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到马嵬坡时发生了政变,政变中宰相杨国忠和杨贵妃被杀死。此后,玄宗继续逃进蜀地避难,肃宗则留下来组织平乱。肃宗到达灵武以后,就登基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当时唐玄宗的反应如何,以及肃宗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帝位的,我们今天就把视角集中在马嵬坡兵变,到肃宗克复两京这短短的两三年,来看个究竟。

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天有二日 何去何从

公元756年6月13日,玄宗仓皇出逃,三日后到达马嵬坡。兵变发生以后,太子决定留下来组织平叛,这时候他并没有想好要去哪里,朔方留后杜鸿渐和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遣使奉书信给太子,希望太子能够去朔方主持大局,收拢兵马,反击叛军。太子曾经在朔方担任过节度使,朔方可以说是他的大本营,于是他就听从建议,前往灵武。

这段时间,对大唐所有的臣民来说,是至暗时刻。叛军肆虐,主上西逃,而且不知所踪。是抵抗,还是投降,非常的迷茫。直到七月份,玄宗下令部署平叛,内容传至各州县,才稳定了四方人心。

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命令传到朔方,大家却犯了难。大唐可以倚重的主力部队是朔方军,现在玄宗年事已高,随时有驾崩的危险,而太子就在当地,六月份的时候,叛军同罗、突厥一部从长安逃跑,投降官军,投降的对象正是太子。太子代表着大唐的未来,要为大唐卖力气,卖命,也要着眼于大唐的未来,因此裴冕和杜鸿渐等就劝太子登基,太子不同意,于是裴冕等人就说:

将士皆关中人,日夜思归,所以崎岖从殿下远涉沙塞者,冀尺寸之功。若一朝离散,不可复集。愿陛下勉徇众心,为社稷计。---《资治通鉴》

裴冕等人说出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就是希望太子能够登基即位,明确大家的效忠对象,将来论功行赏,封妻荫子,也好有个盼头。太子李亨在众人的拥戴下,于7月12日在灵武,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登基仪式,改元称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这一切都是在来不及和玄宗商量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样是在七月,玄宗还在部署平叛,肃宗却在灵武称帝。天有二日,大家不知何去何从。朔方的人追随肃宗,蜀中的人亲近玄宗。还在抵抗叛军的河北,淮南等地的官兵们却迷茫了,该听谁的命令?

地方上最先表态的是颜真卿,他在被围的情况下,派人用蜡丸与肃宗联系上了,有了主心骨心里就有了底。坚守睢阳的张巡,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无法通过官方渠道同外界联系,只是听说大唐换了皇帝。七八月间,他在《答令狐潮书》中写道:“主上缘哥舒被衂,幸于西蜀,孝义皇帝手河,泷之马,取太原之甲,蕃、汉云集,不减四十万众,前月二十七日已到土门。蜀汉之兵,吴楚骁勇,徇江而下。永王,申王部统已到申、息之南门。窃料胡虏游魂,终不腊矣。”这是叛军令狐潮劝降张巡的时候,张巡的回话。从这段话得称呼上,我们可以看出,张巡称玄宗依然叫主上,称肃宗为孝义皇帝,从称呼上张巡是奉玄宗为正朔的,但也没有否认新皇帝,张巡的想法也代表了当时的一部分官员的心态,这就很微妙了

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收复两京 以表正朔

肃宗七月登基称帝,玄宗九月才下诏退位。这中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八月吐蕃和回纥遣使,朝见肃宗,请求为大唐出兵平叛。另外一件事是九月,叛军阿史那从礼,利诱朔方的九姓胡叛乱,肃宗派郭子仪和李光弼前去迎战,主动出击,取得了胜利,化解了这次危机。这里交代一个小插曲,最开始接敌的是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玢,大败而降。后来想方设法逃回唐军,被其父怒斥一番后,斩首示众。结果朔方军军心大振,以一当十,大败叛军同罗部。

先败后胜,说明朔方军虽然强劲,但对叛军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终归是一场提振士气的胜利。玄宗看到外邦使臣主动去见肃宗,肃宗又在反击叛军中取得胜利,面对这些既成事实,他不得已选择退位,于同年九月颁布退位诏书。

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资治通鉴》

从玄宗的退位诏书中不难看出,他不情愿退位,即使退位以后,军国大事还得报奏给他知道,他还给新皇帝出了一个难题,就是收复长安以后,自己才完全退出。诏书虽然下了,但是玉玺还不肯交出来。此时的玄宗,还没有交权的打算,至少他还是不甘心交权的。

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肃宗为了增加胜算,决定向回纥借兵。他命李承采和仆固怀恩去回纥借兵,同时派人去西域诸国,许以厚利,希望他们能够出兵相助。一切准备妥当,到十月底十一月初,肃宗委派郭子仪为主帅,统领唐、回纥联军,在榆林郡大破叛军,斩首三万,俘虏一万。在肃宗再一次取得大胜以后,玄宗才想起来派韦见素和房琯将玉玺送给肃宗。十二月,两人见到肃宗以后,肃宗坚决不接受。

比以中原未靖,权总百官,岂敢乘危,遽为传袭。---《资治通鉴》

意思是中原还没平定,我只是暂时统领百官,哪敢这么快就接受玉玺啊。这里肃宗跟玄宗是较着劲的,我想什么时候拿,我说了算。次年二月,肃宗想要对长安发起攻势,被李泌劝阻,理由是现在打仗所依赖的回纥,朔方等军,都是来自北方,耐寒怕热,打长安不是速战速决能搞定的,到了夏天,对我军不利。肃宗听取了意见,到了9月份,肃宗终于等不及要攻打长安,为了尽快拿下长安,肃宗又向回纥借兵四千,加上之前的,回纥兵在大唐境内将近万人。肃宗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他许给了回纥破城后合法劫掠的权力,这对后世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肃宗派广平王为主帅,郭子仪为副帅,仆固怀恩指挥回纥骑兵,两军决战于香积寺,此战唐、回联军共斩首敌军六万人,叛军骑兵被回纥兵全部消灭,剩下的步军无法抵挡联军的攻势,安庆绪带领残部向相州方向败逃,长安洛阳相继光复。

从马嵬坡兵变到克复两京 浅析唐肃宗获得正朔地位的复杂性

按照李泌,郭子仪的谋划,是挥师范阳,进军河北,切断长安洛阳与河北的联系,让叛军进退两难,这样可以彻底平定河北势力。但是由于玄宗作妖,不肯放权,令肃宗无法从容平叛,只能先光复两京,再做打算。这样一来给叛军喘息的机会,延缓了平叛进程,更进一步造成平叛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大唐从此衰落下去。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先平叛还是先正位?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肃宗有更好的选择吗?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