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史系列:亂翻天的王位爭奪(實在是不知道起啥名字)

到此時,整個英格蘭的王族包括兩支,一個是盎格魯-薩克遜血系,一個是丹麥血系。丹麥人在英格蘭當道,盎格魯-薩克遜的王族都哪去了呢?讓我們回顧上一篇,不是有個英國國王屠殺大量的丹麥人,引發了丹麥王八字鬍的大報復嗎?這個英國國王在被丹麥人進攻時,為了抵抗侵略,曾經向諾曼底公國求救。說一下諾曼底公國吧,挪威人羅洛在塞納河下游成立的小國家,雖然佔了法國的土地,但是高盧人還拿他們沒辦法,只好由著他最後成為法國一個大諸侯國。1002年,英王為了抗擊八字鬍,迎娶了諾曼底公國的公主埃瑪,而這位公主在英格蘭的歷史上的地位可是相當超級的!

埃瑪跟第一個老公——英格蘭國王生了兩個孩子,這兩個英國王子後來為躲避兵亂到諾曼底藏身。埃瑪做了寡婦沒多久,克努特大帝成為英王,居然迎娶了這位前王后;埃瑪又恪盡職守地為克努特生了個兒子。克努特死後,英格蘭的王位人選就非常混亂了。克努特有兩個兒子,前妻生的哈羅德和埃瑪生的哈德,接班的方式是,哈羅德接過英國王位,而哈德則到丹麥去做國王。作為丹麥血系的英王,哈羅德在英格蘭需要獲得很多支持才能登基,好在他有個很好的幫手,戈德溫伯爵,他在當時的英格蘭朝堂大權在握,在他的操作下,丹麥人繼續統治英格蘭。可惜的是,不論是哈羅德還是哈德都是短命鬼,很快,戈德溫就發現,丹麥王系已經沒有兒子可以做英王了,既然丹麥系沒有選擇了,機會自然就回到盎格魯王族。克努特剛死的時候,流亡在諾曼底的大王子曾經回國圖謀大位,結果是被戈德溫伯爵殺掉。最後只剩下小王子愛德華這個王系獨苗,既然戈德溫自己不能篡位登基,那就只好擁立愛德華成為英國國王。大家理一下人物關係啊,也就是說埃瑪公主一輩子嫁過兩個英國國王,還生出來兩個英國國王,所以這個女人是大英歷史上的第一國母,而且改寫了英國曆史。

愛德華王子從小就流亡諾曼底,在法國區成長受教育,除了血統,他對英格蘭應該沒什麼特別的親近之情,是個標準法國人,命運稀裡糊塗地將他推上英國王位,他主觀上肯定是信任來自諾曼底的親信,這樣一來,戈德溫伯爵在英國的權勢就大受影響了,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伯爵趕緊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愛德華,想以國丈的身份繼續掌權。

新的英國國王斯文安靜,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他當家後馬上就開始建教堂。在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拔地而起,愛德華王將王宮也搬到這裡,從此這個又叫“西敏寺”的地方成為英國皇室的中心和象徵。雖然是個基督徒,愛德華心裡也並沒有充滿寬容,戈德溫伯爵殺了自己的哥哥,而且他帶來的諾曼底親信也有除掉伯爵的政治需要,所以此時的英格蘭,最激烈熱鬧的事件就是愛德華和戈德溫的君臣爭鬥。

英國史系列:亂翻天的王位爭奪(實在是不知道起啥名字)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不幸的是,愛德華及其幕僚窮盡所有的才智,也沒有把戈德溫扳倒,更糟的是,戈德溫還有個英雄的兒子在成長。戈德溫死後,他兒子哈羅德承襲了伯爵之位,家族勢力更大,正逢威爾士族攻打英格蘭,愛德華束手無策之際,完全是靠哈羅德帶兵打退外敵,保護了國土安全。所以當愛德華一步步將英格蘭帶向法國時,英格蘭老百姓對哈羅德的支持率節節攀升,都希望他能夠主持大局,維持盎格魯-薩克遜族的正統,也維持英格蘭相對於歐洲大陸的獨特和個性。

