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我始终觉得:人越长大,就越要读童话!

可大部分人的观念中,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是独属孩子的精神宝藏。

诚然,童话是写给孩子的箴言,但也有些童话,始终藏着叫醒成年人的内蕴。

它们以故事为载体,使哲学深意或人生道理悉数散发在趣味字句间,其力量足以澄澈你我日渐蒙尘的灵魂,以重新拥有内心的奢侈宁静。

读童话故事,我更喜欢那些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成功偷走成年人眼泪的故事,就比如意大利著名童话《最后的精灵》。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身为作者的希瓦娜·达玛利本是外科医生,却凭借对人性的敏锐洞察,成功谱写出这部笑中带泪的故事,作为希瓦娜的首部长篇,《最后的精灵》一经出版就获得国际文坛的肯定,赢得意大利安徒生小说金奖、法国画像文学小说组首奖。

这部童话生动有趣,内容涉及到精灵、龙、人类和预言:

在遍地烂泥的末日世界中,世界上最后的小精灵约许为了逃难,独自流浪到对精灵极为不友善的人间,在啼笑皆非的冒险之旅中,与世界上最后的龙相遇,而后用智慧和坚持带领人类世界的难民开创了崭新王国。

之所以推荐这本童话,不仅因为故事在悲伤和幽默间能取得微妙平衡,更在于笑点背后酝酿了太多对人性的深沉省思,比如:命运和孤独,坚守和善良,责任与成长……

用温暖的童话呈现复杂的人性,这对渐失初心的成年人来讲,是具有疗愈意义的!


【对孤独的呈现】

大部分书籍给予读者最直接的触动,大概就是它的名字了。

就如《最后的精灵》这部童话,捧起它的同时,也似有无边无际的孤独感袭来。

而故事内容也如感觉所料,这场富有哲思意义的冒险旅程,是一个个孤独灵魂的串联。

故事中的精灵约许是孤独的!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因被突如其来的暴雨毁灭了他赖以生存的家园,刚出生不久的他,被迫来到对精灵仇恨的人类世界。

在满世界冰冷的大雨中,年幼的约许既要为填不饱的肚子苦恼,又要为被人类抓去而担心。

后来在误打误撞中,遇到了两个可以照顾他的好心人,约许惶恐不安的心才缓缓放下。但随着与两位好心人的冒险之旅开启,他却得到了一个残忍的事实:

自己是暴雨灾难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精灵。

这相当于,从出生那刻起,约许的命运就是一场孤独的流浪。

后来保护过他的好心人被残暴的统治者吊死,而他在孤独的山顶陪伴老龙度过了13年的缓慢时光。

即便后期再次回到人类世界,也因为他的精灵身份,掀起了惊风骇浪的战斗。

明明是单纯善良的小精灵,却诚惶诚恐的活在人类的世界中;这是约许不被接受的孤独。

小龙艾尔伯洛是孤独的。

在龙族世界中,新生命的破壳而出,都是建立在父亲生命的终结上。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这就导致,小龙睁眼看世界的瞬间,所面临的便是生命中最疼痛的挚亲分离。

没有父母,没有同类,整日蜗居在空旷的山洞中;唯一陪伴他长大的,是朋友兼兄长的精灵约许。

就连龙族最基本的飞翔能力,也是在精灵约许的启发下学会的。

他属于世间最伟大神圣的龙族,有着漂亮壮丽的翠绿色龙鳞;可这些外在优势统统弥补不了他命中注定的空白。

生命寂寥而漫长,这是小龙无法逃避的孤独。

女孩萝碧的孤独,是最特别的。

她没有如精灵和小龙般彻底失去同类,也没有生来就丧失亲情。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但本该拥有幸福生活的她,却在人类世界的贪念和杀戮下,失去了父母和家园。

父母因帮助过精灵约许,被统治者以扰乱治安的名义残忍吊死;那些丰沃土地,被统治者以纳税的名义强制性占据。

在不明是非的年纪中,萝碧被送到了“孤儿之家”。

除了与其他孤儿从事艰苦的奴隶劳动,吃烂掉和发霉的食物外,还要接受荒谬的洗脑教育:,比如:宣扬统治者的善良和伟大,引导孩子去憎恨自己的父母。

恶劣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之间始终保持着敌意和排斥;而萝碧却因为善良和不屈的品质,经常遭受管理者的毒打。

