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中的微塑料正殘害無數國人身體?!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害

最近有傳言稱,我們日常食用的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來看求證。

採訪專家:

王成濤(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

陳 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

摘 要

流言:

海鮮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這些海鮮正在毀掉無數中國人的身體!你以為你在吃海鮮,其實是在吃塑料!

真相: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海洋產品體內的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我國海產品以人工養殖為主,在安全性方面有嚴格的國家標準,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日前,一篇名為《海鮮,正在殘害無數中國人!》的文章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文章中指出,越來越多的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微塑料,這些含有微塑料的海鮮正在被不知情的國人享用,由此對身體造成的損害是難以估量的。

海鮮中的微塑料正殘害無數國人身體?!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害

《海鮮,正在殘害無數中國人!》原文截圖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海鮮消費國,海鮮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份量,但"寄生"在海鮮裡的微塑料真的會對人體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傷嗎?我們還能愉快的食用海鮮嗎?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海洋產品體內的微塑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國內食用的海鮮以養殖為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捕撈品",我國在海鮮產品安全方面也有明確的規定,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微塑料或已廣泛存在

實際上"海鮮裡含有微塑料"的說法並非最新研究成果,早在2018年,它就已經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當年7月,愛爾蘭國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了燈籠魚等7種、總計233條深海魚的消化道,結果在171條魚體內都發現了塑料微粒,平均約2個,最多為13個。

再往前,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也發現,超6成香港海水樣本含有塑料微粒,每平方公里海域可找到高達38萬粒塑料微粒。

因此研究團隊警告稱,"塑料微粒上吸附著多氯聯苯(PCB)等汙染物質,容易積累較高濃度,有可能對深海的生態系統和吃魚的人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海鮮中的微塑料正殘害無數國人身體?!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微塑料"是指自然環境中的微小塑料顆粒,2004年,由英國化學家理查德·湯姆森教授首先提出,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鄧義詳表示,微塑料研究的上限是5毫米,但下限並不統一,實際上往往比5毫米小得多,達到了微米級,有很多是肉眼看不見的。

至於海洋當中為什麼會有微塑料,其實也並不難理解,降解以後的塑料並未完全消失,包括一些沒有降解的塑料垃圾在內,他們最終隨著地球的水循環,匯聚到大海當中。

由於彙集到大海里的微塑料遠遠超過完全分解的速度,久而久之海里的微塑料也就越來越多,也就有更多的機會進入海洋生物的體內,因此他們也被形象的比喻為"海洋PM2.5"。而科學研究也已經證實,海洋中的微塑料汙染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發育、躲避天敵和繁殖能力皆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影響

這樣看來海洋當中微塑料含量超標、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微塑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但這是否意味著,海鮮已經變得不安全不能食用了嗎?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一份數據顯示,自發明塑料以來,地球上已經生產出83億噸塑料,但只有9%被回收,12%被焚燒,另外的79%都被掩埋或者散落在地球上。這其中微塑料的數量更是不計其數。

海鮮中的微塑料正殘害無數國人身體?!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害

▲塑料微粒(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因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濤認為,就目前的大環境趨勢來看,自然界當中微塑料是廣泛存在的,並且已經進入到人體體內,例如奧地利科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從芬蘭、日本、俄羅斯等8個亞歐國家分別選擇了1名志願者,進行飲食控制實驗,最終提供的糞便樣本顯示,在8個樣本中,發現了多達9種類型的微塑料。

"一方面,這說明微塑料並非是海洋魚類的專屬,我們日常使用的臉盆、牙刷、瓶子甚至食用的一些食品當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微塑料存在。"陳濤說,另一方面,這些微塑料是否對人體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依然是未知數。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哪一項研究表明海產品當中的微塑料對人體健康有可見的危害。

海鮮中的微塑料正殘害無數國人身體?!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陳濤還提醒說,不少海鮮類產品經過烹飪以後,微塑料的含量實際上大大減少了,與自然狀態下並不相同。因此他認為"海鮮中含有微塑料因此不能食用"的說法是錯誤的,就現階段而言,食用海鮮產品依然是安全的。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王成濤也表示,在食品安全領域,對"海鮮含有微塑料,攝入會影響人體健康"的觀念並不認同的,這是因為,談到食品安全對人體的影響,就不能不談劑量,這與食品添加劑的道理是相似的,少量或者微量的微塑料,很難對人體構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我國海產品安全可控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海鮮消費總量為1.44億噸,而僅僅在中國,年消費能力就達到了6500萬噸,比排名第二歐盟的1300萬噸,高了整整5倍,由於人口基數龐大,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鮮消費國和海產品出口國。

與其他國家相比,儘管消費量巨大,目前我國海產品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陳濤介紹說,這得益於水產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每年消費的6500萬噸海鮮當中,有將近80%是來自水產養殖農場的,而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出海捕撈",而鄰國日本則有90%海產品來自捕撈。

"對比野生捕撈,養殖海產產量大、品類全,對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小,受到海洋生態變化的影響也比較小。至於一些人關心的微塑料問題,可以肯定的是,與野生捕撈相比,人工養殖的海鮮,體內微塑料的含量肯定要小的多。"

海鮮中的微塑料正殘害無數國人身體?!尚無證據表明對人體有害

▲國內海產養殖基地(圖片來自網絡)

而在政策法規方面,我國海鮮類產品目前已經有了國標——GB 2733-20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鮮、凍動物性水產品》。這份標準當中,對揮發性鹽基氮和組胺的含量、汙染物的限量、貝類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劑的含量乃至需要在加工前保持活體狀態的海鮮都做了詳細的規定,劃定了海鮮產品安全與衛生的紅線。

因此王成濤認為,目前在國內的海鮮產品,不僅不用過度擔心所謂"微塑料入侵"的問題,在產品生產、加工、運輸等其他方面,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

不過王成濤也提醒說,海鮮畢竟屬於生冷食品,如果食用不當也容易導致腸胃問題。他建議消費者在選購海鮮產品時,儘量到大的超市或者市場購買,在挑選時要選擇鮮活的產品,食用之前也要清洗乾淨,在烹飪時最好完全煮熟以後再食用。如果確有需要,在吃醉蟹、生海膽、生魚片的時候要慎重,儘量不要在家中自行加工,應選擇值得信賴的商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