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北洋水师与联合舰队

东亚海军的先行者——北洋水师

十九世纪中叶,从鸦片战争开始,一个又一个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当时政府中高层一批有识之士马上意识到了海防的重要性。1866年太平天国动乱平息后,闽浙总督左宗棠设立了福州船政局,成为了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先驱。福州船政学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造船工程师和舰船管带,日后北洋水师的大批指挥官都是从福州船政学堂走出的。

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办铁甲船一事。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 ——南洋大臣沈葆桢遗嘱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船政学堂

从1976年开始,北洋水师陆续从外国购进战舰。1876年购入蚊船“龙骧” 、“虎威”;1877年购入蚊船“飞霆” 、“策电”;1879年购入炮舰“镇东”、“镇西”、“镇南”、“镇北”。但是此类战舰吨位太小,无法形成实际的战斗力。1879年,日本出兵占领琉球,废琉球国王,改琉球为日本冲绳县,清朝终于痛下决心,切实筹备海防。

1881年,丁汝昌正式统领北洋水师,扩建旅顺和威海两地的军港为军事基地。同年1月,丁汝昌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奔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两艘撞击巡洋舰回国。虽然两舰吨位不大,但是却是当时北洋水师全体官兵捧在手心上的宝贝。

1882年7月, 朝鲜爆发了壬午兵变。北洋水师养兵千日,终于有机会一展国威。“威远”、“超勇”、“扬威“”三艘军舰赴朝以壮声威。大院君被清军捉回国内,囚禁于保定长达三年。

1885年,中国终于收到了心心念念的“定远”、“镇远”两艘巨舰,北洋水师自此实力大增。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镇远号

后来居上的联合舰队

在中国饱受列强欺凌的同时,日本也被美国强行打开了国门。不过,看到了中国的失败,日本政府转换了思路,利用体量小的“优势”,迅速克服了自身“惯性”,马上走出国门开始学习。

1860年为了减缓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原本批准件,日本第一个外交使团77人乘坐美国军舰驶向美国,到达纽约时,美国政府派出七千人的军队欢迎护送,成千上万美国人挤满曼哈顿的街道观看,就像是来自东方的青铜雕塑。使团的随行舰是三年前从荷兰订购的咸临丸,船长是日本海军之父,日本首任海军大臣胜海舟。25岁的福泽谕吉成为后来的启蒙思想家。相比之下,清朝政府高层一面挨打一面看不起洋人,对于他们来说出国就相当于流放。1866年,日后被追赠“太子太保”的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英国人赫德回国休假,提出带一些开明官员出访欧洲,朝廷好不容易凑了几个人让赫德带走,中国官员才第一次走出国门。中国《天津条约》修约时还要请美国人做外交使团团长。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胜海舟

日本人总是能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早在1868年,也就是明治维新开始的当年,明治天皇就提出了建设现代海军的设想。日本政府在中央设立海陆军务课,由海陆军务总督管辖,这一年也就被视为日本帝国海军的创始之年。在这之后,日本海军高速发展。

1886年8月北洋水师派“定远”、“镇远”、“济远”、“威远”等舰赴朝鲜釜山、元山一带巡游,舰队 8月9日抵达日本长崎。见到了西边邻居的两艘巨舰,日本朝野上下一片震惊与恐慌。“崎案”过后,日本便下定决心以“定”、“镇”二舰为假想敌,制造了所谓的“三景舰”的决心。此时的日本国力尚有不足,老百姓便能捐钱的捐钱,能捐物的捐物,甚至连收入低微的艺妓也不忘为日本海军添砖加瓦。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海军连续装备了“吉野”号等多艘先进战舰,在实力上一举超过了多年不买新舰的北洋水师。1894年,由英国设计、日本自行建造“秋津洲”号成功下水,这又标志了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的造船实力达到了先进水平。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中日两国海军军费对比

截止1895年,日本联合舰队分为本队及附属舰、第一游击队、第二游击队、第三游击队四支编队。虽然联合舰队的单舰吨位比北洋水师小很多,但是速度奇快,又装备了速射炮,机动能力和综合火力远超北洋水师。带着稍显忐忑的自信,联合舰队终于开始筹划争夺东亚的霸权。

坊间经常流传本舰原为李鸿章所订,不过因资金不足,最终由日本人购得,但事实并不如此。实际上那艘清廷购买失败的战舰,是智利海军购买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该舰更为新式,吨位更大、火力更猛,除航速慢一点以外,火力和装甲都在“吉野”号之上。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与智利接洽购买此舰,而日本政府也极力争购以阻挠清政府,世界舆论认为此舰乃“中日海战,孰得孰胜”。李鸿章与驻英公使龚照瑗等曾极力谋求购得此舰,但因智利方面忽允忽翻,不断涨价,及至最后竟表示无论中国出多少钱都不再出售,据西方人士推测,是日本从中作梗所致。

朝鲜——中国为了这个半岛操碎了心

朝鲜半岛是东亚地缘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朝鲜半岛地处东亚。战略位置险要。到底有多险要?一张图就能看懂。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如今的东亚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半岛可以成为太平洋方向的重要战略缓冲,有效隔绝来自日本和美国的压力。北可稳固东北,西可屏障渤海和黄海(要知道渤海边上可就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如果失去朝鲜,中国将不得不在东北边境陈以重兵,渤海沿岸和黄海北部沿岸的港口将直接暴露在压力之下。而中国北方海域最重要的旅顺、威海(以及现在的青岛和葫芦岛)都在这一区域。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也为了稳固自己在朝鲜的利益也不断在这个地方用兵。就拿中日之间的战争来说,历史上中国官方(包括元朝)与日本官方有大概五次战争,除了第二仗元朝主动打到日本,第五仗抗日战争日军早就占领了朝鲜之外,其他三仗全部是因为朝鲜。由此可见,每次强权对朝鲜半岛的整合与控制都会直接影响东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政治格局。

东学党起义——甲午战争的导火索

1894年,日本心心念念的挑战中国地位的机会终于来了,着手点就是朝鲜!