在同类中格格不入,这是萝碧坚守自我的孤独。

三个孤独的灵魂,本该迷失或沉沦在各自的生命轨迹中;可三者却偏以倔强的成长,为自我和同伴带来了温暖救赎。

精灵约许的的出现,弥补了小龙缺失的亲情陪伴,为其自私孤傲的天性,加入了博爱成分;同时,随着小龙艾尔伯洛的成长,精灵约许也学会了责任和担当;而后两者又拯救了女孩萝碧,使女孩和其他孩子重新点燃了希望的烛光。

他们相互成全,相互温暖,最终释怀了那段最为孤独的成长岁月。

童话如此,现实更该如此!

孤独并非形单影只,而是生命馈赠的礼物;

人生纵然千种苦,可只要我们依然有向前走的力气,那些不肯在孤独中沉沦的时光,终将淬炼出强大的力量,供你我在未来岁月披荆斩棘,成为我们的骄傲奖章。

【对善良的发掘】

遇到好的童话故事,就如同品尝一颗柔软的棉花糖,沉醉而贪恋。

若把《最后的精灵》比作果香味的棉花糖,那它最能触动内心的成分,便是人性的善良。

精灵约许的善良,是推己及人的理解。

在预言的指引下,小精灵约许在两位好心人的陪伴中,登上位于山巅的古老龙洞,寻找全世界暴雨不停的原因。

当得知老龙是因为怕冷,擅自挪动了龙洞后方的火山石后,精灵约许并未着急责备,而是选择留下来陪伴老龙,用自己的方式为老龙驱寒,以恢复火山石位置,让世界重现生机。

在13年的陪伴中,老龙记忆力变差,情绪起伏不定,要求刁钻刻薄…

约许统统选择了理解:用自己的孤独去理解老龙的孤独,用自己对人类的惶恐,去理解老龙对世界的惶恐!

而后老龙去世,留下龙族的后代:小龙艾尔伯洛。

刚接触这个新鲜世界,艾尔伯洛只觉得冷清和害怕,于是以哭闹和到处喷火的方式安稳自己,导致毁掉了精灵约许用13年辛苦整理的山洞。

没有老龙的托孤遗嘱,但约许仍旧选择留下来陪伴艾尔伯洛。最终以珍贵的理解和包容,将懵懂无知的艾尔伯洛,训练成真正自由翱翔的龙。

约许的善良是在漫长的陪伴中推己及人,而女孩萝碧的善良则是在凶险世界的舍己为人。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被关在孤儿之家的孩子们,生活永远是食不果腹。

为了生存,机智的萝碧会半夜偷偷跑出去掏鸟蛋止饿,也会偷偷藏起被管理者剥削来的奶油。

因为受过罪、挨过打,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拿到的食物,自然也是如命般宝贵。

可为了救助其他受苦的伙伴,萝碧还是选择将赖以生存的食物拱手相让。

后来为了帮助同伴艾欧密与其被驱逐的父母团聚,萝碧又以制造混乱的方式,引开了所有人注意。

“她不知道自己会挨上多少棍子,又有多少次不准去领玉米粒和烂苹果,她第一次真正感到害怕,说不定她的小命撑不到明年春天了。”

这是萝碧的真实处境,但即便生存环境再恶劣,她始终未抛弃过勇敢和善良。

读《最后的精灵》这部童话,很容易开启读者对自我的觉察能力。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用日渐厚重的防备心,覆盖了本性的温存善意。

我们用疏离和提防给自己做了牢固的保护圈,看似安全得当,却少了人与人的亲密连接。

但试着对外界传递善意和温暖,是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命运中,拥有最坚实的锚点,以避免迷失在苦难和挫折中。

就如精灵约许的善良陪伴,换来了与小龙的患难与共;女孩萝碧的善良博爱,让更多孩子愿意齐心协力,加入反残暴统治的斗争中…

学会用善意去守护你遇到的人,这些善意也终究会变成让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因为:无论是安定的内心,还是周围人的认可,在你决定走进他人的那刻起,就已经拥有了。

