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堂堂的北宋皇帝居然还要像有些求职者一样造假“履历”?

北宋历史上第二位皇帝-赵光义。他的即位打破了中国历史上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兄终弟及制的神话。这种不太合乎常理的即位,备受后人的质疑,认为那一夜的"斧声烛影"成为赵光义一生的巨大转折,他通过一种非正常的手段成功上位,顺利的坐到了北宋王朝的头把交椅。对后人而言这场斧声烛影就像雾里看花扑朔迷离。对赵光义而言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了。在宋太宗的内心深处一直惴惴不安,他要通过持续的造假来证明他的合法性、通过不断的改革来强化自己的权威,以先营造自己早年的出生以及经历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一个堂堂的北宋皇帝居然还要像有些求职者一样造假“履历”?


赵光义一生至少用过三个名字:大宋建立之前叫赵匡义,这是他父亲赵弘殷起的名字;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他就需要避讳,改名赵光义,这是赵匡胤所赐;等他当上皇帝之后又改了叫赵炅,就像一个轮太阳和熊熊烈火合二为一,光辉明亮,照耀天下。

据史书记载: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遇到了一个神人捧着一轮太阳给她,之后不久就怀孕了。等他出生那一天出现了两个奇特的现象,《宋史-太宗本纪》:"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红光像熊熊大火一样直冲云霄,而且周围的大街小巷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这赵匡义的出生像他的哥哥赵匡胤一样,也很神奇。赵光义继承了他兄长的位子,为了证明是天生注定,在出生上也要相当,至少不能落了下风。何况兄弟俩,不只同一个父亲,还同一个母亲,相似度更要大一些了。

其实真正记载赵光义早年的事迹,《宋史》上只有三句话,

第一句: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意思是赵光义从小在孩子们中间显得特别卓立不群,跟别人都不一样,很特殊。也就是说生下来就是个做领导的潜质。(一个做皇帝的没有什么早年事迹可写,只能连和小孩子玩耍的事情写入。)

第二句:"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这是讲赵光义长得与众不同,高鼻梁,眉骨隆起,"隆准龙颜"的帝王面相。不仅是领导的料,而且是不一般的领导。

第三句:"性嗜学",就是天生地非常爱学习。为了证明这一点,《宋史》中记载了与此相关的一个事例。赵弘殷在出征淮南,攻破州县以后,财物一无所取,只是到处搜求图书,然后送给赵匡义,并鼓励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但是,仔细考察一下,这件事情的可信度似乎不高。根据其他各种史料,赵弘殷征伐淮南是在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屡屡攻破州县城池的记录无多,且在返回开封途中就因病离世了,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带回大量古籍并勉励赵匡义的事情发生。从淮南搜求图书带回开封让酷爱学习的赵匡义阅读的其实是他长兄赵匡胤而不是他们的父亲赵弘殷,发生时间是在显德四年,也就是赵弘殷离世的第二年。当时攻下淮南重镇寿州,有人向周世宗告发赵匡胤私藏好几车的金银珠宝。周世宗派人搜查,原来是几千卷的图书。如果说有人带书给赵光义也只能是赵匡胤。

端拱元年(988)在位十三年的宋太宗给自己做了一次个人总结发了一份手诏给他的儿子们。在书中提到了他自己早年的经历。(不知有意无意)太宗说:"后周显德年间,我才16岁,跟着你们的爷爷昭武皇帝出征淮南。我年轻的时候,骑马射箭也是专门练过的,这时派上了用场。多次与南唐贼军交战,百发百中,射死射伤的不计其数。你们的大爷太祖皇帝听说之后,高兴得直拍大腿。到我18岁的时候,又跟从周世宗、太祖皇帝北征,攻陷瓦桥关、瀛州、莫州等地。在这份诏书中,宋太宗对其早年的大事讲得清楚明了,后周世宗时期的两件大事南征、北伐,他都参与了,并且武艺好得没得说。

其实太宗诏书中所诉从时间上不吻合,与历史真实对不上号。

第一,宋太宗出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这在正史中记载得相当明确。他16岁的时候,是后周的显德元年(954)。这一年周世宗才刚刚即位,接着经历了高平之战,初步建立了权威,他的兄长赵匡胤也正是因为高平之战的出色表现刚刚迈出飞黄腾达的第一步。也就是说,这一年根本就没有征伐淮南的事情发生。

第二,周世宗征伐淮南是在两年后的显德三年(956),按照宋太宗的自述,赵弘殷、赵匡胤都在淮南战场上,应该是在这一次,因为就在这年,他们的父亲离世了。而这一年宋太宗已经18岁了,不是他自己说的16岁。

第三,《东都事略》中说赵弘殷在淮南战场上攻破州县以后,到处搜求图书,"归以遗太宗";而宋太宗本人却说自己正追随赵弘殷在淮南战场上拼搏。

第四,周世宗北征是在显德六年(959),这一年,宋太宗已经21岁,也不是他说的18岁。

第五,赵匡义虽然生于武将之家,骑马射箭的功夫可能是有的,但一向热爱文化的他,能否具备像他自吹的与敌交锋、百发百中无虚弦的功夫还是很值得怀疑的,这显然是夸大其辞。

试想一下,宋太宗早年值得称道的事情本来就不多,甚至连与小朋友做游戏的事情都搬出来了。如果他真的参加了后周历史上的这两件大事,一定会记得相当清楚准确,不会有那么多破绽存在,不会连一个叙事基本要素的时间都弄错。

如果说宋太宗的出生神奇是史官为了证明宋太宗天生就是当皇帝的命,是为了神化他们的领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宋太宗本人为什么也信口开河,杜撰一段并不遥远的历史呢?说到底,无非是想说明自己年轻时就武艺高强,在宋朝建立之前就立有战功、事业有成罢了。

总之,宋太宗的早年,正史记载得简单而模糊,他的自述又与历史事实矛盾,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恐怕很难彻底搞清楚了。不过,有一点可以基本确认,赵匡义的早年值得称道的事情几乎没有,他所夸耀的战功也许正是他没有的,他只不过是后周禁军将领赵弘殷的儿子、赵匡胤的弟弟罢了。幸运的是,赵匡胤取代后周,做了大宋的皇帝,作为弟弟的他,命运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低级官吏,开始走向前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