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作者:風千里

人民空軍早在成立之初,就擁有轟炸機部隊。在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駐北京南苑機場的南苑飛行中隊就編有一個轟炸機分隊,這便是日後人民空軍轟炸機部隊的雛形。

彼時,這支規模很小的分隊只裝備有數架蔣軍空軍遺留下來的英制蚊式轟炸機,其中有2架維護較好的轟炸機參與了開國大典。當時新中國時刻處在蔣軍美式轟炸機的威脅之下,在人民空軍初創之時,除了建設一支精幹專業的殲擊機部隊執行重點城市的防空任務外,還迫切需要成規模的轟炸機部隊對敵人的轟炸行動進行反制。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參與太和島轟炸任務的圖-2英雄機組

人民空軍轟炸機部隊的建設任務一直頗受重視,在開國大典剛剛落下帷幕不久,中國就從蘇聯方面一次性進口了23架圖-2S型轟炸機,並在1950年1月開始組織專門的轟炸機飛行訓練,當年7月正式成立首個轟炸機部隊編制——第4混成航空旅轟炸第12團。

圖-2作為在蘇德戰場上戰功赫赫的中型轟炸機,剛引入中國就開始披掛上陣,在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空軍曾兩度轟炸大和島,一舉炸燬島上美軍的情報中樞,還取得擊落美軍F-86的佳績。在解放一江山島作戰中,圖-2更是作為空中支援力量的先鋒,為解放軍登陸部隊掃清障礙。空軍部隊對圖-2的性能十分認可,在建國初期的幾年時間裡先後引進了300餘架。不過此時已經進入噴氣時代,各航空大國都開始大規模裝備噴氣式轟炸機,圖-2不可避免地落伍了。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50年代蘇聯空軍裝備的伊爾-28

中國從1952年10月就從蘇聯購買了首批60架伊爾-28型噴氣轟炸機。在1955年4月,蘇聯向中方正式移交位於大連和旅順的陸海空軍事基地。在空軍接收蘇軍土城子和營城子機場時,又以1.4億盧布的代價獲得了蘇聯在此執勤76架伊爾-28型(包括12架教練型)及其附屬器材、零件和彈藥。對航空尖端科技甚為敏感的人民空軍如獲至寶,立刻組織航校學員,聘請蘇聯顧問進行訓練。

要知道,伊爾-28在1950年才開始在蘇聯空軍服役,是當時世界上技術水平最高,性能最優越的噴氣轟炸機之一。而在改型機剛剛在其母國形成戰鬥力後不久,我國就一下子擁有了100多架,成為當時世界上的轟炸機強國。在解放一江山島的陸海空協調作戰中,伊爾-28矯健的身姿也出現在戰地上空,給敵人造成了極大震撼。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新中國引進的首批伊爾-28型轟炸機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翱翔天際的人民空軍伊爾-28轟炸機群

加入中國空軍的伊爾-28為應付頻繁的作戰任務,出動頻次非常高,這導致日常損耗很大,為了能讓轟炸機部隊力量得到及時補充,在引進伊爾-28的同時,剛剛初具規模的航空工業就開始嘗試進行仿製。1953年,位於哈爾濱的122廠被擴建為大型轟炸機工廠(即哈爾濱飛機制造廠),開始為伊爾-28提供維修工作和生產配件。經過一段時間技術摸索與積累,到1957年逐步建成完整的維修體系,對伊爾-28的仿製工作開始提上日程。

而恰在此時,中蘇關係全面破裂,蘇聯終端了對華軍事援助,原本計劃通過接收蘇方全套圖紙和成品零件進行生產的計劃落空,在無人指導的情況下,我國在1963年決定對伊爾-28進行逆向仿製,此前一直是由哈爾濱飛機制造廠承擔該機的維修工作,對機體結構較為熟悉,因此仿製工作也自然由該廠接手。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60年代準備進行飛行訓練的伊爾-28轟炸機

對伊爾28的仿製工作並不是單純地照貓畫虎,而是一項極其複雜的系統性工作。

在對伊爾28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後,哈飛適時地根據我國軍工產業的現狀,對全機仿製方案進行一系列修改,比如將原有的兩半扣合的單塊式機翼結構改為普通的梁桁結構,極大減輕了整機重量。發動機直接採用殲-5戰機的渦噴-5甲。

此時,哈飛還同時承擔了圖-16的仿製工作(即後來的轟-6),為了節約研製時間,減少工作量,兩型轟炸機的機載設備儘量保持一致,比如將伊爾28的球形尾炮塔改為國產型圖-16上的電動遙控炮塔,尾炮塔的操縱性和備彈量有了不小的提升。再比如國產型圖-16機頭罩、輸彈軌等設備和裝置均被直接用在國產伊爾-28上。轟炸雷達、敵我識別器、發電機、變流機等60多種機載設備均採用國產成品代替蘇制產品。其中,國產242型轟炸雷達的作用距離達200千米,遠高於原伊爾-28上的老舊雷達。機頭前主炮更換為國產的23-2型航炮。

有了這些與國產型圖-16共享的系列技術成果,相比原廠的伊爾-28,國產型無論性能、壽命還是可靠性都有了大幅提升,到這時哈飛的工作已經不能用簡單的仿製二字來概括了,而是根據已有維修經驗和國內成熟產品進行的改進與升級。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哈飛的轟-5總裝廠房