【对责任的剖析】

童话故事最治愈的地方,在于它能以温柔语言包裹住艰辛的成长;进而用真善美的观念,澄澈我们昏昏欲睡的灵魂。

而成长的艰辛原因,是因为它需要不断担负起沉重的责任。

《最后的精灵》这部童话,正是人物从“小我到大我”以及“小爱到大爱”的责任升华,才让人更加感受到清晰的成长痕迹。

主人公约许的精灵身份,除了赋予他真诚仁慈的优秀品质,还让他有项基本原则:不伤害有思想的小动物。

所以,刚来到人间的时候,他会因莎琴娜、蒙瑟想吃捕获的兔子而大声哭闹,并且不顾两人反对用精灵魔法将兔子复活放走。

后来经过统治者城堡时,约许又因救活了一只刚被宰杀的鸡,结果暴露了自己身份,害得两位好心人差点被当众吊死。

这是初涉人间的精灵约许:他仁慈真诚,不杀生、不狩猎,却不得不以阻碍人类世界食物链法则的代价,来捍卫保护小动物的精灵责任,这种仁慈又莽撞的爱,是精灵约许的“小爱”。

直到长大成人后,约许再次来到人类世界,寻找救命恩人的女儿萝碧;在途中看到水深火热的难民,他的信念从救萝碧也慢慢转变成拯救更多人。

逃亡路途遥远,成群的难民又面临食物紧缺的问题;唯有远处河流中的鱼群能帮难民裹腹。

这场选择的痛苦程度,对约许来说不亚于诛心:

捕鱼,违反了身为精灵的责任;不捕,则会造成大量难民饿死。

在紧迫的生死抉择中,约许最终选择了捕鱼杀生;而后为帮难民创造安稳生活,又选择接受了人类食物链的规则。

这是约许从小爱到大爱的转变,更是责任和使命的升华。

《最后的精灵》:成年人世界的心酸,是越来越看不懂童话了…

而小龙艾尔伯洛在成长中,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更让人动容!

他是世间最后的龙族,尊贵的身份,让他有些傲娇、随性。

为了载约许去敌人城堡,艾尔伯洛不幸被冷箭射中受伤,从此对人类和弓箭心生恐惧,以至于有些怕死。

因为他需要好好活着,守护好龙族的血脉,直到在避世的山顶成功孵化出龙族的后代,这是他“小我”的责任。

况且在龙族规定中:孤独是他们的宿命,而背叛更是可以原谅;而龙的高贵身份,让他无需对任何人忠贞不二。

可故事的最后,生性傲娇的艾尔伯洛,为了保护好所有人,再次选择了腹部受箭,以至于鲜血玷污了他最在意的绿色龙鳞…

用自我牺牲完成对众人的守护,这是艾尔伯洛从“小我到大我”的责任升华,相比于孤独落寞的繁衍后代,他的选择更加让人动容。

童话总是用来映照现实!希瓦娜的这场笑中带泪的童话故事,也映照出了成长的本质:

我们总觉得成长是个缓慢的词,需要经受漫长的时光,才能培养通透的眼力和智慧的认知。

可大部分时光中,我们的成长只是一个瞬间!就是这个瞬间所做出的选择,让我们明白了何为勇气、何为责任、何为担当…

无知而无畏是人的本性,而有知却无畏则是更加珍贵的勇气!

因为知道了想要守护的东西,看到了生命的广度和宽度,从而也生出了铠甲和武器。

比起有条不紊的成长,懂得承担责任,才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痕迹。

【最后的话】

茨威格曾说:

“童话一生可以读两次!

一次是在孩提时代,那时天真无邪,对充满生机、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信以为真;一次是后来,很久很久以后,那时对童话的虚构已了然于胸。”

两者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小时候因为天真无邪的相信,笑容是纯净灿烂的;而长大后识遍了世事无常,童话便成了笑中带泪的心灵疗愈。

读《最后的精灵》这部作品,你也会在笑中带泪的疗愈语言中,找到你我必经的成长:

有童年的无忌,有成年的勇敢,有满腔柔情的为他人付出,有因责任而来的智慧和力量…

这部有着多重基调的童话,也注定不仅仅写给孩子们,更是为唤醒成年人内心的沉睡小孩。

也愿这个柔软的故事,能够带给你喜悦、感动和力量,就如它当初带给我一样!


其他精彩文章:

65岁老人徒步87天赎罪:真正的朝圣之路,是学会放过自己

72岁离婚遭情妇抛弃,殴打记者骂首相:这个糟老头子活得真可爱

文:@爱啃书的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个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