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廁所,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備之物。然而關於廁所的稱呼,

卻是五花八門。有的地方叫做“茅房”、“茅斯”,或者“窖”; 說的好聽一點的叫做洗手間或者盥洗室。而就連上廁所也是一門學問,古代叫做更衣,後來叫“解手”; 到了現代社會,又安了方便、出恭、上洗手間等等稱呼。更有趣的是,一些西方國家把上廁所說成是“摘花”; 位居東亞的日本男人,他們在野外方便時則稱之為“打獵”。自古以來廁所就是存在的,不過不同時期的廁所又大不一樣。古代的廁所長啥樣,你知道嗎?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在很久之前的上古時代,此時的廁所就是一個大“坑”。先祖們在茅屋外挖一個土坑,如廁之時,就地取用。後來為了“雅觀”或是為了安全,古人們在糞坑上搭建一些茅草,構成一個小屋。在露天風大時,這樣才不至於把人吹進糞坑。

上廁所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得時時注意安全。如果你一不小心掉進坑裡,即便不被摔死也會被淹死。這在歷史上可是有史實為證,真人真事!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左傳. 成公十年》記載:“晉景公如廁,陷而卒”。

不錯 春秋時的晉景公,就是上廁時掉進糞坑淹死的。堂堂一國之君主,居然溺死在廁所,真是令人笑掉大牙!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到了漢朝時期廁所已經被安排在固定的位置了。大多數百姓家裡,廁所一般建在宅院的後方,其上面是廁所,下面為豬圈。這樣做的好處便是,人們排洩出來的糞便,可以直接掉進豬圈裡當作豬的食物。古人把這種廁所叫作“圂”(hun)或 “圂廁”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漢代茅廁

這種“人畜”合一的佈置,可以說是純天然、無汙染。不過豬吃了人類的大便,會不會長寄生蟲,這一點不知古人們想到沒有?一些遺落的人糞加上豬糞,可以當作很好的有機肥料,對於農業來說,這可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除此之外,古代還流行一種便攜式的如廁器具——“虎子”,也就是俗稱的夜壺,它有點類似於現在農村裡的“尿罐”。古人的夜壺為何以虎為器形了?按照民間的說法是,老虎會攻擊人類,為了表示對老虎的厭惡,人們就拿老虎的形狀來做夜壺。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虎子

“虎子”到“馬子”再到“馬桶”的演變


隋朝末年,農民大起義。李淵父子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翻隋建唐”。然而由於李淵的爺爺叫李虎,我們都知道古人講究“避尊者諱”,怎麼能拿開國皇帝的名字當夜壺了?於是“虎子”就改成了“馬子” 。此時的“馬子”只有一個功能,就是用來裝尿。為了途方便,古人們對馬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光要用來裝尿,而且還要能裝糞便。所以隨著時代所需,馬子就逐漸加大加寬猶如一個桶形,“馬桶” 便因此而誕生了。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馬桶

馬桶可是一個好東西,它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如廁之難,而且相比茅房來說,其佔地面積小,氣味輕,還更容易清理。然而馬桶的糞便可不是能亂丟的,必須要由專門的人來收。與之相應的,就產生了一種專門收集運輸糞便的職業——“傾腳工”(也就是掏糞工人)。

因為糞便是農業天然的肥料,收糞便一時成了一個熱門職業,有人還靠它發家致富!唐朝時期有個叫羅會的人,此人就靠收糞賺錢,後來成了當地一個響噹噹的富豪。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朝野僉載》 記載:“(羅)會世副其業,家財鉅萬。”

宋朝時期,“掏糞工人”這一職業依然是如火如荼。

到了明清時期,北京城內從事糞便清運職業的人被稱為“舉夫”。此時因為城市分工不同,住宅也分為“高級”、“中級”和“低級”。住在不同區域的人,其產生的糞便是不一樣的,它們的價值也不同。富商巨賈、王公貴族,這些人生活上“大魚大肉”,他們拉的糞便質量更高,肥力更足,在市場上售價比一般糞便的價格更高。

朝時期,還專門規定了收糞的區域,更加的職業和規範化。這一時期的糞夫,還被取了一個叫“倒老爺”的外號。

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古代的廁所究竟長啥樣

“倒老爺”

到了後來,隨著近代馬桶的普及、管道的演變,糞夫這一沿襲了上千年的職業,才逐漸慢慢消失。可以說,一部廁所的發展史,就是我們人類文明的進步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