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明知工作不好找,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想辭職?

多維界


因為疫情的影響,有部分門店,企業關門歇業,導致部分人失業待崗。有的企業雖然已恢復正常生產,但訂單減少,也是舉步維艱。疫情期間增加很多失業人員工作不好找,有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值得慶幸,但還是有許多人想辭職。辭職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錢少,活多,身累,心累。

有的企業雖然恢復正常生產,但是訂單減少,甚至沒有訂單,企業以盈利為目的,在這種形勢下,老闆會變相的裁人,不長薪增加工作量,訂單少,上班薪水少的可憐,因為疫情物價都漲了,那點工資根本撐不起全部生活開支,想另劈溪路。所以疫情期間明知工作不好找,還是有好多人想辭職。


紫薇


復工後,能頻繁聽到單位裁員、縮減招聘等消息。在往年被視為“金三銀四”的三四月招聘季,今年的招工單位卻寥寥,工作不好找成了共識,但確實也有不少人讓人詫異堅決地走在辭職路上。


1、疫情下單位效益變差,收入驟減員工被動另尋出路。

為應對疫情影響後萎靡的經濟市場,很多單位節省開支,降低勞動用工成本,員工也成了第一波直接受損者。

單位取消獎金/福利,給員工降薪,甚至放無薪假,都直接影響到職工的待遇收入。但生活成本不減,想要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就必須另找出路,跳槽或換行。


2、疫情催生了一些新興朝氣行業,員工主動跳槽

每個時期都有一些適應當期時代而生的朝氣行業,比如2003年非典期間造就了淘寶和阿里巴巴。而這次疫情也隱藏著商機,會促成一些行業的壯大。

有一些職場嗅覺靈敏的員工,主動辭職去尋求新的個人發展春天。

而且自身實力強大的人,相對一般平常資質的員工,都會有更多的好機會,到哪裡都能混口飯吃,不用在乎這是否招工的寒冬期。


3、疫情對大家改變的思維方式

年初疫情嚴重期間,大家都在家休了一個長長的寒假,很多人自工作後多年都沒有再休過這麼長時間的假期。大家看多了疫情造成的悲歡離合,在對疫情擴散的擔心恐慌中,利用充足的休假時間陪伴家人,用心生活。

也許通過這次休假,有些人的心態改變了,不再認為工作掙錢至上,外出打工的人會想回到老家工作,多點時間陪陪家人;平時工作太忙太累的,希望換個清閒點的崗位,努力讓工作與生活平衡。


最後想說,不管你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辭職,現在畢竟存在在工作難找的事實。希望大家謹慎辭職,為了自己不斷檔,最好能“騎驢找馬”,這也是保護自己不失業的最簡單做法了。


職職小愛


人的需求是有多方面的。除了生存的需要,還有自我價值的實現。

現在工作不好找,很多小企業面臨倒閉情況,一個朋友在年前被通知延期上班,從1個月到2個月,到最後老闆通知不用來了,結算了工資。在這種大的背景之下,常理說,有工作的人,應該更珍惜工作才是。

可是實際中,還是會有人想要辭職,這說明他們的內心需求並沒有在工作中得到滿足。

不滿現狀的原因可以分為:

1.相信自己的能力,對待遇不滿。

2.工作內容單調,看不到未來發展的空間。

3.企業人際關係複雜,受到領導打壓或同事排擠。

4.就是,有點懶(^^)。


如果要給出建議的話,首先要理性思考,不要輕易辭職。然後如果決定好了,那就努力找新的工作吧。


在下閒時翻書君,歡迎關注。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