1966年7月,哈飛完成了01號靜力試驗原型機的總裝,並在接下來的2個多月時間裡順利完成全部靜力試驗。02號試飛用原型機於9月17日總裝完成,25日由試飛員王文英率領機組乘員實現首飛,,經過6個月的飛行和戰術科目試飛,1967年4月17日,國產型伊爾-28通過了國家航空產品定型委員會的技術鑑定,被正式命名為轟炸5型飛機(簡稱轟-5),並被投入批量生產。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伊爾-28的尾炮塔為球形,仍為機械操作(左),而轟-5的尾炮塔則直接採用轟六的遙控炮塔,呈方型(右,本圖為出口羅馬尼亞的轟-5)】

轟-5飛機剛剛投產之際,正值“特殊十年”進入高潮,哈飛的生產工作受到嚴重衝擊,各項規章制度被破壞,研製中遺留的技術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導致交付給部隊的飛機無法獲得官兵的滿意。1972年,在北京的指示下,哈飛對轟-5飛機的生產進行大力整頓,並組織技術力量對疑難問題進行科研攻關(比如雷達天線罩透波係數問題,尾炮塔抖動問題,駕駛艙天窗蓋不協調等29項關鍵難題),到1976年終於實現了轟-5飛機的優質批量生產,轟-5飛機的生產工作這才步入正軌。而此時距離我國首次引進伊爾-28已經過去了24年了,雖然經過一系列改進轟-5的整體性能與技術水平已經大幅超越了伊爾-28,但作為第一代噴氣轟炸機,其技術已經顯得十分過時了。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正在進行投彈訓練的空軍航空兵轟-5轟炸機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80年代宣傳畫,正在為轟-5魚雷型掛載魚-2火箭魚雷的海航官兵

轟-5轟炸機作為一款噴氣式前線戰術轟炸機,其機長16.77米,翼展21.54米,空重1289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120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902千米/時,實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2400千米,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頭設有大面積透明觀察窗的領航艙室,其後為駕駛艙,機尾是與前艙互不連通的通信射擊員艙。轟-5的機翼為懸臂式梯形上單翼,前緣平直,後緣略由後掠角,並裝有帶軸式補償的差動副翼和普通開縫襟翼。兩臺渦噴-5甲發動機分別裝於機身兩側機翼內的發動機短艙裡。在機身中段炸彈艙內可掛載各型航空炸彈(最多3噸),作戰時採用水平轟炸方式,其裝備的國產轟瞄-1甲型光學瞄準鏡能夠與轟炸雷達和自動駕駛儀交聯,有效提高轟炸精確度。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在轟教-5機艙內準備進行飛行科目教學的羅馬尼亞空軍學員和教官

轟-5在進入人民空軍和海航部隊服役後不久,就引起了其他紅色陣營國家的注意,如朝國、羅馬尼亞和阿爾巴尼亞。其中羅馬尼亞早在50年代就大量引進蘇制伊爾-28轟炸機,但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之後,飛機已經十分老舊,出勤率已非常低,而更先進的戰術轟炸機又沒有財力引進,於是開始與中方接洽求購轟-5。1971年,中方分兩批向羅馬尼亞出口了12架轟5和2架轟教5教練機。在羅馬尼亞空軍看來,相比於伊爾28,中國的轟5無論技術、性能、出勤率都凌駕於前者,這批轟炸機羅馬尼亞一致使用到2001年。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剛剛完成首飛的鷹式驗證機

在轟-5基本型交付部隊後不久,哈飛就根據部隊的具體使用需求,在基本型基礎上先後研製出魚雷轟炸機、核武器運載機、教練機、偵察機和電子干擾機等多種子型號,從而形成了龐大的轟-5家族。其中魚雷轟炸機是根據海軍航空兵的要求研製的,與基本型相比,轟-5魚雷型借鑑了蘇聯伊爾-28T型魚雷轟炸機的特點,彈艙內可掛載普通魚雷和魚-2型火箭動力魚雷,起初只能攜帶1枚魚-2,後經過改進擴大到2枚魚-2或3枚普通魚雷。不過隨著艦空導彈的成熟,魚雷轟炸機很快就落伍了,轟-5魚雷型只製造了35架就匆匆停產了。

海軍航空兵的轟5魚雷機雖然剛一服役就已落後,但部分飛機卻被專門改裝成驗證機進行科研試飛工作。1984年,在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殲轟-7飛機時,為了加快研製進度,1架轟-5魚雷型被西飛改裝成鷹擊-8型空艦導彈武器系統驗證機(被稱為鷹式武器驗證機),該機取消了機頭領航艙,改裝維殲轟-7火控雷達的雷達罩,機翼下增加掛架用以掛載空射導彈。1987年5月,鷹式驗證機首飛成功,並在接下來的驗證工作中進行了大量導彈設計試驗,為殲轟-7的研製工作提供了大量寶貴的一線數據。如今我們看到海航部隊飛豹戰機的英姿時,不應忘記在其背後有轟-5默默無聞的“助產士”。

新中國集中引進百架蘇式轟炸機,成轟炸機強國,一江山島威懾敵人

收藏於航空博物館的轟-5飛機

隨著70年代防空火力的技術發展,採用傳統的水平轟炸方式的轟-5飛機,在面對配備雷達、高炮和地空導彈的地面防空火力網已經力不從心。到1987年,轟-5轟炸機開始逐步退役,並在21世紀初全部退出空軍與海航序列,而其原來承擔的戰術轟炸任務,則轉交給了強-5攻擊機和殲轟-7飛機。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