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是怎样的结果?

佛洛一德彪


228年春,诸葛亮借曹丕‘代汉自立’,曹魏国内人心惶惶的机会,打着‘匡扶汉室’的大旗,对曹魏发动大规模战争,史称诸葛亮北伐。诸葛亮这次集结的部队也不少,足有十万之众,先是派赵云、邓芝领一万军队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自己则亲帅大军攻打祁山。做好这一切的战略部署后,效果出奇的好,赵云、邓芝成功吸引了曹军主力,诸葛亮连克南安,天水以及安定三郡。就在诸葛亮正得意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违众拔谡(马谡)。也就是历史中让我们津津乐道的马谡失街亭一事。

《资治通鉴》载: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结果,马谡惨败,街亭失守。而马谡也成为了这场战争的替罪羊,直接被诸葛亮处死。在诸葛亮重用马谡把守街亭前,魏延曾向诸葛亮提出一条奇谋:子午谷奇谋。由魏延率领5000精兵奇袭长安,长安守将夏侯楙是曹操的女婿,传言此人是个怯而无谋的大废物,攻下长安简直易如反掌!然后诸葛亮从斜谷接应,可一举平定咸阳以西、甚至整个雍凉地区。

然而,此时的诸葛亮根本没有心思听魏延在那夸夸其谈,诸葛亮满脑子在想:如何将马谡扶持上来。且不说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的可行性,一旦成功的话,魏延的战功将是最大,这绝对不是诸葛亮所愿意看到的。诸葛亮现在是一门心思想要培养马谡,要不然也不会放着身经百战的魏延、吴懿不用非得让一个书呆子马谡把守重中之重的街亭了。诸葛亮当初没有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接着导致发生了一系列的失误,我们试想一下,诸葛亮当初如果用了子午谷奇谋,蜀汉的命运会被改写吗?个人认为蜀汉的命运不仅会被改写,诸葛亮甚至能够凭借此战完成‘二分天下’的梦想。

我们试想一下,诸葛亮允许魏延实施子午谷奇谋,会有很大机会成功,危险肯定会危险,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这点危险算什么?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拍案定乾坤”,魏延一旦成功,蜀汉将得到大片肥沃的土地,现如今的蜀汉并没有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况且,廖化也不像演义中那样不堪,防守是诸葛亮的强项,得到地盘后,守下来很难吗?!除了土地外,蜀汉还会得到一样‘宝贝’,那就是百姓,有了百姓才会有军队,有了百姓才会国力强盛,有了百姓才能有机会统一乱世!诸葛亮借此休养生息,不出三年,我想蜀汉今后被吞并的命运就会被改写,而诸葛亮也不至于五次北伐而无功而返了。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不是魏延欠了诸葛亮八百块钱,诸葛亮始终不同意魏延冒险,去实施子午谷奇谋。最终导致,诸葛亮几乎年年征战,蜀汉军民疲惫,损兵折将,国内经济不仅没有逼近曹魏,反而被越拉越大。如果诸葛亮知道曹真死后,由司马懿统帅大军,我想诸葛亮当初肯定会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吧,虽然冒险了点,也有可能会失去魏延这一猛将,但对于后来司马懿给予诸葛亮深深的绝望来说,最起码魏延的奇谋能够拥有一丝希望!


记录历史人生


一正一奇,事情没有发生谁也不知道结果。


酒煮红尘


要是魏延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给题主来一个否认三连,坚决和这种傻瓜计划撇清关系。

所谓的“子午谷奇谋”出自裴松之在注《三国志》时引用的《魏略》,说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认为镇守长安的夏侯楙“怯而无谋”。所以建议由自己带五千精兵,另有五千人携带粮草,出子午谷十天可到长安。夏侯楙一定会弃城而走,自己可以轻取长安。而诸葛亮率魏军主力从斜谷前来,关中可定。

《魏略》是三国时期的曹魏郎中鱼豢所撰写的一部史书。其中对于魏国的介绍比较详细,但是对于蜀汉的记载则有很大的偏差。比如在《魏略》中写到刘禅曾经被人贩子拐卖,刘备夺取汉中以后才和刘禅相逢,可谓荒诞不经。

而《魏略》里记载的“子午谷奇谋”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子午谷道路艰险,不是十天能走完的。而一旦延误了行程,走漏了消息,魏军有备,那么靠魏延的五千人马显然不可能拿下长安。而且即使魏延顺利夺取了长安,诸葛亮也成功和他会师。但是蜀军兵力有限,一旦魏国从关东抽调大军来增援,以蜀汉的实力也难以守住长安,更谈不上夺取关中了。

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时虽然也引用过《魏略》的资料,但是主要是关于魏国的记载,其他方面极少引用。而在《三国志·魏延传》中对于北伐一事的描述,仅仅是说魏延多次提出要求自己单独领兵,和诸葛亮分开行动,然后在潼关会师。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

这个方案显然和《魏略》的“子午谷奇谋”差距很大。实际上以魏延的智商也不可能提出“子午谷奇谋”这种明显不可能实行的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