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完成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计划——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湖南省长沙市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老长沙独特的韵味。作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长沙市从2016年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的社区提质提档集中行动,以完善社区基础配套、提升社区环境品质、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夯实社区基层组织、创新社区现代治理等为重点,着力打造功能完善、服务一流、群众满意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三年来,长沙市以市级统筹、区县主责、街道主抓的责任体系,投入110.37亿元各级财政资金,剔除即将要拆迁的社区等4类社区,对全市641个社区进行全面摸排核查,将符合提质改造条件的509个社区纳入计划。目前已全面完成任务,并评选出203个示范社区、203个先进社区、103个达标社区。2018年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此项工作知晓率达到97.87%,满意率达到92.82%,真正实现了让幸福感在居民家门口升级。

湖南长沙市完成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计划——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桐荫里社区改造前

湖南长沙市完成社区提质提档三年计划——让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桐荫里社区改造后

芙蓉区韭菜园街道桐荫里社区是个典型的城中心老旧社区,曾经狭窄的路面、拥挤的环境、逼仄的空间,用社区老党员王孟光的话说就是“抬头就是房、伸手就是墙”。因为紧邻五一路、韶山路等繁华路段,桐荫里社区违建之处众多,王孟光的老王杂货铺也在其中。老王杂货铺开了25年,对王孟光来说,这已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他的一种生活习惯和心理寄托。

王孟光坦言,尽管心中有诸多不舍,但一想到社区提质提档行动的美好蓝图,他还是下定决心主动拆、带头拆。在王孟光等党员的影响和带领下,社区居民纷纷响应,短短3个月时间,社区拆除84处违建、5处围墙,释放2500多平方米空间,增设70个停车位,整治绿化1500平方米。

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原为二十三冶公司的职工生活区,2005年企业破产改制后,社区环境越来越差,楼外私搭乱建,道路破损;楼内设施陈旧,潮湿阴暗,让居民怨声载道。转机出现在2017年,井巷社区被纳入长沙市社区提质提档的改造范围。然而消息一出,质疑扑面而来,“政府出这么多钱,社区会不会真正用到改造上啊”“会不会到时候就是搞点形象工程应付交差”。

为消除大家的顾虑,井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岳林决定把决策权交给居民,让大家自己当家做主。岳林说:“老旧小区的配套建设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只有真正的日常使用者才有最大发言权,也唯有认真听取他们的声音,这项民生实事才能落到实处。”

社区提质提档项目指挥部组建了5个入户工作小组,按照亮出一张名片、发放一张宣传折页、送达一份告知书、开展一次谈话、做好一次记录、取得一户支持的“入户六步走”工作方法,逐户上门征集居民对此次社区提质改造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三轮入户工作,一张汇集全体居民智慧的“改造清单”终于敲定,最终确定了楼栋立面改造、绿化提质、设施完善、拆除违建等5个改造重点板块,并第一时间进行了公示,获得了绝大多数居民的同意。

岳林表示,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从项目招标、策划设计到施工进场,社区都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定期公示等方式,让群众担任监督员和评委,实现全程参与。在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30年的老旧社区迎来了新生,干净的景观道、修葺一新的房屋,米色红色的外墙相映成趣,已然成为了“网红社区”。

三年间,长沙市有近9万名“四类”党员报到,59个楼宇、84个商圈、658个小区建立起党支部,共改造整理地下管道815公里、空中管线1179余公里,拆除违法建筑68.6万平方米,铺设整修路面445万平方米。除了桐荫里社区、井巷社区,还有岳麓区望月湖街道岳龙社区解决居民停车难,开福区伍家岭街道紫荆园社区深度引导群众垃圾分类,望城区高塘岭街道雷锋路社区积极践行雷锋精神,长沙县星沙街道用心打造城市客厅、城市书房等惠民项目,都是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实际体现。

陈虹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