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自由市場終結對外匯影響幾何?

德銀外匯研究全球主管Saravelos認為,在一個各國控制收益率曲線和管理資產價格的世界,外匯波動率受到的影響要複雜得多,而且很可能是負面的。

德意志銀行外匯研究全球主管George Saravelos近日發表外匯特別報道稱,再也沒有所謂的自由市場了。所有發達國家的央行都已將利率降至零,併購買了數萬億美元的資產;通貨膨脹率很低;全球流動性陷阱可能正在形成。有鑑於此,他發問道:一個各國控制收益率曲線和管理資產價格的世界對外匯意味著什麼?

報告分析道,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利率的低波動性應該意味著外匯的低波動性。如果央行不能改變收益率或通脹率,匯率也不會改變。該行認為,這種效應將大大降低債券市場引起的外匯波動。央行宣佈的利率將與外匯失去相關性,就像日本央行一樣。但較低的“貨幣”波動率可能意味著其他地方的波動率更高。匯率也會對金融和實體經濟衝擊做出反應。失去緩衝衝擊能力的央行可能會帶來高得多的外匯市場波動率。如果美聯儲或歐洲央行在雷曼或歐元區危機期間缺席,外匯市場的混亂程度可能要高得多。

不過,央行是否缺席令人懷疑,報告指出,在短短几周時間內,政策制定者就已成為私人部門信貸市場的後盾。在極端情況下,央行可能成為永久性的指令性經濟機構,管理著股票和信貸價格,積極地抑制金融衝擊。這將是一個金融抑制的兩極世界,一方面實體經濟波動性很高,另一方面金融波動性卻很低。一個“殭屍”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外匯波動率受到的影響要複雜得多,而且很可能是負面的。報告指出,目前各國央行側重於抑制資產價格波動率。但一個正在出現的全球流動性陷阱也意味著,對各國央行而言,匯率正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工具。政策制定者總是可以通過無限出售本幣來影響匯率。如果央行轉而側重於外匯,這可能成為新的波動來源。瑞士央行的大規模干預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前的環境最終可能會播下“以鄰為壑”政策的種子,類似於上世紀2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

報告認為,當前環境對匯率波動的最終影響是矛盾的,取決於各國央行在實施金融抑制時願意走多遠。各國央行越是控制全球資產價格,就越有可能抵消因政策空間枯竭而導致的實體經濟波動加劇對匯率的影響。

當然,其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樣一種假設:即人們陷入了一個零通脹的世界,各國央行避免以外匯為目標。如果通脹或貨幣戰爭捲土重來,匯率以及泛太平洋地區市場的波動率幾乎肯定會捲土重來。

本文源自人民幣交易與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