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2020年6月10日,深圳證監局對轄區第一批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進行通報,事涉131傢俬募基金管理人。中金國瑞、新華財富等均位列其中,甚至有多達13傢俬募因為涉嫌犯罪被刑事追責。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在深圳證監局此次通報的131家重大違規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單中,33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在異常經營情形下未按要求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4傢俬募基金管理人涉嫌犯罪進入刑事追責程序;82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因失聯被中基協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2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因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被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10傢俬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同時通報兩項以上的情形。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131傢俬募機構被違規通報的原因

因失聯被中基協強制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2017年,中基協發佈的《關於優化失聯機構自律機制及公示第十一批失聯私募機構的公告》規定,“自失聯機構公告發布之日起,列入失聯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繫協會並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協會將註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涉事私募機構列表: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異常經營情形下未按要求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

私募基金管理人被列為異常經營機構的原因通常有: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被列為失信人、拒絕依法受監督、多次受到投訴等。2018年,中基協在《關於私募基金管理人在異常經營情形下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的公告》中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未能在書面通知發出後的3個月內提交符合規定的專項法律意見書的,協會將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註銷,註銷後不得重新登記。

涉事私募機構列表: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涉嫌犯罪進入刑事追責程序

目前公示中並未提及私募基金機構涉嫌犯罪的事由。但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私募機構在募集資金過程中涉嫌刑事違法的概率較高。新華財富在2013年至2016年間,在未經過監管部門批准的情況下,通過公開方式以高額回報做誘餌,向社會不特定人員非法吸收存款。而直至2017年9月,新華財富的很多基金產品並未如期兌付,這才使得投資人向警方報案。

涉事私募機構列表:

短評:深圳證監局通報131家違規私募名單,並展開轄區自查

觸碰監管底線的行為

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等都是屬於觸碰監管底線的情形,這也是中基協一直三令五申的監管要點,其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中第25條的規定。上述兩點是私募基金有別於公募基金最主要的特點。

深圳證監局組織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自查自糾

6月11日,深圳證監局發佈通知稱,為切實防範化解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深圳私募基金行業規範發展,根據證監會有關工作要求,深圳證監局決定組織轄區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私募基金業務全面自查自糾。

我們的觀察

截至2020年4月底,我國私募基金管理人存量已經達到了24599家,總管理規模達到來了14.34萬億元,其中深圳存量私募基金管理人4542家,總管理規模1.8528萬億元。私募基金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體系中比較重要的融資手段。

在私募行業發展過程中,部分私募機構存在為了募集資金不擇手段,公開宣傳、向非合格投資者募資的情形。這種現象屢禁不止,其原因主要是證監局下探不到地方,而地方的金融辦又沒有執法權。近年來,中基協也一直在通過各種方法向投資者講解如何選擇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時也在加速加速私募基金的誠信體系建設工作。這一系列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私募行業健康發展。對此,我們將持續保持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