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吃糧食的散養土雞,餵食玉米和稻穀,有哪4大區別知道嗎?

昨天去鄰居家串門,他剛好在回收稻穀,就去詢問了下稻穀的價格,得到的回答嚇了一跳,到家裡來收居然有1.7元一斤,這可是幾十年來沒有過的價格了,糧食漲價對於農民來說確實是個好事,但是卻苦了我們這些散養土雞的養殖戶。剛剛去市場上還了解了下玉米的價格,漲幅也不小,去年才0.8元一斤,現在要1.2元了。我們都知道,散養土雞,主要的日糧就是玉米或稻穀。那麼散養土雞除了成本還有哪些區別呢?

都是吃糧食的散養土雞,餵食玉米和稻穀,有哪4大區別知道嗎?

從養殖戶的角度看

· 外觀上的區別

目前市面上的土雞多以"三黃"為主要特點,就是黃啄、黃腳、黃皮膚。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都以這個標準來辨認是否真正的土雞,然而卻總是買到"偽土雞",為什麼呢?其實這個問題除了土雞品種以外,還與餵食的日糧有關。

家裡面養過土雞的人就知道,自家養的土雞,餵食純稻穀的,宰殺後皮膚表層是淡黃色的,而且還油亮反光。而餵食純玉米的,包括啄、腳、皮膚,比餵食稻穀的土雞顏色更深。看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說,以這個為標準選土雞沒毛病呀。但是,從市場上購買的飼料雞,只要放養幾個月,餵食玉米的話,也可以達到這種效果,不過在宰殺過程中可以用手去蹭,皮膚上那層黃色的物質容易脫落的就是這種雞了。

都是吃糧食的散養土雞,餵食玉米和稻穀,有哪4大區別知道嗎?

· 長勢上的區別

規模養殖場以玉米為土雞的主要日糧,並不全是因為玉米價格比稻穀便宜,而是因為餵食玉米的土雞生長速度快很多,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飼養土雞過程中,糾結於多久出欄的問題。細心的你不知道有沒有發現,家庭養殖的土雞至少得8個月以上才能達到出欄體重,而養殖場的土雞基本上6個月時間就可以了。這除了營養方面添加更足以外,跟主糧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玉米的代謝能比稻穀高,土雞的消化道又短,進食後,消化率更好,生長速度自然也就快了。

都是吃糧食的散養土雞,餵食玉米和稻穀,有哪4大區別知道嗎?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

· 雞肉的區別

在我們當地,有種奇怪的現象,就是養殖場的土雞,不管是同品種或同日齡,怎麼都賣不到家庭養殖的價格。比如現在,因受上半年疫情的影響,養殖場的土雞(餵食玉米的)只要10來塊錢就可以買到,但是農家的(餵食稻穀的)還是不會低於30塊錢一斤,這個差別是不是有點大?不過,一分錢一分貨,貴自然有貴的理由。有條件的朋友可以去測試一下,餵食稻穀的土雞和餵食玉米的土雞,其肉質口感真的有很大區別。

都是吃糧食的散養土雞,餵食玉米和稻穀,有哪4大區別知道嗎?

· 雞蛋的區別

這裡也有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蛋黃顏色越深,其品質就越好,其實也沒錯,但是不能一概而論,蛋黃的顏色如何,餵食的日糧是關鍵。曾經就有朋友問我,說他買的土雞蛋,打開後發現蛋黃一點都不黃,是不是買到假土雞蛋了。我就告訴他不一定,還到家裡親自試給他看,那次一共開了10個土雞蛋,其中就有3個蛋黃是淺黃色的,但可以保證絕對是真正的土雞蛋。這和上面說到的土雞皮膚顏色深其實是一個道理,要是餵食玉米的話,基本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在評判真假土雞蛋的時候,不能完全根據蛋黃顏色,還有看其打開後的狀態,比如蛋黃是否完整、蛋清是否粘稠等。

都是吃糧食的散養土雞,餵食玉米和稻穀,有哪4大區別知道嗎?

小結

上面是個人在實踐生產中總結出來的幾個小經驗,總的來說,如果是養來自家吃的,我建議還是餵食稻穀好,如果是商業養殖的話,建議還是餵食玉米好,這樣不但可以節省飼養成本,還可以提高回籠資金的速度。朋友們有不同的意見,歡迎評論區留言你的看法。

【三農小分隊】矩陣,每天有MCN優秀成員分享種植養殖技術及經驗,乾貨滿滿。本期作者 | 閩鄉樂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