愛德華也是個無壽的,國王之位還沒坐熱就死了,鑑於王子年幼,英格蘭的“賢人會議”和百姓趕緊擁戴哈羅德伯爵登上了王位,所以他是哈羅德二世。雖然哈羅德二世不負眾望,在英王的位置上鞠躬盡瘁小心謹慎,深受上下好評,可是他之前的王位混亂,總會留下一些禍端,慢慢發展成大麻煩。

前面說到諾曼底公國已經參與到英格蘭的政治事務,想讓他們完全不插手就不可能了。1028年,諾曼底公國第四位公爵威廉出世了,這是個私生子,他的母親是被他父親強搶來的農村姑娘,露水姻緣的產物,所以整個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壓力和輕視,事實證明,上帝很公平,小時候受的苦,長大一般都會給點交代。作為獨子,威廉7歲頂住重重壓力接位成為諾曼底公爵,15歲成為騎士,在平息自己的屬地內貴族叛亂時,初露鋒芒。長大後的威廉更是彪悍異常,甚至公然跟法王叫板,威風八面,權勢煊天。不過這樣的小孩心理上肯定是有點問題的,對威廉來說,自己卑微的私生子出身是心頭大忌,傳說在打仗中,如果對手叫他“私生子”,那對方得到的結果肯定是慘死兼屠城。

按輩分,威廉的爸爸是埃瑪王后的哥哥,所以,英王愛德華就是威廉的表哥,從小一塊長大,開襠褲級的發小。愛德華死後,一聽說是哈羅德伯爵成為新的英王,威廉立刻就不幹了,據威廉自己說,愛德華國王曾經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跟他許諾,萬一自己有個好歹,威廉就接班成為新的英格蘭之主。英格蘭人好不容易把一個法國英王等死了,怎麼可能再接受另一個法國式的英王呢?所以對於威廉在海對面的吶喊,基本是沒人理會他的。於是又有錢又有兵的威廉決定,打過海去,把自己的王位搶回來。

威廉實力不弱,還娶了個很有嫁妝的老婆,可他畢竟只是個諸侯國王,雖然用各種方法集結了800多艘戰艦,可用來攻打英格蘭這麼大的國家,畢竟還是有些可笑的。不過後來威廉的故事告訴我們,有的時候,有些人的運氣會好得邪門。

話說威廉的戰隊在港口準備出發,英格蘭這邊不敢怠慢,哈羅德國王也算是有戰鬥經驗的,很快就在南部沿海設下道道防線,單等威廉過來以卵擊石。哈羅德在英格蘭南部靜候威廉,結果這傢伙說話不算數,哈羅德等了好幾天,這幫法國人總是不出發,急得英國人直跳腳。沒有等到法國人,可等到其他的敵人了。

歐洲中世紀的歷史很容易讓人暈,因為正是國家形成的時期,滿地都是國王和王子,只要有幢小城堡就敢到童話故事裡誘騙公主,當然公主也數量頗多,珍貴程度自然也不高。這段時間咱國家是北宋時期。

在歐洲,重要的打仗事件都是國王親自帶隊的。威廉公爵自稱有英王的繼位權,他也並不是完全胡說。話說哈羅德做國王之前有一次海上遇險被一個法國伯爵救了,這法國伯爵不地道,當他知道哈羅德的身份後,直接將他當做肉票向戈德溫家族要求鉅額贖金,後來威廉公爵行俠仗義把哈羅德解救出來,可是這次解救的條件更刻薄,他要求哈羅德答應將來如果取得英王之位,要無條件讓給威廉。當時的確是白紙黑字簽過協議,不過在那種情況下的條約,多半是按著頭被逼就範,哈羅德一旦獲得自由,肯定不認賬,所以兩邊就預備拿刀劍解決合同糾紛。

新的英格蘭王哈羅德聽說諾曼底公爵預備打過海來找麻煩,趕緊親自在南方設防,萬事俱備,只欠威廉,可這小子叫囂了好幾天,艦隊在港口裡就是不出來,讓對手非常著急。其實威廉公爵更著急,他士氣高漲地準備跨海打仗,可從他出門那天開始海上就刮西北風,他的船也沒有核動力,就是靠風吹過海去,天公不作美,威廉也只好天天在岸邊感嘆運氣。這一陣西北風,足足颳了四十多天。威廉不知道,這陣他天天詛咒的西北風比咱家三國時火燒赤壁那一陣東風值錢多了。

