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黑棗、蜜棗,棗有講究

一、大棗來源

大棗: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洗淨,曬乾。用時破開或去核。性溫,味甘,歸脾、胃、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用量6~15g。

大棗、黑棗、蜜棗,棗有講究

大棗

黑棗:新鮮大棗在棉子油、松煙水中煮熟,再用煙火燻烤而成,是新鮮大棗的炮製品。

大棗、黑棗、蜜棗,棗有講究

黑棗

蜜棗:用割棗機,把新鮮大棗周身割一次,使得容易吸糖,然後放入鍋中用白糖煮,曬乾,就成了蜜棗。

大棗、黑棗、蜜棗,棗有講究

蜜棗(乾果食品)

大棗、黑棗、蜜棗,棗有講究

蜜棗(多用於煲湯)

二、大棗、紅棗、黑棗、蜜棗有何不同?

1、大棗又稱為紅棗。黑棗、蜜棗是新鮮的大棗用不同方法加工而成。

2、每天起床吃3粒大棗,據稱長期吃用可以補血養顏益壽。

大棗藥性偏溫,“滋膩”,“橫滯”,多吃或有便秘的狀況出現。

大棗入藥煎煮前一般要求擘開去核。

溼熱內盛者、痰溼偏盛及腹部脹滿者、舌苔厚膩者忌食。

3、黑棗藥性偏涼,寒涼體質不宜多吃 。有時醫生開方時嫌大棗偏燥性不適宜患者服用,會辨證使用黑棗代替大棗。

4、蜜棗,乾果類食品,民間常用來煲湯。兩大名牌特產:廣西梧州蜜棗以清心潤肺而出名、湖北隨州金黃蜜棗被認為有補血、健胃、益肺的功效。

有時候患者嫌中藥口味偏苦,醫生會建議煎煮中藥時加一粒蜜棗。

民間煲苦瓜蜜棗湯,據稱有清熱消暑解毒功效。適合夏秋食用尤其是夏末秋初時食用,清一清長夏餘熱。食材:苦瓜300克,雪耳50克,蜜棗3粒,豬肉200克, 生薑、鹽適量。苦瓜切開去瓤切件,雪耳用清水浸泡一小時,蜜棗,豬肉切塊,薑片,加入湯鍋中,調水至適量。大火煮開10分鐘,調小火煮20分鐘,調味收火即可。

三、有關大棗經典摘錄,僅供參考:

"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本經》)

"煞烏頭毒。"(《本草經集註》)

"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澼。"(《別錄》)

"殺附子、天雄毒。"(《藥對》)

"主補津液,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小兒患秋痢,與蟲棗食,良。"(孟詵)

"潤心肺,止嗽。補五臟,治虛勞損,除腸胃癬氣。"(《日華子本草》)

"溫胃。"(《珍珠囊》)

"溫以補脾經不足,甘以緩陰血,和陰陽,調營衛,生津液。"()

"養血補肝。"(《藥品化義》)

"補中益氣,滋腎暖胃,治陰虛。"(《本草再新》)

圖文摘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