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穿越到三国时期,你该如何去攻城略地,如何去统一三国呢?

中国杨三少


这个问题不仅范围广,内容涉及也多,都可以写篇论文或者小说了。

根据看过的历史文献和小说来谈谈自己的思路。其实很多小说都有穿越后投靠谁、如何发展势力、攻城掠地统一三国的思路。我原来也考虑过如果穿越,到底怎么干?下面汇总下,再找点资料。

1记清版图。每个时期版本不同,我拿公元190年为例,主要这年比较开始战乱了。《三国志》记载,这年由于董卓垄断朝政,各地诸侯豪杰纷纷起兵讨伐,董卓不敌火烧洛阳西迁长安。记版本主要是为了投靠谁做准备的,要是穿越到具体某州县到还好,就怕不受控,随意穿越的。等你问清楚哪一州县,比如,你到了广陵,明摆张超在这,可你想去川府之地投靠刘焉,这么远的距离不好操作啊。

虽然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基本被镇压里,但那时匪盗四起,你要是绝世武功还好,千里单行投你的心中明主,要是你走谋士型,不是半途被杀,就是被劫掠上山落草为寇了。所以记版本是为了记得当时每个区域的掌权者,就近投靠。

2记人物背景。穿越过去弄清楚地域后,还要弄清自己身份,要么地主贵族、要么庶人或奴仆。那个时候地主阶级分世族地主和寒族地主两类,世族大家不用说,比如袁绍、袁术一族,门生故吏遍天下,早期发展势力必然有所依仗,前提摆平家族内部夺权之人。寒族地主多是大商贾大宦官,比如曹氏一族,属于宦官集团,一样也有所依仗,但寒族与世族之间矛盾,因为东汉的“岁举孝廉”已经很难保证实施,察举制也成了世家大族的保护伞,无法选拔到世家以为的人才。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韩馥由于颍川人士,一直打压冀州集团,《后汉书》写馥将麴义反叛,《三国志》写田丰、审配为首的冀州集团对冀州危机冷眼旁观,可见世家与寒族之家的争斗,还有大族内部集团的隔阂。这里列几个大家族,方便大家以后穿越用,袁氏(四世三公)、荀氏(颍川)、习氏(襄阳)、钟氏(颍川)、曹氏(曹操)、夏侯氏(谯郡)、诸葛氏(琅琊)、陆氏(江东望族)、卢氏卢植那个(范阳)、崔氏(清河),还有吴郡、会稽四姓等等。

庶民,草芥一般,《后汉书》永初二年(汉安帝),连年遭受水旱灾,庶民多饥困,洛城傍客死骸骨凡万余人。汉安帝就这样,汉灵帝时就更别说了,庶民要吃饱饭,再想办法投靠,加上没有财力支撑,起初发展困难加倍。奴仆,有发展的机遇,史料这块没看到什么,只能举个《三国演义》的例子,尹大目,曹氏家奴,当上了殿中校尉,按这样看能发展起来才有可能走上历史舞台。所以记人物背景,主要为了少走弯路,别庶民出身投靠世族,就算有才能,别人也不定正眼瞧你。

3记历史大事。时势造英雄,有了大事件发生时,越有显示才能的机会,所以记住重要事件,一是为了及时赶到,越上历史舞台,二是为了趋利避开,因为穿越前期没有实力时,是没有太大的可能性改变历史的走向。再列几个大事,190董卓之乱,192刘表孙坚之战、董卓被诛,194兖州之战,197宛城之战,200官渡之战,太多了,大家还是翻编年史吧。

4拉拢关键人才。一个人的能力始终有限,就算记得历史大势,也不可能文武双全、各项能力值100,所以必须要拉拢更多人才,来把控每个发展环节和每场战役攻伐的细微之处。人才不用说了,史上那么多名人,但凡出名的都是有点能力,起码不是兵丁甲、路人乙,只需知人善任,而且每拉一个名人,就是削弱未来的对手、壮大自己。打谁?等手下的谋士出主意吧,特别穿越后一段时间,走向就可能变了,再说打仗、发展势力这事还是要靠临场应变,审时度势。举个例子,马钧,虽然不是出名的文臣武将,但他的机械制造有水平,弄点发展农田水利的器具,攻城掠地的投石、弩车什么的,绝对是有大用的。

