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調整頭條號“興趣認證”規則的一點建議

最近在悟空問答欄目看到一個提問“創業需要準備多少錢?”我發現這個提問時已經有了139個回答,我心中頓時有一種悲哀,我的悲哀之處在於,這麼不嚴肅,不嚴謹的問題卻引起了如此多量的回答,而且大部分還是非常優質的回答。我對問與答之間,提問者與回答者之間的不平等地位,從內心深處產生了嚴重地不平衡。

從提問者方面來說,對提問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三個:提問目的要明確,提問敘述要嚴謹,提問指向要精準。對於“創業需要準備多少錢?”這個提問,怎麼理解也達不到以上三個要求。擺地攤創業只需要幾百元;開飯店創業需要幾百萬元;雷軍第二次創業融資4100萬美元;王思聰創業他老爸一次給他5個億人民幣。從這幾個例子可以看出,什麼人創業,什麼項目創業,需要的錢根本不同。即使雷軍融資的4100萬美元,也不是一次到位,是經過多輪融資完成的。這個提問者不知是抱著什麼心態來提出問題的?如果是為自己提問,想為自己找一個真實的答案,就應該說明自己是什麼身份?要創業什麼項目?讓回答者輕鬆理解提問者的意圖,精準把握問題的內涵;如果是想代表網友提問,就更要有提問的高度,嚴謹、嚴肅和精準;如果只是為了刷流量,隨便一問,就是對回答者的不負責任,不尊重回答者的勞動。

從回答者方面來說,對於這樣一個提問態度很不嚴肅,題意模糊不清,極易引起歧義的提問,卻引來139位熱心網友的回答,這一方面說明悟空問答的熱度已經被極大的激發了出來,我們對此表示祝賀。但另一方面也預示了問與答之間,提問者與回答者之間不平等傾向。

頭條號在對創作者進行“興趣認證”時有一個剛性條件,就是“申請興趣認證後,用戶將進入為期30天的考核期。考核期內有4條與申請領域相關的優質回答,可通過考核期”。加入頭條號的創作者,哪一個不期待儘快通過“興趣認證”,儘快成為某領域優質創作者。因此,30天完成4個優質回答這個規則,使創作者由“興趣”認證變為了被迫行動,創作者們每天都是挖空心思,搜腸刮肚,甚至飢不擇食的回答問題。經濟學上最核心的理論就是供求關係,問與答之間,提問者與回答者之間也存在著這種關係,當“問”不應求時,就是“問”方市場,回答者在市場中就處於被動的地位,對“問”可選擇的餘地變小。創作者回答4個問題的煩惱,還不僅僅是回答4個問題就萬事大吉了,而是要優質回答。據瞭解要完成4個優質回答,平均要進行雙倍於4的回答創作。

悟空問答是一個很受歡迎的欄目這沒有疑問,在興趣認證時設定優質回答數量門檻也有必要。但是在出現問與答之間,提問者與回答者之間明顯不平等和不平衡時,就應該及時調整一下規則。我的建議是把30天完成4個優質回答,改為30天完成3個優質回答和1個優質提問。這樣的好處是讓問與答之間更加平衡,提問者與回答者之間地位更加平等,提問者更加有責任提高“問”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