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次感冒,它是嬰幼兒健康的第二大敵人!

小編問問大家,養孩子的頭號敵人是誰?

感冒~

那這第二號敵人呢?

……

小編告訴大家吧,是中耳炎。

中耳炎為嬰幼兒常見呼吸道感染之一,臨床上發病率僅次於感冒,也是感冒後最常見的併發症。

最新調查顯示,62%的寶寶曾在1歲以內患過急性中耳炎,3歲以內的比例竟達到了83%。

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普及普及中耳炎的相關知識~

一、什麼情況“高度懷疑”寶寶中耳炎?


1. 不會說話的寶寶

  • 寶寶有抓耳朵、拽耳朵、蹭耳朵或揉耳朵的動作,並伴有哭鬧發熱
    拒絕吃奶等現象。


  • 見到膿性黏液分泌物流出耳外。(中耳炎伴鼓膜穿孔可能出現)


補充一點:

這裡面要跟大家補充的一點是,很多嬰兒都有揪耳朵、摳耳朵、拍頭等習慣,家長會誤以為是中耳炎所致,實際上這樣的動作多是兩側內耳發育不均衡所致。孩子如果真是中耳炎,會有哭鬧、發熱等現象。

2. 會說話的寶寶

  • 大叫耳朵疼。會說話的寶寶可能會直接表達耳朵疼,一碰他耳朵,可能會哇哇直叫。
  • 聽力障礙。孩子可能會總要求你把電視、音響等聲音開大點。(不過這種情況也可能與耳屎有關)
僅次感冒,它是嬰幼兒健康的第二大敵人!


二、什麼原因會導致中耳炎?


1.感冒後併發中耳炎

前面說過,中耳炎是感冒後最常見的併發症。所以很多中耳炎是出現在感冒之後的。

原理:人的耳部與鼻咽部是通過咽鼓管相連的,嬰幼兒的咽鼓管短、寬、平,與中耳相通,鼻咽部發生了病毒或細菌感染,就容易通過咽鼓管感染到中耳

2.洗澡、游泳不注意

在洗澡、游泳時難免造成孩子耳廓部著水,水是否能夠

進到外耳道深部,與護理的方法有關。

正確處理方法:使用鬆軟的棉球置於外耳道數分鐘,可將耳廓、外耳道的水吸到棉球。

錯誤處理方法:使用棉籤清理有可能將一些水引入外耳道深部。

異常:如果發現液體由外耳道深部流出,而且帶有異味,儘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排除中耳炎。

注意:洗澡、游泳時也應避免將水嚥進嘴裡,以免水通過鼻咽部進入中耳造成中耳炎。

3.仰臥吃奶,嗆奶

嬰幼兒仰臥位吃奶,奶汁可能通過咽鼓管(鼻咽與耳相連處)嗆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建議:媽媽們坐位給寶寶餵奶,把寶寶抱起呈斜位吃奶。

4.擤鼻涕方法不正確

很多人擤鼻涕都是兩手指捏住鼻子,用力將鼻涕擤出。這種方法不僅不利於鼻涕擤出來,還可能迫使鼻涕向鼻後流至中耳內,誘發中耳炎。

5.倒吸鼻涕

(關於第5點和第4點相關的正確擤鼻涕的方法,科長在前面的文章中有具體講,科長在這裡不贅述了,不清楚的寶爸媽可以查閱11月28日文章《鼻涕:清、白、黃、綠……終於弄明白病情了!》)

僅次感冒,它是嬰幼兒健康的第二大敵人!


三、懷疑孩子有中耳炎,應怎麼辦?


1.耳溫測量

家長在家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孩子耳內狀況,所以耳溫測量可成為判斷嬰幼兒是否患有中耳炎的簡易方法。

方法:同樣的體溫計,同樣的手法,分別測量雙側耳溫,如果相差 0.5℃以上,應該考慮溫度偏高側出現中耳炎。溫度高的一側往往就是感染側。

2.就醫:兒童耳鼻喉科

如懷疑患有中耳炎,家長最好帶孩子去看兒童耳鼻喉科

,進行詳盡的檢查。

目前,醫院的兒內科醫生沒有耳鏡,無法進行局部檢查。

3.治療

若診斷為中耳炎,醫生會根據情況給予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或通過其他途徑應用抗生素。(急性中耳炎多為細菌感染

使用抗生素時要嚴格遵照醫囑,即使耳朵不疼了,也要按規定天數服藥,否則,感染易復發,耳朵可能再度疼痛。

在完成抗生素治療後,應該找醫生複診。

附:使用滴耳液的方法

① 讓孩子將頭歪向一邊或側臥床上,將耳廓向下和向後拉伸以打開耳道。

② 按醫生指定的滴數,將藥液滴進耳內,並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 3~5 次,幫助藥液流入耳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