5政策的制定。说到政策,到底是封建社会,别一去用现在思维的政治经济制度去改造过去,凡事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特别是大量文臣武将招到手里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家族背景或个人想法。

以上,就是我的思路,另外注意锻炼身体,健康才有称霸的本钱,祝大家穿越愉快。


史海钩沉者小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壶浊酒喜相逢,多少笑谈中,几度夕阳红。

——明·罗贯中

前言

一统天下,建立丰功伟业,是多少热血男儿的梦想!只是岁月蹉跎,可怜头发丢,只能感慨盛年不重来。

如果我能回到三国,一不想去打仗,二不想投靠谁当官,三不想玩弄权术,想我只是想看看三国旖旎的人文风景!

打卡胜点一:卧龙岗的诸葛草庐

诸葛草庐

到了三国,我才不管刘备、曹操、孙权怎样争权夺利。你有你打,我有我的潇洒。

古人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我首先到卧龙岗看看我们的诸葛亮先生的草庐。卧龙岗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想想都能流口水。

卧龙岗

当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得就是洒逸。这次我站在卧龙岗,抬头望青山,聆听诸葛圣言,还管什么天下霸权!

打卡胜点二:蜀国风光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物衣冠堂皇。来了三国,不去四川蜀国逛逛,怎么行?

蜀国风光

有好山有好水,才能孕育人才。回归自然,远离大城市的烦嚣,那是怎样一个爽呢?

刘备为了当皇帝想得焦头烂额,却看不到人间的美景,岂不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一挂银川胜过人间无数

打卡胜点三:洛阳牡丹

曹丕篡位后,大兴土木重建洛阳。虽然我身在曹营心在汉,风光还是要看的。

一朵牡丹甲天下

洛阳牡丹甲天下,到了洛阳不看牡丹,那就是白来了。曹魏政权财大气粗,我不带够钱来,很难活下去的。

还是不要待在洛阳市区,郊区省钱一点。

气吞山河,指点江山

看来山上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让你自己有了当王的感觉。

到了洛阳,剩下的肯定是去东吴。只是带钱不多,沿途过关缴税,住宿投店,吃喝玩乐,早就把钱花得差不多了。东吴只能下次再说吧。

后记

三国英雄争霸,就算你知道了结局,也没有你的舞台。

你不是练武出身,不能当武将。你不会文言文,你当不了官。

不如带一笔钱,看看风景吧。


我的17号书桌


如果让你穿越到三国时期,你该如何去攻城略地,如何去统一三国呢?



我有3方面的准备工作需要做:

一、健康保障

1、找权威老中医,请教他几种常见病,比如:感冒、胃痛、抑制冠状病毒的这些方子,都挺好。目的只有一个,打败常见的伤寒、消化不良、消炎、防瘟疫的方法。别还没活过三集就挂了,那就长使英雄泪满巾了。

2、多咨询几位老中医,让他们帮着挑几本现代中医理论最成熟的著作,一定要实操性强,比如,就地取材,理论易上手等《本草纲目》、《汤头歌》啥了。

3、别对自己学医的效果太乐观,可能到那不定啥样子呢,想找药草,就要穿过虎狼出没地带,想想都害怕。所以,一定要有备选方案,利用专业压缩技术,把头孢、快克、云南白药用密封塑料带,塑料盒子放好,这个大概能背上20斤,不要万不得已,尽量省着点吃,省着点用。想谁,靠着这几十近的头孢、快克,你能活过大多数人。尽力活吧。