海上刮西北風期間,風乾物燥的,英王的後院也起火了!哈羅德不是戈德溫唯一的兒子,他還有幾個兄弟,對於哈羅德成為英王的事,都有不服。於是各施本事給自己兄弟找麻煩,這幫人並不知道“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這個道理,不僅不一致對外,還將“外侮”引進來。先被引來的這位是當時的挪威國王哈達爾,克努特大帝的一個後代,說起來也是王室血系,如果按血統來算,他成為英王似乎要比哈羅德更名正言順一些。哈達爾王與哈羅德的兄弟裡應外合,很快就在英格蘭北部取得了優勢,並節節進逼,順利攻下了重鎮約克。哈羅德這下著急了,威廉還在海對面,可挪威人已經到眼前了,簡單權衡一下後,哈羅德趕緊調大軍北上,阻擋挪威軍隊去了。

英勇的英格蘭軍隊在斯坦福大橋跟挪威人決戰,並取得勝利,還當場幹掉了挪威國王。可是就在對挪威人的戰鬥中,海上的風向突然變了,非常詭異,諾曼人、挪威人和老天爺似乎是聯手設局,要置哈羅德國王於死地。聽說威廉的艦隊已經登陸的消息,哈羅德完全顧不上休整遠征且連續作戰的軍隊,這幫人只能發揚跑馬拉松的精神即刻掉頭向南,阻擋諾曼人。

威廉此時絕對不再埋怨上帝了,他無驚無險地登上了英格蘭的土地,估計是因為有點暈船,威廉一落地就摔了個“老太太鑽被窩”,樣子很狼狽,不過他反應很快,馬上撲在地上,動情地說:“上帝已經將英格蘭賜與我了!”英格蘭的土地也不辜負他,幾乎沒有抵抗,威廉大軍輕鬆地向倫敦挺進,在離倫敦60英里的黑斯廷斯,諾曼軍隊列好戰陣,等待哈羅德大軍遠來。

這場英國乃至歐洲歷史上的重要戰役就是“黑斯廷斯之戰”,算得上是英國的立國之戰。哈羅德的正規軍隊只是在倫敦進行短暫整編,很多士兵都是臨時徵召的農民,當時英軍是步兵,威廉帶領的是騎兵,哈羅德設計的戰法是所有的士兵舉起盾牌組成銅牆鐵壁,讓威廉的精銳騎兵無孔而入。一次次進攻無效後,威廉軍隊中開始出現潰逃的跡象,因為哈羅德軍隊的很多士兵是臨時工,相當於民兵,沒有經驗,也沒有紀律,看到對手示弱,自然是丟掉盾牌就衝上去追殺,結果固若金湯的盾牌陣出現缺口,威廉的騎兵掉頭回來時,輕鬆就衝破了英軍的戰陣。哈羅德跟自己的侍衛隊一起參加最後的白刃戰,最後被箭射穿了眼睛(三國的夏侯惇也被射中眼睛,不過他把眼珠子拔出來吃掉了,哈羅德作為一個英王不會這麼變態的),和自己的兄弟一起慘烈戰死,金色的龍旗染滿鮮血!

這是1066年,諾曼底公爵安葬了哈羅德的屍體後,整個英格蘭大地向威廉打開了懷抱。兵臨倫敦城下時,威廉覺得如果強硬攻城自己不見得能輕易成功,所以他非常聰明地選擇向英格蘭的賢人會議妥協,答應對方保全盎格魯-薩克遜的傳統,倫敦此時已經無人可以領導抵抗諾曼人,在無奈之下,只好接受威廉公爵成為英王,聖誕節那天,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開創了英國曆史上的諾曼王朝。順便說一句,威廉在攻打英格蘭之前,已經取得了羅馬教廷的大力支持。歐洲的王都有自己的綽號,威廉的名號最威風,史稱“征服者”。

英國史系列:亂翻天的王位爭奪(實在是不知道起啥名字)

征服者威廉一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