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古文:"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白話文:"再往西六十里,是座太華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現四方形,高五千仞,寬十里,禽鳥野獸無法棲身。山中有一種蛇,名稱是肥遺,長著六隻腳和四隻翅膀,一出現就會天下大旱。"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

1.太華之山:即太華山,山名,是西嶽華山的主峰。

2.削成:指像用刀斧劈削而成。

3.仞(rèn):古代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肥[蟲遺](wèi):傳說中的一種蛇。

古人配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終於又來神獸了,這個肥遺在山海經中出現了三種形態,兩個像蛇一像鳥。先來說這個之前我說過這裡的數字是普通的倍數,如9尾就是指比普通尾巴大或者長9倍。可是這裡我覺得作者不是這個意思了,為什麼呢?因為蛇沒有腿也沒有翅膀啊!對於沒有比較的東西,數字怎麼變倍率。

我認為在文中數字:

(1) 有比較的是指大小長短的倍數。

(2) 無比較的就是增添出物體的數量。

現在來看圖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像蛇,六足四翼,一個都不差。大家可能會想,這不就是蜻蜓嘛!是的沒錯就是蜻蜓。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後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脈也稍有不同。休息時四翅展開,平放於兩側。稚蟲短粗,具直腸鰓,無尾鰓。包括蜓總科、大蜓總科、蜻總科等3總科,共11科。蜓科和蜻科最為常見,廣佈於我國各地。

蜻蜓是食肉性昆蟲。他們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

蜻蜓是一類比較原始且種類較少的昆蟲。全世界約有5000種。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大家都知道蜻蜓不大,那作者為什麼不寫是蟲呢,而是蛇呢?

我們來看,現在大家都知道蜻蜓的大小,而且圖片上也能看出蜻蜓不大。可是如果你是第一次見到蜻蜓,而且圖片上也沒有可比較大小的參照物,是不是也無法判斷大小呢?只能看的外觀來描述一下。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第一次看見這個圖上的蜘蛛的人會認為蜘蛛有多大

《九十八談》山海經西山一——太華(30)

生活在二億八千五百萬年前的巨蜻蜓,常在沼澤地上空飛行。外貌和現代的蜻蜒差不多,但體形大,翅膀展開有76釐米寬

現代:在中美洲有一種非常大的蜻蜓,有人測得它其翅展距離有19.1釐米,體長有12釐米,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蜻蜓之王。

見則天下大旱——更具蜻蜓的習性,一般在溪水邊多,大旱了才是到處飛的。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