当年2月,东学道领袖全琫准在朝鲜南部全罗道发动了农民起义,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朝鲜王朝的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实现朝鲜的自立自强。时至六月,东学道攻克全州,兵锋直逼汉城。朝鲜王朝破敌无计,只能向清朝请援。根据《天津条约》,中国如果向朝鲜派兵,日本便有权同样出兵,所以日本政府极力怂恿总督朝鲜的袁世凯出兵。袁世凯请示李鸿章后,李鸿章判断失误,认为日本无意出兵朝鲜,于是当即命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派济远、扬威二舰开赴仁川口,与先期到达的平远合为一小队震慑朝鲜半岛。得知清朝出兵,日本政府大喜过望,马上派出军队前往朝鲜。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历史剧中的袁世凯

6月6日,清军两千余人兵分三路渡海前往朝鲜,意图在汉城以南的牙山会和,同时“济远”、“平远”二舰驻扎仁川港。日军闻讯马上行动。至16日,日本海军不顾朝鲜王朝反对,共出动了松岛、吉野、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高雄、赤城共八舰,载陆军约4000人、陆战队500人入朝,兵力达到赴朝清军的二倍。此时的朝鲜王朝久攻东学党不克,但是为了尽快平息清朝与日本在朝鲜的冲突阴云,最终接受了东学党的十二项停战条件。

此时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内阁几近倒台,伊藤博文别无选择,只能向外转移矛盾,原本已经商谈退兵的中日两军顿时陷入了冲突危机。16日,陆奥宗光会见清朝驻日公使汪凤藻,提出两点方案:

1. 由中日两国共同出兵镇压叛乱;

2. 叛乱平定后,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内政改革。

此条件意义非常。若清朝同意,日本将在朝鲜取得与清朝同等的参政地位。于是汪凤藻当即拒绝了陆奥宗光的方案。22日,日本照复汪凤藻:为了保护日本在朝鲜的利益,防止该国日后的变乱,“我断不能撤现驻朝鲜之兵”。这个照会被日本人称为“对中国的第一次绝交书”。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陆奥宗光

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接到命令后,立刻向朝鲜政府施压。大鸟只问了朝鲜一个问题:是否承认“保护属邦”四字。若朝鲜表示自己是主权国家,那么就要求朝鲜立刻驱逐清朝军队,若无力驱逐,日本则助朝鲜清除;若朝鲜承认是中国的“属邦”, 则可指责其违背了日韩友好条约的规定(因为条约中日本承认朝鲜为独立国),应当为十几年来的欺骗行为向日本谢罪;又若朝鲜声称虽然自古以来被称为中国“属邦”,但内政、外交完全自主时,日本则可提出平定内乱属于内政,指责清兵借“保护邦属”派兵是干涉朝鲜内政。朝鲜完全明白日本用意,被问得。

朝鲜高层经过多天闭门讨论,死了无数脑细胞,终于想出了答复:“朝鲜从来就是自主的国家,清国对我作何等称呼,系清国自己所决定,与我国无关。清兵驻在我国内,是应当时我国之邀请而来,故不能予以驱逐。”此答复完美避开了日本设下的陷阱。这回轮到日本代表哑口无言,只得回去报告。就在日本进退犹豫时,大清朝却沉不住气了。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东学党起义

家里没有体重秤——清朝的奋起

接到日本的“第一次绝交书”后,清朝君臣上下又气又笑,高层中的主战气氛忽然高涨起来。光绪帝、翁同龢、李鸿藻等人各有各的打算,都力主开战。6月25日,光绪皇帝谕李鸿章加紧备战。6月29日,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向李鸿章请战:“各舰齐作整备,候陆兵大队调齐,电到即率往,并力拼战,决一雌雄。”7月1日,光绪再次谕李鸿章备战。得知此事,陆奥宗光反倒慌了,急忙命令大鸟避免摩擦。但是此举实是担心西方列强的态度,跟清朝关系不大。

李鸿章深知日本强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能与其开战,于是同样极力避免摩擦,力求英俄调停。

7月7日和9日,总理衙门与日本代表小村寿太郎举行了两次会晤,中国坚持两国同时撤军再谈朝鲜问题。小村认为这表明清政府缺乏诚意,愤然离席。陆奥外相得知消息,高兴地说:“该仲裁之失败,令我国在将来之行动上渐得自由,宁可为喜。”与伊藤商量后,陆奥指示小村在7月14日向清政府提出照会:“近闻驻京英国大臣顾念睦谊,甚愿日清两国言归于好,出力调停等语。但清国政府仍惟主撤兵之言,其于我政府之意毫无可依之情形。推以上所开,总而言之,清国政府有意滋事也。则非好事而何乎?嗣后因此即有不测之变,我政府不任其责!这个照会被陆奥称为“第二次绝交书”。

事已至此,不可挽回。

沉没的甲午——中日黄海海战(2)

美国漫画中的李鸿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