二、技术学习

1、冶铁工艺一定要学会,再搞几本成熟易上手的指导书籍,别怕沉,我背得动,这些书至少要八九本以上。

还学什么?除类学炼钢,反正有宝典,没事多捣鼓一些呗。

现在能想到的,这几种可以多弄点,比如铅,一定要弄。

为啥?嘿嘿,你猜?我会想办法,比如,可以开一个作坊,把名声打出去,用铅制作各种食用餐具,而且,控制好量,做成限量版的爱马仕马那样子,让袁绍、刘备这些做了上层的牛人,都用。你懂的,后果不用我多说了,他们估计不出十年就会挂。是不是太阴了。

就是这样一个思路,有了先进的冶炼技术,一定要封锁。

然后,在防线上,制定全金属堡垒,合金战船,孙权估计得跪了。当然,这些秘密武器一定要保密。不到一切就绪,绝不能泄露。

2、物理机械力学等方面

轮滑、杠杆等普通力学原理还是懂的,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大工程,还是可以的。比如,关羽的水淹七军,他淹得就不专业。虽然这很缺德,能不用就不用。

如果他知道,水位越高势能越大,估计,累死难死,他也会让水再涨得高一点。

用现代物理力学制作超级弓箭,超级攻城器械,秒杀三国时代不在话下。

3、技术方面的书籍

铁、钢、铅、铝、玻璃冶炼技术。为啥要学习玻璃冶炼,一来因为它好制造,二来,要用来制作放大镜,因为我会挑选最主要的书籍,都挑两本,比如钢铁冶炼,一本纸质书,一本微缩图书,我只需要带上专门的放大镜,就行。这样,对于不太重要,但很有必要的书籍,就能带更多了。有了玻璃制造技术,放大镜碎了,还可以自制嘛。当然,微缩图书不要字太小,万一做技术不到家,就看不到了。

《梦溪笔谈》,为啥带这本书?因为它接地气,简单易学,而且,技术在古代算是比较先进的技术了,毕竟是在宋代产生的。这两个原因,一定要带上它。

动物优生优育,植物杂交,简单易学的,来几本。

至于,火药就别学了,万一被对手学去,把自己给炸了,那还了得。

在无法引进境外优质种马之前,做到国内第一就行,骑兵要猛。再配上铝制超级战甲、符合现代力学原理的弓箭、投石器。

这些技术,一定要与自身实力相配,逐渐投入使用。比如,你手只有几千人,你就制造超级武器,那被别人几万人一包围,全军覆没。慢慢投入使用,等队伍壮大了,再逐渐投入新技术。

到了灭国战,再投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如,超级投石机,超大钢板巨轮,往石头城边一停,孙权不跪?

打灭吴国,就好办了。北上伐魏,我有铁制、侣制大型攻城器械,手摇式起重机,把包得严严实实的类似电梯样式的小铁笼吊到城楼上,然后,里面的人迅速打开,冲出来。

另外,地上的城门也不够全铁制的撞门的铁家伙不停撞击,再结实的城门也给你撞坏。还有特制弓弩,等城门一开,立即万箭齐发。谁能挡得住?而我军,都穿上合金铝盔甲,包得既严实,还坚硬。

直接平推而上,曹操还能坐得住吗?

郭嘉估计会来向我投降,然后给我南策“公有十胜,曹贼有十败”。我点头颔首,奉孝所言极是。

三、文化教育

四大名著不用说,都要带上,还有《易经》及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的智慧》。

《易经》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绝不是吹的。因为,我们身边所有的一切科目,社会民生之类的,都能在易经中找到原型。你说厉害不厉害?

带《易经》的目的是,我要重组我治下的一切架构,既然听不懂他们说的话,那咱就把臣民们说的话作为地方语言,把现代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双线并行,等我学会这种语言,再研究用哪种语言通行。

这里的大原则是:我去了,当皇帝了,得让他们听我的,而非完全听他们的。

带这几本书,易经帮我制定较合理的大框架,四大名著让天下士子抄出来,用我自己制的雕版版印出来,发给天下。学学如何做人做事,兴办学校,努力搞好教化。


遂,三国一统,且得到较好的教化。

因为我定国号大牛

治下臣民都喜欢吹,因此,被后世尊称“吹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