兩類顏色被劃分為貴、賤兩層,正色為尊為正統,間色為卑為非正統。這在《詩經》中就有反所映,《詩經·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為其已。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為其亡。”

  古代的衣服分衣和裳,上面所穿的叫衣,下面所穿的叫裳。一般而言,上衣穿正色,下衣穿間色。而在這首《綠衣》中,主人翁卻上衣穿綠色–這是間色,下裳穿黃色–這是正色,明顯不符合穿衣禮儀,所以一般認為這首詩是莊姜的傷感之作,感慨自己正妻的身份被小妾所顛覆。

  可見,綠色作為間色的一種,從先秦以來就是低賤之色,不被世人所認可。當然我們也要說明一點,正色、間色的貴賤之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元朝建立後,國家明文規定,倡優、娼妓家男子必戴青巾,以作這類卑賤人家的標誌。《元典章·禮部服色》記載:“至元(忽必烈年號)五年,準中書省札,娼妓之家,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巾。”《元史·順帝紀》:“禁倡優盛服,許男子裹青巾,婦女服紫衣,不許戴笠乘馬。”


古人為什麼把妻子出軌,稱做給男人戴“綠帽子”?

倡優和娼妓起初並不相同,前者指從事歌舞戲曲表演的藝人,類似於現在的文工團,後者指的是從事色情服務的人。但是一來,藝人和妓女在元代都屬於賤民階層,都被人看不起。二來,倡優之中部分藝人被當做官妓,常常提供性服務,與一般的娼妓沒有區別。所以逐漸地,倡優和娼妓界限混淆,這種情形一直到民國都沒有變化,常常把戲子和婊子同稱。所以,倡優中的男藝人和娼妓家的男子親屬被同等對待,都要求頭裹青巾以表明身份。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元代規定的是青巾,明朝卻變成了綠巾,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青色、綠色本來有正色、間色之分,但隨著統治者對青色的厭惡,以及青色、綠色的相近,所以綠色、青色逐漸被混淆,青巾、綠巾也跟著混為一談。因此,元初的趙孟頫在點評戲曲曲譜時就曾說道,“院本中有倡夫之詞,名曰‘綠巾詞’”。隨著國家法律的規定,綠頭巾成為倡優和娼妓的行業標配,男子裹綠頭巾,要麼家裡有人是娼妓,要麼自己是從事音樂或戲曲的,無論哪一種都很低賤。前一種自不用說了,當身份是後一種時,妻子也常常免不了被人玩弄。


古人為什麼把妻子出軌,稱做給男人戴“綠帽子”?

這是因為身份低賤,倡優的妻子大多是同行,即便不是,也常常會淪為歌伎,而女藝人的身份就註定了她們會經常被人玩弄(這種情況現在也很常見)。這對男倡優而言,當然是巨大的羞辱。所以,明代以後,便有人把妻子有姦情稱之為給丈夫戴“綠頭巾”,成了一種挖苦、嘲諷的俗語。

  清朝入關以後,一般人不再裹頭巾,改成了戴瓜皮帽子,這大概是由於男子的髮型改成了辮子的緣故。雖然頭巾沒有了,但類似的行為沒有斷絕,所以人們又從“綠頭巾”引申出“綠帽子”一詞,藉以表達同樣的含義。


古人為什麼把妻子出軌,稱做給男人戴“綠帽子”?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謝謝你氣質這麼美還來看我的文章~喜歡小甲的親們可以關注一下,每天都會更新好文章哦!~有想吐槽的可以盡情的在下方吐槽,小甲在下方評論區等大家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